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古詩賞析:馴犀-感爲政之難終也

本文已影響 2.23W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馴犀-感爲政之難終也》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6卷。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古詩賞析:馴犀-感爲政之難終也。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賞析:馴犀-感爲政之難終也

 【原文】

  馴犀-感爲政之難終也

  作者:唐·白居易

馴犀馴犀通天犀,軀貌駭人角駭雞。

海蠻聞有明天子,驅犀乘傳來萬里。

一朝得謁大明宮,歡呼拜舞自論功。

五年馴養始堪獻,六譯語言方得通。

上嘉人獸俱來遠,蠻館四方犀入苑。

秣以瑤芻鎖以金,故鄉迢遞君門深。

海鳥不知鐘鼓樂,池魚空結江湖心。

馴犀生處南方熱,秋無白露冬無雪。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

飲冰臥霰苦蜷跼,角骨凍傷鱗甲蹜。

馴犀死,蠻兒啼,向闕再拜顏色低。

奏乞生歸本國去,恐身凍死似馴犀。

君不見建中初,馴象生還放林邑。

君不見貞元末,馴犀凍死蠻兒泣。

所嗟建中異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

 【註釋】

①通天犀:晉葛洪《抱朴子·登涉》:“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有自本徹末,以角盛米置羣雞中,雞欲啄之,未至數寸,即驚卻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爲駭雞犀。”

②大明宮:在長安。貞觀八年建,自高宗後唐天子皆居此。

③六譯:經過六次展轉翻譯。用以指兩國相距之遠。

④四方:四方館,接待外賓的官署,隸鴻臚寺,由通事舍人掌管。

⑤《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韻》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潘岳《秋興賦》自雲在朝爲官,“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⑥踡跼:屈曲不能伸直。蹜:收縮。

⑦兒:全詩校:“一作童。”

⑧《日唐書·德宗紀上》:大曆十四年五月,即位。閏月,“詔文單國所獻舞象三十二,令放荊山之陽”。因大曆爲代宗年號,故樂天以德宗初次改元之建中爲言,詩云“馴象生還放林邑”,有所誤會。參見《元白詩箋證稿》。

⑨君不見二句:《舊唐書·德宗紀下》:“貞元九年十月,癸酉,環王國犀牛。”又十二年:“十二月己未,大雪平地二尺,竹柏多死。環王國所獻犀牛,甚珍愛之,是冬亦死。”按,此及詩題下注所言與史不同,未知是別有獻犀事否。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是唐代的傑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爲“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並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爲江州司馬。此後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佈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爲唐人之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