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唐詩三百首

讀西川《唐詩的讀法》有感

本文已影響 2.96W人 

西川是一個有文學使命感的人。最近讀了他的新書,一本口袋書大小的《唐詩的讀法》,嘗試寫點讀後感

讀西川《唐詩的讀法》有感

先談一點整體的感受,作爲大家,西川敢於寫出這麼“淺薄”的小冊子,作爲大衆讀物,我是佩服他的勇氣的。當然,一直以來,他也長於寓思考於隨筆之中,很多鍼砭時弊的討論和文學評論都淺暢直白。這次發表的新書與其說是一本文學評論,毋寧說是隨筆,是雜文,是時評。對,是一篇時評,一篇處理時代的評論。

在許知遠的一檔很火的視頻節目中,西川談到了他最關切的問題——處理時代。[沒錯,上一代詩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努力思考和追尋的是這些高遠和理想化的東西,希望我們沒有偏離他們太遠似乎已不可能?]而他在《唐詩的讀法》中,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或者說他想提醒我們注意的問題是——

我們“採取何種態度閱讀古文學: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來讀,還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古人的同代人來讀?”

聯想近年來火起來的“國學熱”和《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一票電視節目,固然在普及古文、倡導風尚,乃至提高中華民族古文修養等方方面面居功至偉、澤被萬世,但在西川看來這種把古人供起來讀是以面對永恆的.態度來面對古人作品,也就是說,從文化意義層面希望藉此獲得薰陶和滋養。即使“往好裏說,這些通過背誦和使用古詩詞得以獲得全球化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的文化身份感,並以所獲身份面對民主化、自由、發展、娛樂與生態問題。這當然是不錯的。”

“我本人天生樂於從古詩詞獲得修養,但實話說,有時又沒那麼在乎。我個人寄望自古人處獲得的最主要的東西,其實是創造的祕密,即‘古人爲什麼這樣做’。”

孟子·萬章下》有語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可惜的是,這本小冊子很顯然不具備“論其世”的吞吐量,氣象萬千的大唐圖景和輝煌燦爛的唐詩風貌是不可能在這一本《唐詩的讀法》裏呈現萬一的,好在它至少提示了世人一點,唐詩不該怎麼讀,讀後感.或者說僅僅以我們慣常以爲的讀法是遠遠不夠的。(僅在這一點上來說,這本書就值得反覆閱讀,以起到不斷提醒的作用。)在當代脫離了文言文、經史子集、進士文化爲背景的條件下,或依葫蘆畫瓢寫兩首古體詩以抒情,或把詩句當成語,功利地拿來就用以顯擺修養,展示的卻是一種威信或者一種風度,又或是文雅的生活品質。這些都不是西川提倡的讀法。

那麼他提倡的讀法是什麼呢?沒錯,就是進入那個時代,“知其人”,“論其世”,貼近每一個寫作現場,探尋唐詩創作的祕密。研讀“生材料”,不拾人牙慧的他自稱還算是一個有開拓精神的強力詩人。對於如此嚴肅地對待歷史的前輩,我充滿感動地敬佩。但我也深刻地領會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語),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況文學上還存在着所謂“互文”的修辭),尤其對於具有歷史崇拜傳統的我們來說,如何將歷史的歸歷史,文學的歸文學,是需要警惕的,這也得拜“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開創的歷史寫作方法所賜。

“唐人怎樣寫詩?是否如我們這樣寫?爲什麼好詩人集中在唐代?唐代詩人、讀者、評論家的詩歌標準與今人相異還是相同?唐代的非主流詩人如何工作?唐人寫詩跟他們的生活方式之間是什麼關係?他們如何處理他們的時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