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唐詩三百首

《懶起》韓偓的唐詩鑑賞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懶 起

《懶起》韓偓的唐詩鑑賞

韓偓

百舌喚朝眠,

春心動幾般。

枕痕霞黯淡,

淚粉玉闌珊。

籠繡香菸歇,

屏山燭焰殘。

曖嫌羅襪窄,

瘦覺錦衣寬。

昨夜三更雨,

今朝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

側臥捲簾看。

韓偓詩鑑賞

這是能反映韓偓“ 香奩體 ”特色的一首五言排律。詩中以細緻入微的藝術筆觸,悉心刻劃了一位思春少婦從內心到外表的情態特徵,造成了一種慵懶而優雅、無奈而情癡的多重審美效果同。命題“懶起”,應是人去屋空、爲誰而容的困境所致。

第一聯開篇見意,寫出百鳥齊鳴的盎然生機,進而點明它在人心中所激起的反應。“動幾般”,是個有層次感的描寫,指的是春之聲如一股股春潮,激盪着思春、知春的人們。而“春心”一語雙關,既是指自然之春意,又是指詩中女主人面對春情。

第二聯作者乾脆利落地推出詩中主人公的面部特寫:由於伏枕而眠,前一天晚妝之霞彩已爲枕痕所暗淡,而夢中淚下,又不知不覺把傅粉之面流刷成憔悴之狀。這裏,“淚”字點出這位少婦的思婦身份。“闌珊”是點出少婦所以懶起、所以惜春,皆緣於深感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長守空樓之故。這後一句詩,含蓄地透露了昨夜情事 ,使人依稀感覺到那一夜春夢, 不禁生出對詩中主人公的關懷和同情 , 從而自然懸念:她何事傷悲,爲誰垂淚?

第三聯現出室內背景。紗繡籠罩的香爐裏,嫋嫋之煙早已熄滅,繪有山形的畫屏之後,尚可見一線殘燭之光。這二句 ,寫出了室內冷寂而又寥落的環境, 爲女主人眼中所見 , 是她心境的客觀寫照 。其中, “燭焰錢”三字,喻示昨夜斯人愁極而倦、朦朧睡去以至未及滅燭的情狀 ,爲詩詞中寫愁怨者常用手法。 需要指出的是 , 這夢醒後女主人公的第一眼室內所見,與頭二句對室外“ 百舌 ”的所聞,形成強烈反差,進而引起情緒由幻入真、由夢入醒的大跌宕,頗有深味。

第四聯由寫物復轉寫人,由中景移及近景,由面部描寫變爲體態描繪。至此,女主人公的慵懶全貌盡入眼底。這一描寫非單純、靜止的,而是依生活的節奏和秩序,自下而上推進:女主人公開始懶洋洋地穿戴起來。然而,春天無名的躁動卻使她今天怎麼也自在不起來:一夜的輾轉難眠,使她心煩意亂,套上絲襪,頓覺太緊太窄;再看看自己爲伊消瘦的玉體,又覺得套上的錦繡衣衫太大太肥,這一切都是由“春心動幾般”一夜思念引起的.。這一聯是體態描寫,更是心態描繪,從中所見女主人公內心的燥惱,正豐富了她的性格內涵,使之更形象、生動。

第五聯看似平常,在詩中頗有深意:昨夜三更聽雨,正泄露她深夜難眠、心事重重,此處點出,是回憶使然。而“一陣寒”所透露,正是她經長時間失眠後臨明時朦朧睡去、衣枕零亂,以至被早寒凍醒,意韻深厚,留給人悠長的想象空間。此後,宋人陸放翁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佳句,發揮得更有韻味。

末聯由回憶昨夜三更雨 , 而念及昨夜聽雨時的隱憂 :院中那株盛開而可喜的海棠花還安然無恙嗎? 於是 ,她慵懶地斜倚在牀 ,挑起簾子一角向外望去..值得注意的是,她關注海棠的命運,可又不願挪步戶外去看個究竟 , 而是以側臥的慵懶之姿潦草觀察,爲什麼呢?其“懶”當有深層的心理背景,也就是,她深知那帶來“ 今朝一陣寒 ”的三更雨的摧殘力,已對海棠花的存在不抱多少希望。喻示着她面對無情命運的無奈與無聊 。李清照化用此詩爲《 如夢令》遂成千古絕唱:“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惜春之心,千古一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