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定風波蘇軾古詩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深得道家曠達豪放的精神。一起來看看古詩內容,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定風波蘇軾古詩

定風波1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3,餘獨不覺,已而4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5,何妨吟嘯6且徐行。竹杖芒鞋7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8。

料峭9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10卻相迎。回首向來11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2。

詞句註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⑷已而:過了一會兒。

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⑹吟嘯:放聲吟詠。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煙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風雨裏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製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樣子。

⑽斜照:偏西的陽光。

⑾向來:方纔。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話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東坡的故事

宋朝的蘇東坡,在年輕時就顯示出他的才華,他的知識非常淵博,人見人誇,是一個青年才俊。日子一久,蘇東坡開始貢高我慢,覺得自己了不起。有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回來,看見父親的字,心中十分慚愧,從此虛心學習,有了非凡的成就。

所以要懂得,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這一生是有限的,而學習浩如煙海,永遠學不完。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掌握人間的文化和佛經理念是無止境的,不要輕易地覺得自己學得很好,很驕傲,很自滿。希望所有學佛人要精進學習、好好努力,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