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3.82W人 

岩石是最大的“書”,大自然是一本很神氣的書,只要你細細觀察,多多去想,就能從中讀懂很多很多的內容。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最大的書課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最大的書課文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課文教學反思1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對話爲線索,將地質的相關知識融入課文之中,語言中充滿了兒童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熱愛之情。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達到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科學意識。

所以,我在《最大的“書”》的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從而激起小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激起學生研究、探索自然的願望。

比如:

1、叔叔講到岩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藏着鐵礦,哪裏埋着煤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說是石油、有的說是鑽石、金子、瓷器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叔叔告訴川川岩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抓住“小魚”一詞理解叔叔開心的心情。平時我們看到小魚,都會很開心,因爲小魚很可愛。今天我們在哪裏看到小魚呢?(在岩石上)除了開心的心情,叔叔的心還帶着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我在教學《最大的“書”》時,除了側重朗讀外,還重視雙基訓練,有完形填空題、修改句式等練習。特別是填空小練習,效果比較好,因爲它能幫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將剛的知識鞏固。

《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還是滿完整的,但在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較少,課堂的語言不夠精煉。在今後的日子,我會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謝二年級的老師們,特別是廖老師和李老師,在教學和業務工作中,她們常常指點我,讓我學到知識、積累了經驗。

  最大的'書課文教學反思2

《最大的書》一課的生字比較多,要求會寫的字就有十二個,其中帶豎撇的字有五個,如何正確地書寫豎撇這一筆畫,也就是本課識字、寫字教學環節的主要任務。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能自覺地去學習並掌握生字。只有提高孩子們對識字的興趣,才能使孩子們對枯燥的生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增強識字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沒有用常用的在黑板上書寫生字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展示“質”的筆順,引導孩子們觀察第一筆與第二筆的不同,那不同於平時的白底紅字,明顯放大的筆畫,逐筆的書寫,逐筆的比較,多媒體教學手段與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機結合,引發了孩子們識字寫字的興趣,使孩子們迅速有效地掌握了豎撇的正確寫法。

爲了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語文,紮紮實實地理解詞語,這節課中,我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理解“刨根問底”,先問孩子們:文中的川川總是在幹什麼?孩子們在讀了幾遍課文後,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着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於我的教學經驗的缺乏,以至於後半節課的理解課文環節顯得急追猛趕,朗讀訓練的時間明顯不足,並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這一點在拓展環節中體現尤爲明顯。

在以後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