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的課堂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兩節課相比,我的課堂氣氛更好,我創設的情境更有效。我的學生想象更豐富,語言更精彩。學生學習更主動。活用教材並能拓展文本。 我覺得他的課上的很實在,學生從一句一句地讀,到一段一段地讀,到整課課文讀。從讀準到讀得流利,到有感情地讀。從一個生字的學習到識字方法的滲透。學生在這堂課中的收穫是多元的。不是說,課上得好不好,就看學生收穫多少?我再認真地學習教材編寫指導思想及結構體例特徵。課文部分的教學要求是學習識字、學詞、學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第五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理解重點詞語和練習朗讀。顯然,我這堂課在把握重點上有了偏差,教學有很大的不足。

《爺爺和小樹》的課堂反思

“爲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創設情境,把學生的目光聚焦到對文本的`的理解上,課堂氣氛較以往喧囂熱鬧了許多。他們因此而自鳴得意,以爲這就是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給了學生以濃厚的人文關懷,認爲這就是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其實,這種偏於人文的開掘,拋開語言文字本體,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給架空了,是一種捨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的表現,這樣的教學造成語言文字本體的失落。落得兩敗俱傷。”① 這段文字是我的課堂不足的症狀。

我沒有泄氣,也沒有什麼失敗可言。認識了不足,我就想如何在保留優點的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作了改動。

一、刪去學生過多的“動”

縮短情境教學中。學生 理解小樹長高,沒有必要站到凳子上。再如“演一演”這個過程中小樹和我的對話可以刪去,因爲前面的教學中“小樹對你說什麼?”“你會怎麼做?”“你會怎麼說?”學生已經說的蠻好,再演一演就沒有必要。把它改成看圖自編故事。

二、放性問題回答的把握

開放性的問題一放下去,學生的回答是多、散、亂。老師要求學生學會傾聽,不重複別人說的話,不跑題,不羅嗦,不能作無邊的回答。老師見好就收。

三、理好情境與文本的關係

上節課中,學生在情境中對文本作了的理解後,老師就請學生翻開書本讀課文。學生馬上從情境中走了出來,與文本有了脫節。我想應該讓學生在情境讀文,乾脆直接呈現 《我和小樹》(原文改編後的故事)的文本。使教學過度自然些 。讓文本完全走進情境中。

四、讓生字、句子同時走進連環畫

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我和小樹》編成冬天、春天、夏天三個季節的漫畫。一開始, 請一個學生畫改成四到五個學生畫。並注意分好位置。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發言,有重點地把生字逐個出現在連環畫中。並有機地進行句子教學。最後安排在漫畫中找生字,作複習鞏固。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生字,真可謂:隨圖潛生字, 讀文樂無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