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子路從而後原文及翻譯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子路從而後》是接着前兩章記孔子師徒與隱者打交道的情況的,所以開頭文字很簡省。其他不作交代,劈頭就寫“子路從而後”。跟從誰?沒有說,只用一個“從”字,顯然是一種承前省略。再用一個“後”字,表明在同行中子路落在後面,不知夫子去向。才引出下文“子見夫子乎?”的.發問和“丈人”的譏議。下面是子路從而後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了解。

子路從而後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卻落在後面,他遇上一個老人,用手杖扛着竹製的除草農具。

子路問道:“您見到孔夫子碼?”

老人說:“四肢不勤快,五穀也分辨不出來,誰認爲他是什麼夫子?”說完便扶着手杖耘田。

子路拱手站在那裏。

老人留子路住宿,殺了雞,用黍米做飯給他吃,讓兩個兒子出來拜見他。

第二天,子路離開老人走了,把這件事報告給孔子。孔子說:“這是位隱士。”讓子路回去拜見他。子路到了老人家裏,他已經走了。

子路說:“不出來做官是不符合君臣之義的。長輩和晚輩間的禮節,既然不可以廢棄;君臣之間的正當關係,怎麼能夠廢棄呢?想保持自身的潔白,卻搞亂了君臣之間的關係!君子出來做官,是實行正當的君臣關係啊。先王之道不能夠實行,我早就知道了啊。”

【註釋】

①本文選自《論語·微子》用文中第一句話做篇名。

②丈人:對老人的尊稱。

③荷:扛。 蓧;一種除草用的竹製農具。

④夫子:對孔子的尊稱。

⑤四體:四肢。

⑥五穀:稻、黍、稷、麥、菽(豆)。

⑦植:立。芸:同“耘”,除草。

⑧拱:拱手。

⑨止:留。

⑩黍:一種黏性糧食。食:給人東西吃。

11、見:使之出來拜見。

12、以告:以之告。

13、義:指君臣之義。

14、節:禮節。子路認爲丈人讓自己的兒子出來拜見他.符合長幼之節,便以此爲據反問丈人。

15、大倫:指君臣之間的關係。

16、道:儒家所奉行的道(政治主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