課件中心三年級課件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26課課件

本文已影響 1.97W人 

《科利亞的木匣》一文講述的是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的過程中,發生在小朋友科利亞身上的故事。文章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示的順序記敘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心愛的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並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26課課件

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講述了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課文在描寫科利亞思考的過程時,層次非常清楚。首先他從媽媽的大木匣沒有丟、還在原地得出結論: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丟,而且也會在原地,媽媽是成年人,步子的大小一般不會變。爲什麼沒有挖出來,他認爲這裏面一定有原因。從科利亞的思考過程可以看出其思維清楚、合理,富有邏輯性,值得學習。經過認真思考,他明白了:時間過去了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時從家門口向前走10步,現在只需走5步。他按照這樣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從這樣一件具體的事情中,科利亞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個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匣、鋸、階”三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詞語。會用“如果……就…..”等關聯詞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並說出各部分大意。

3、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科利亞爲什麼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卻挖到的原因;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學生的學前準備:①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瞭解有關這方面的歷史知識,旨在掃除在課堂學習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礙。②佈置學生帶自己小時侯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科利亞的木匣》觀察自己小時侯的照片:

師:請同學們看看照片,再看看現在的自己,發現了什麼?

隨着時間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找出關鍵詞:木文圍繞木匣寫了哪些內容?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質疑課題。

⑴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繫“木盒子”記形,瞭解義,拓展詞彙:用木頭做的盒子稱(木匣),那用鐵做的盒子呢?裝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麼呢?……

⑵齊聲讀課題,問:讀了課文,你想知道什麼呢?

⑶梳理學生問題,一一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根據預習提綱自學課文。

預習提綱: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文。給每一段標出小節號。

(2)讀懂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 )木匣——( )木匣———( )

三、檢查初讀,學習字詞。

(1)正確讀出下列詞語的讀音:

挖出、鞋子、木鋸、爭搶、敵人、臺階、懂得、斧頭、屋子、不管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啓發。

四、品讀體驗:

(一)學習第一部分:埋木匣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⑴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放、蓋、踩、撒

⑵科利亞爲什麼要這樣做?

回讀句子:木匣裏盛着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重點讀好“好玩”。

⑶從這些動作詞,你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二部分:挖木匣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⑴仔細找一找,這裏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⑵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可以說科利亞很想找到木匣子,因爲匣子裏裝着他心愛的玩具。)

(3)自讀課文。畫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語句。

(4)同桌之間交流讀書所得。

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讀出感受根據學生彙報,瞭解科利亞挖木匣的過程。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演示科利亞的思維過程。

理解文中詞語:仍然 果然

(三) 學習第三部分:受啓發。

1、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後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着腦門兒想。

引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

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五、細讀體驗。

1、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⑴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

出示對話:夥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⑵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麼依據?

師: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2、討論第2種可能性。

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並出示:

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裏,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數步法)

師:肯定了“算術真有用”。可見數步法是管用的。

3、討論第3種可能性。

師:那麼,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屋裏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

老師引導:“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4、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師: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着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4個年頭。”

老師引導: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請你說說你們的周圍有什麼變化?

2、看來你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有一個大人都不知道這一點,請看!《刻舟求劍》。

教學反思

1、課文所述的道理能夠明白,但是太重視道理的學習,忽視了朗讀的感悟。

2、教案設計的容量太大,一課時的時間難以完成。

3、拓展延伸存在走形式的現象

4、利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這一目標未能達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