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上學期12月月考試卷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高二語文上學期12月月考試卷】

高二語文上學期12月月考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所謂“春秋筆法”,也叫“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歷史敘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義例,通過選擇特定稱謂或在敘述時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簡約、含蓄地表明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道德評判,以達到徵實和勸懲的目的。春秋筆法以合乎禮法作爲標準,在不隱晦事實真相的前提下,運用曲筆“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

春秋筆法來源於據傳爲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從當時的倫理道德出發,以定名分、明等級作爲評判人物和事件的標準,“褒貶懲勸,各有義例”,有時一字暗含褒貶,由此就形成了所謂的“春秋筆法”。

左丘明發微探幽,最先對這種筆法作了精當的概括:“《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遺憾的是,限於體例,左丘明沒有充分地展開,我們只能看到他思考問題的結果,而看不到他思考問題的過程,因而“春秋筆法”在這個時期還顯得有些朦朧。

到了西漢,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個結合《春秋》實例解說了這種筆法,這是一大進步。通過這樣演繹,這種表現技巧具有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漢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政治措施的推行,這種表現技巧具有了在更大範圍內傳播的條件。只是董仲舒囿於漢初學術研究的陋習,行文多附會陰陽五行之說,後代不少學者把《春秋繁露》界定爲哲學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筆法”被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最終完成“春秋筆法”普及工作的是晉代的杜預。他彪炳後世的著作是《春秋左傳集解》,在序言中,根據《左傳》的論述,結合《春秋》的實例,他加以詳細解說,把這種表現技巧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春秋筆法由寫史“義例”變爲文章楷模,成爲一種寫作與表達的常用範式。那就是追求語言的簡潔和意蘊的豐富,寓褒貶於敘事之中,通過材料的選擇、詳略與顯隱的不同,以及用詞和語氣的微妙差別,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愛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筆法只是委婉行文,並不是說謊,最多隻是影射和隱瞞,而影射是靠詞語的選擇來表達的。隱瞞,僅是對比較小的事情所作的隱瞞,大事從簡或者曲筆。春秋筆法一般都是遵從事實下的隱晦,婉轉的陳述和評論以及有目的的選擇;曲筆是曲折抒筆,這裏的“曲”是曲折,並不是歪曲。能夠在事實下有重點地描述人物和褒貶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筆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實,讓人看清真相,這是曲筆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寫《春秋》,本來是要用“直筆”來使“亂臣賊子”害怕的,但是寫來寫去,他竟寫出那麼多的“曲筆”,可見寫“直筆”是多麼不容易!春秋筆法其實是一種妥協,是一種無奈!這種辦法寫出的史書開創了寫史服務於政治的先河,爲後世考證增加了難度。

1.下列各項中,其手法不屬於“春秋筆法”的一項是( )

A.《林黛玉進賈府》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刻畫權傾賈府、笑裏藏刀的王熙鳳:“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

B.《雷雨》中,周樸園對女僕梅侍萍始亂終棄,三十年後面對魯媽,在回憶當年時說侍萍是“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矩”。

C.《鴻門宴》中寫劉邦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從鴻門宴上逃走時,寫道:“脫身獨騎。”用了一個“獨”字,來顯示作者的態度。

D.《記念劉和珍君》一文,魯迅先生描寫烈士遇害時,寫到“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寫到“其一是手槍”“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孔子編寫《春秋》,行文不直接闡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別的手法來委婉表達,“褒貶懲勸,各有義例”,形成了所謂的“春秋”筆法。

B. 左丘明最先對“春秋筆法”做了精當的解說,但他對“春秋筆法”的解說還有些朦朧,我們只能看到他思考問題的結果,而看不到思考過程。

C. 董仲舒第一個結合《春秋》實例解說了“春秋筆法”,使其具有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會陰陽五行之說,給它蒙上一層神祕面紗。

D. 杜預最終完成了“春秋筆法”的普及工作,這種表現技巧得以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由寫史義例變爲文章楷模,成爲寫作與表達的常用範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春秋筆法,通過材料的選擇、詳略與顯隱的不同,以及用詞和語氣的微妙差別,來表達作者的是非愛憎,因而爲後世考證增加了難度。

B. 春秋筆法雖用曲筆,但追求在事實下有重點地描述人物和褒貶事件,在筆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實,讓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筆並不是歪曲。

C.春秋筆法以合乎禮法爲標準,是非分明而又簡約含蓄地表現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評判,以達到懲惡勸善的目的,這使亂臣賊子害怕。

D. 春秋筆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還對一些小事做了隱瞞,對大事從簡或曲筆,孔子用曲筆其實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可見秉筆直書有多難。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會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會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②,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猶不改。宣子(趙盾)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爲。”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爲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選自《左傳·宣公二年》,略有刪改)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溝槽。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

B.公患之,使鋤麑賊之 賊:偷竊。

C.宣子田於首山 田:通“畋”,打獵。

D.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書法:記載的原則。

5.下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表現趙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項是(3分)

A.①三進,及溜。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 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 ②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棄人用犬,雖猛何爲! ②惜也,越竟乃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記述晉靈公實行暴政的史實,他非但不接受趙盾、士會的諷諫,竟然多次實施計劃欲除掉向他進諫的人。如此多行不義,最終招致被臣下弒殺的下場。

B.趙盾忠君愛國,恪盡職守,深受人們敬重,在生死關頭,鋤麑,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提彌明和靈輒都挺身而出保護他,爲此鋤麑、提彌明自殺,靈輒出逃。

C.本文對歷史事件的敘述緊張曲折,懸念迭出,環環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勝,動人心魄,具有強烈的故事性和戲劇性。

D.本文通過晉靈公、趙盾和靈輒等鮮活的典型人物,從正反兩方面,形象地表現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觀念。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5分)

(2)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8~9題。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曾 幾①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迴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牀牀溼,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注】① 曾幾,南宋詩人。此詩作於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8. 古人寫詩講究一字傳神,請簡析“夢迴涼冷潤衣襟”中“潤”字的妙用。(5分)

9. 結合全詩,學科網()--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請簡要學科網()--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分析詩人是如何表現詩題中的“喜”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補寫出些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2)飯疏食、飲水, ,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4)儒學經典《大學》開篇就明確了大學的宗旨:“在明明德, ,

。”

(5)中國古代的典籍可以分爲經、史、 、集四部分。

(6)《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 ”。

(7) 是儒家學說最早最精密的哲學論文之一,他所宣揚的一種不偏不倚的思維方式、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也具有普遍意義。

三、現代文閱讀(2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題

大衆史學熱的風還能吹多久

記者 桂傑

正說清史的閻崇年火了。講三國的易中天火了。還有一個個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電視媒體的放大和熱鬧的網絡中一下子跳出來。

最近出現的大衆歷史熱引發的關注和出版熱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國,可以說講史自有其傳統,而獨盛於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實,早在易中天之前,講史、讀史的熱潮就已經形成了。

今年“五一”長假期間央視《百家講壇》又趁熱推出了孟憲實主講的《貞觀之治》。《孟憲實講唐史》一書的熱銷又使得“唐朝”一度成爲熱門關鍵詞,韓國《朝鮮日報》評價說,中國人陷入“帝國回憶”時代。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所研究員雷頤也推出了自己的新書《歷史的裂縫:近代中國與幽暗人性》,着力從近現代中國史的只鱗片羽來考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注超越時代的複雜人性與社會幽暗的方方面面,並具有濃烈的憂患意識。歷史學不斷升溫,史學熱還要熱多久?面對大衆史學熱,專家、學者的觀點不盡相同。

現在所謂的大衆史學熱,其實是史學從危機和冷門回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

記者:清史、明史之後,今年一度出現了“唐史年”、“唐史熱”的說法,有很多人預測這股大衆史學的熱潮在短時期內難以消退,您覺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正常?

雷頤:實際上,在其他國家史學都是比較熱門的東西,很多歷史學家寫的著作,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都十分通俗好讀,並能給人以教育和啓發。但是在我國,歷史學卻長期是冷門,80年代歷史學內部甚至反覆討論史學危機的話題,當時沒有人關注歷史學,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歷史學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當時的《光明日報》還曾發表過一些文章。

現在所謂的大衆史學熱,其實是史學從危機和冷門這樣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而史學危機的出現和長期以來史學被公式化教條化有關,我們甚至在談到某個歷史問題時要求引哪些經典語錄都是有規定的,這些導致歷史學文章乾巴巴的。

孟憲實:和英語熱比起來,你能說唐史很熱嗎?其實我覺得史學熱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得遠不如日本等國家。怎麼可能說它很熱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陳舜臣在幾十年前就寫過《大唐帝國·隋亂唐盛三百年》,並引起了廣泛轟動。當然,唐史的熱與不熱,也許讀者說的話纔是最有分量的。

幾年來,我一邊從事研究和教學活動,也參與了歷史劇的編寫,又有機會到百家講壇講史。這些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活動,但讓我更真切的體會到,社會需要歷史,社會需要歷史學。歷史學沒有被淘汰,就是因爲它的存在對社會,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有益,具有當代價值。,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記者:很多觀衆有這樣的感覺,在百家講壇聽到的有關歷史的內容,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不像是正兒八經的課程,到像是在聽人講故事,言語生動。甚至每一集之間還留有一些懸念,而正是這樣的講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過去,對此,您怎麼看?

解璽璋:歷史敘事大衆化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將論述變成了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文學手法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爲講史很重要的手段。我們有十分悠久的講史傳統,上溯唐代,敦煌變文是至今還能看到的最早的講史文本。變文者,變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經以及一部分儒學典籍改編爲故事,王國維就把變文稱爲“唐朝通俗小說”,也是注意到了講史的文學性。這是歷史寫作者和講述者爲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必須掌握的敘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頗擅此道之人,所以,他們能把歷史和典籍講得跟評書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種傾向,在電視媒體上,有些人只是爲了講得有趣,已經把學術的嚴謹拋在腦後,並越來越以媚俗爲樂。比如有人說卓文君給人當“二奶”,過去可以納妾,怎會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二奶”之說?還有,漢武帝的一個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層輕紗做的袍子,他說別人穿的是“透視裝”,這都哪兒跟哪兒?而這樣說的動機就是爲了故意討好普通觀衆,在一味追求好看的過程中,對於歷史的歪曲有時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個民族的歷史觀積極、樂觀、正確,那麼這個民族的未來創造性就會越大

記者:您覺得大衆史學熱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孟憲實:歷史是既往的經歷,它不僅僅屬於研究者,概括地說它屬於全社會共有,是社會和民族的共同財富。歷史已經證明,一個民族的歷史感越強,他們的使命感就會越強。一個民族的歷史觀積極、樂觀、正確,那麼這個民族的未來創造性就會越大。讓全社會都來了解我們共同的歷史,讓全社會都擁有一個強烈的歷史感、正確的歷史觀,毫無疑問,這是我們專業人員的理想,同時這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歷史從業者的努力。培養社會的歷史觀,這是我們應該具有的責任。

(1)第一節訪談中,兩位嘉賓回答記者提問時都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2)本文中加線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文中含義是什麼?(5分)

(3)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大衆史學熱出現的原因。(6分)

(4)面對大衆史學熱這一現象,專家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你對此有怎樣的認識?請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①“恥”和“不恥”,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閥門。如果這個閥門開漏,君子人格將 ;如果這個閥門依然存在,哪怕鏽跡斑斑,君子人格還會生生不息。

②一場暴雨過後,田地裏的菜苗全都被水沖走了,媽媽的辛苦又 了。

③小偷溜進談遷家裏,偷走了存放《國榷》的原稿,使談遷二十多年的心血 。

A.蕩然無存 化爲烏有 付之東流 B.付之東流 化爲烏有 蕩然無存

C.化爲烏有 蕩然無存 付之東流 D.蕩然無存 付之東流 化爲烏有

1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說書這一行,單田芳可謂世家出身,父親母親都是書曲藝人。他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不僅成爲當代“評書四大家”之一,更創下了“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的聲名。

B.據法新社布里斯班11月16日電,對於南中國海的島礁領屬爭端問題,奧巴馬再次否認美國沒有有意遏制中國的崛起,但強調中國應當成爲世界舞臺上負責任的大國。

C.針對教育資源非均衡分佈的情況,教育部提出“就近入學”,本意是爲了促進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學區房竟然瘋狂上漲,“就近入學”大有“價高者得”的趨勢。

D.在東北作家羣中,蕭紅被認爲是最具藝術才情的作家。由於悽美的愛情故事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使她成爲研究熱點,電影《蕭紅》將她的人生故事搬上了銀屏。

14.依次填人下面這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自古以來,中國有着廣大的詩歌需求,甚至有一種詩歌崇拜的氛圍,在其背後,是因爲中國有着廣大的心靈市場。 , , 。 , , 。

①而其目的是爲了不斷提升境界也就是心靈層次,從而不斷自我超越,最終達到安心

②而詩歌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心靈的學習或者說學問

③好的詩歌作品能讓他人讀了以後感到動心

④而這一點,也許正是當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⑤體驗詩中情感,領悟詩中意境,同樣達到安心的效果

⑥詩歌的起源是感於心動於情,其過程是從心出發,用心寫作,也可以說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A. 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 ⑤②③④⑥①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每處不超過12字。(6分)

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 ① ,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爲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 ②,作爲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羣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③,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爲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16. 閱讀下面這幅漫畫,回答問題。(5分)

(1)請用一句話概括漫畫的內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對漫畫所反映的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7.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近來網上有一個流行語:曬書單。一檔娛樂節目捧紅了音樂詩人李健和機智救場的主持人汪涵。節目播出後,網民要求他們曬出各自的書單。

李健:喜歡純文學類作品,喜歡回憶錄,偏愛冷門讀物。

汪涵:我所有的語言靈感來自書本。

鏈接:

李健書單:《哈扎爾辭典》(融世界三大宗教史料傳說於一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人類的羣星閃耀時》(茨威格)《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被稱爲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李商隱詩選》

汪涵書單:《西方哲學史》、《瓦爾登湖》、《城市畫報》(雜誌)、《木心作品系列》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B(周樸園的話是說謊,是歪曲,文章倒數第二段中有對“曲”的解釋,可知“歪曲”不屬於春秋筆法。)

2.B(本題答案檢索區間在第三、第四段,董仲舒是第一個結合《春秋》解說春秋筆法的人,左丘明只是作了精當的概括,並未解說。另外原文說的是“我們只能看到他思考問題的結果,而看不到他思考問題的過程,因而”春秋筆法”在這個時期還顯得有些朦朧”,選項犯了顛倒因果的錯誤。

3.C(根據文章最後一段可知,使“亂臣賊子”害怕,是孔子寫《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筆法”的作用。)

4.B(賊:殺害)

5.B(①趙盾 勤於職守;② 趙盾仁愛,靈輒報恩。A ① 士季進去勸諫晉靈公。C ② 士季進諫晉靈公的話。D ① 趙盾對晉靈公嗾犬襲人的不滿)

6.B.(“提彌明自殺,靈輒出逃”與原文不符)

7.(1)國君能夠有好的結果,那就是國家的保障了,哪裏只是臣子們有了依靠。

(2)您身爲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來後又不討伐叛賊,不是您殺了國君又是誰呢?

[評分標準](1)5分。終、唯、賴、判斷句式,每譯錯1點扣1分,扣完爲止。(2)5分。子、越竟、討賊、句式“非……而……?”,每譯錯1點扣1分,扣完爲止。

8.“潤”浸潤、滋潤;(1分)“潤”字不僅傳出那種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適感、清涼感,(2分)而且傳達出久旱逢甘霖後心理上的熨貼感、喜悅感。(2分)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該字含義、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夢迴涼冷潤衣襟”,我在睡夢中驚醒,只覺得渾身舒適,涼氣沁人,由原先對氣候的不滿忽地改變成很滿意,細微地反映了詩人心中的喜悅。一個“潤”字突出了渾身由外而內的清涼舒適。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9.①首聯通過描寫夜感霖雨突降帶來的涼爽,表現驚喜;②頷聯直接點“喜”,爲溪流因這場雨而水足高興;③頸聯,詩人想像莊稼因這場雨而長勢更好,覺得特別開心,連雨打桐葉聲也變成了最美妙的音樂;④以“我”之欣舞襯托廣大農民因這場甘霖及時來到而生的狂喜之情。(答對一點給1分)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需結合全詩來分析。首聯寫喜雨,從晚上下雨寫起。“一夕驕陽”與“夢迴涼冷”是鮮明的對比。更加顯出意外地驚喜———這場雨,詩人已經盼望很久了。次聯寫對雨的感受,用江西詩派詩人的慣技,融化前人詩句爲己用。出句“不愁屋漏牀牀溼”,用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干處”句;對句“且喜溪流岸岸深”,用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句。詩是寫聽雨,又形象地道出了盼雨的心情,也隱隱表示自己的喜雨不單單是因爲大雨趕走了炎熱,帶來了涼爽,這就引伏第三聯的情感,也爲尾聯預留地步,所以元方回評說這聯寫得流動便利。第三聯仍寫喜雨。一句是想象之辭,說明自己喜雨,是因爲這場及時雨,使莊稼能喝個飽,秋收有望;一句是以聽雨打桐葉,寄託自己欣喜的心情。尾聯純抒情,把原來的情感更轉高一層,說遇到了這樣的好雨,像我這沒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興,更何況那些盼望豐收、渴求雨水的農夫們呢?詩用“猶”、“何況”數字承先啓後,是故意通過自抑而達到高漲,他與民同樂的心意也完全表達了出來,所以清紀昀評說:“精神飽滿,一結尤完足酣暢。”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0.(1)敏於事而慎於言(2)曲肱而枕之(3)雞犬之聲相聞(4)在親民,在止於至善(5)子(6)道 (7)《中庸》

11.(1).對比。雷熙把我國史學和其他國家的史學對比,孟憲實把史學熱和英語熱相對比(或國人與日本人對唐史的瞭解相對比),通過對比說明我國出現的大衆史學熱只是相對的,其實是史學從危機和冷門回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4分)

(2)是指講史者用文學手法把歷史和典籍通俗化(改編爲故事),吸引公衆,讓大衆在聽故事中瞭解歷史,認識歷史。(意思對即可)(5分)

(3)原因:①歷史學對社會有益,具有當代價值,社會需要歷史,公衆需要歷史;②講史手法的文學化使歷史學通俗易懂,吸引了公衆;③歷史研究者認識到培養大衆歷史觀的重要性。(意思對即可)(6分)

(4)(示例)①贊同“大衆史學熱”。因爲歷史是我們社會和民族的共同財富,一個民族的歷史感越強,他們的使命感就越強,他們的創造性就會越大。而講史者用文學手法把歷史典籍就得通俗易懂,容易讓人接受,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歷史。所以“大衆史學熱”應該熱下去。②不贊同“大衆史學熱”。因爲歷史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它講究準確科學。“大衆史學熱”容易導致講史史者了爲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以媚俗爲樂,容易導致大衆盲目跟風,湊熱鬧。這樣,把史學搞得庸俗化,甚至低級化。所以“大衆史學熱”不值得提倡。③答“大衆史學熱”有利有弊、言之成理也可。分析參考以上兩點。(8分)

12.【答案】D【解析】“茫然無存”是指原來有的東西完全失去,學科網()--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付之東流”強調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像隨着流水沖走了一樣,“化爲烏有”形容一下子喪失或全部落空

13.【答案】A【解析】B項,否定不當,當爲“奧巴馬再次否認美國有意遏制中國的崛起”。C項,搭配不當,“學區房”不能“瘋狂上漲”,當改爲“學區房價格竟然瘋狂上漲”。D項,“由於”使主語隱藏,要把“由於”去掉。

14.A(②句闡述詩歌的本質,排在最前,⑥①共同闡述詩歌與心靈的

關係,③⑤共同闡述好的詩歌的作用,④得出結論)

15.(6分)①一是文化的教養;②二是社會的擔當;③三是自由的靈魂。

16. (1)如今,中小學班主任終於獲得了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

(2)教師批評、教育學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中國教育界曾經剝奪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使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無所適從。現在教育部又授予了中小學班主任“批評權”,這一規定,看似冠冕堂皇,實則荒唐。

解析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以及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的能力。解答此題的前提就是讀懂漫畫,闡述對漫畫所反映的現象的看法,應從中國的教育現狀談起,如今在我國的中小學,教師批評學生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對於新規,許多人紛紛質疑:教師管學生天經地義.何須授權?這幅漫畫諷刺性較強,與社會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提醒考生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也應多關注社會現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