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文章

2017雞年回家過年心情隨筆散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導語:回家過年,這本是很簡單的四個字,卻是許許多多遊子一年中的期盼,當然,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們。下面是2017雞年回家過年心情隨筆散文,歡迎欣賞。

2017雞年回家過年心情隨筆散文

  篇一:2017雞年回家過年心情隨筆散文

又是一年春節到,對於我們這些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按照傳統或習慣,該回家過年了。

年是越來越近了,我的心情愈來愈加沉重了。每每見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學生、民工像一羣羣歸巢的鳥兒,透過他們焦慮的神情、沉重的行囊、匆匆的步履,我看到更多的是遊子心中永遠不滅的鄉情。漂泊的日子裏,無論是成功或失敗,無論是快樂或辛酸,回家的路總是不能省略的旅程。進入臘月的一場漫天大雪,又不知道要阻隔多少遊子回家的路啊。這時候,我的心裏總有一種酸酸的、澀澀的感覺。

這些年,我自從考學出來參加工作以後,幾經調動,已淪落爲流浪一族了。現在雖住有居所,衣食無憂,有四室兩廳寬敞明亮的單元,有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相伴,有充裕的物質諸如冰箱、彩電,熱水、暖氣……在我的心底裏,我居住的地方或過去歷來戶口本、身份證上所填寫的家庭住址都不是我的“家”。

前不久,我與二哥商量要回家過年的。過後一細想,家在哪裏呢?父母健在、老屋還在的時候,我是年年必須回老家過年的;後來父母隨二哥住到了鎮上,年是在鎮上過的,每每還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可現在,我知道即使我回到了小鎮,能和哥嫂侄男侄女一起團聚,也只能凝視着父母親的遺像,聽他們在絮叨,“葉落歸根,老屋被賣掉了,恐怕你們連根都沒有喏!”

前年,當我得知侄兒爲其父親還債偷偷將老屋賣掉時,我竟然幾天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搞得我現在在老家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成了一個標準的流浪者。我多想在老家的木牀上躺在年夜裏做一個童年的夢吧。可是,已經化爲過眼煙雲了。雖然路途不算遙遠,現在有了私家車,一腳油門就踩回去了,但是,回家的心情卻沒有以前那樣強烈了。村子裏我認識的人越來越少,旁系親屬叔伯兄弟也因爲長久沒有往來感情日益淡薄了,已經缺乏溝通的語言。從那以後,我們這一家就註定要流落異鄉了。

年三十晚,看罷春節聯歡晚會後已是睡意朦朧,什麼夢也記憶不清了。直到正月初一一大早侄兒從深圳給他二叔打來的拜年電話把我給攪醒。起初,聽說他在電話那端唏噓不已,我還在嘲諷他自作自受落了個無家可歸的下場,可一會兒我卻陷入了一種莫名的苦痛之中。

記憶中的老家,時不時在我眼前晃過來、晃過去。兒時的一些枝微末節的東西就像老母親珍藏在箱子底裏的那段細布料子或幾張舊鈔票。老家的正屋是爺爺手裏蓋起的三間瓦房,在貧瘠的鄉村中十分顯眼算得上是鶴立雞羣了。孫家發展到我們下輩已經是四世同堂了。俗話說,樹大分椏,人大分家,從記事起,我們就和伯伯家分開了。廂屋一家一間,堂屋各佔一半,爺爺奶奶的牀就支在堂屋的角落裏,吃的是臨飯。起初,各家的廚屋都是草屋,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才勉強蓋起了土齊瓦蓋的。人經幾代,三十多人擠在一個小院裏生活,熱鬧好些年。然後,哥哥們大一個在前面加蓋一間小屋,只到以後很久才劃了宅基地蓋了房子搬了出去。雖然老家只是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那些年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老家卻給了我們很多的快樂和溫馨的回憶。

曾記得,我在老屋的房柱上用毛筆歪歪扭扭寫的“大、小、多、少”……;在堂屋的大黃桶上,用粉筆寫的“b、p、m、f”;在土坯的山牆上用小刀劃拉的“×××大壞蛋”……西北牆角下有一個蛇洞,那年四輩才呀呀學語時指着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挖出了烏稍蛇的半截尾巴;東牆屋檐下的麻雀窩裏,每年“三月春風似剪刀”的季節裏都有“嘰呀、嘰呀”雛鳥的叫聲;臺子上的幾棵榆樹,正灑灑揚揚飄下金黃金黃的榆錢兒;水塘邊的桑樹上,紫椹兒“咚”地落入水中濺起了一圈圈的漣漪。老屋的前面是一條寬而長的水塘,水塘那邊是一畦一畦綠油油的菜地和阡陌縱橫平坦如畫的田疇。緊挨老屋後面是四奶家的毛桃樹和一片竹林……

兒時過年的景象更像一場場電影清晰地在眼前放映。挨近臘月邊兒,叔伯家剛殺罷年豬,蒸籠裏冒着霧氣騰騰的白煙,燉鉢裏盛滿了豬血湯,三親六眷男女老幼吃着說着笑着喝着豬血湯。豆腐坊裏,人們正排着隊,小毛驢吃力地拉着磨,柴竈裏騰騰地燃燒着映紅了所有人的臉龐,有人“咿呀、咿呀”地搖着豆包,乳白色的豆汁正嘩嘩地流進了木桶。隔壁的小哥正房前屋後攆雞逮鴨,母親和大媽正比賽似的蒸饅頭炸油果,父親正忙着給王秀才家寫對聯兒……年味就像一縷一縷縷誘人的芳馨早已在村子裏瀰漫開了。正月初一的早上,娃們把過年的氛圍推到了及至。穿着難得的新衣新帽新鞋,滿村子裏跑着拜年。雖然得到的打發只有一捧花生或包米、一根甘蔗、一枝劣質香菸,但大人小孩個個喜笑顏開,其樂融融。

現在,歲月已經把我們磨礪成了兩鬢斑白的半大老頭兒,但兒時老家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像鏤刻在我的心裏。對於夢幻中的老家,我現在真不想回去了,也不敢回去了,我生怕再見到它的時候,它已經面目全非了。

  篇二:2017雞年回家過年心情隨筆散文

回家過年,這本是很簡單的四個字,卻是許許多多遊子一年中的期盼,當然,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們。

在外瓢潑久了,多想回到家鄉看看爲我們牽掛的父母親人。曾經多少個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們可以做的只是一壺濁酒而後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與思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年到頭,隱藏在我們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牽掛還剩下什麼呢?一年到頭,又有多少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遠方的兒女?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還不用擔心作業是否已經完成。而今我們盼望着過年,卻只是那短暫的團聚,可以陪父母陪親人說說心裏的話。同時我們又多麼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尤其是害怕看見父母那滿頭烏髮漸漸泛白,甚至脫落。雖然我知道,人沒有不會老的,但看見父母臉上漸添的皺紋,和那漸漸泛白的烏髮,心中總會有一種心酸的感覺。

曾幾何時,我們爲了自己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父母那充滿期待的眼神可曾讀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牽掛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着多少期待的淚水。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工作,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充滿了期待,而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讓他們失望。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團圓夜”,也總有那麼一些人以各種各樣的藉口不回家,於心何忍?

一年中的守候,一年一度的團圓。在期待中我們過完了一年又一年,也漸漸地長大了,父母卻漸漸地老了。都說“小孩盼過年,父母怕過年”,而如今卻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過年”,其實父母盼望的不是過年,只是那一年一度的團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小時候,常聽老一輩人這樣唸叨着,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回家過年,哪怕你回家什麼事都不幹,只是成天的摸麻將、打牌、閒逛,但只要見到你在身邊,父母總是笑咪咪的。

鞭炮備好了、年夜飯備好了、麻將備好了、撲克備好了、茶水點心也備好了,一切都準備停當,只有父母仍在翹首期待,期待着團圓的時刻早點到來。而當團圓的時刻到來了,他們總是會興奮地像個小孩,爲自己的兒女忙前忙後。

大家肯定有這樣的經歷,也許這種現象到現在還廣泛存在,“回家過年時父母喜笑顏開,而當正月裏離別的時候,父母的臉上卻停止了笑容,甚至會悄悄地抹眼淚。”父母老啦,身板也沒以前那麼硬朗啦,他們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們需要父母的陪伴。

回家過年,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娛樂,也抽點空陪陪父母聊聊天,就像小時候,父母也會經常陪你聊聊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