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寫的是波蘭遭到外國列強的瓜分,音樂家肖邦被迫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揭題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抓住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讓學生初步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然後話鋒一轉: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愛自己的祖國,爲什麼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爲什麼當初要選擇離開呢?

2、帶着問題初讀探疑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的無奈,通過從課內課外獲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憤中離開祖國的不得已: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督促着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爲祖國獲取榮譽。

3、深讀課文,抓重點句

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爲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

4、討論解疑、悟情

我抓住“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這幾個“送別”場面,引導學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從肖邦的神態、動作中體悟他滿懷愛國之心、報國無門、遠走他鄉的無奈和憂憤,當然還有一份對祖國的不捨。當《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送別曲在課堂中響起時,我相信,學生此刻已經走進了肖邦的內心......這樣,順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異國他鄉用音樂作爲武器、拼命工作、憂憤而死的生活經歷,就能理解肖邦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和眷戀。

通過這四步,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肖邦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滿腔熱情的愛國者,從而使學生對肖邦的敬仰之情達到沸騰的頂點,同時也使學生在心中升騰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後,引導學生背誦第2自然段。

《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2

《最後的姿勢》是蘇教版新選入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去年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並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文章編入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這個主題單元,是歌頌愛崗敬業偉大精神的優秀作品,讚頌了z老師的高尚的師德和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在課的導入上,我覺得學生對去年的5.12特大地震都很瞭解,並且在去年發生地震後,我要求學生每天看有關救援的報道,譚老師的事蹟有些學生也聽說過,於是沒有用有關地震時的圖片或影像。但在9月23日聽了郝老師講的第二課時後,我才覺得,用上圖片能更好地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走進課堂。

在課堂上,我抓住譚千秋老師是如何用寶貴生命詮釋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的組織教學,抓住四處環境描寫的句子,這樣的環境預示着什麼?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着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語調越來越高,越來越急促)

(3)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着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爲永恆的瞬間)

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譚老師又是如何做的呢?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抓人物的正面描寫,抓譚老師在地震到來和樓房即將倒塌的時候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組織學生通過讀和演來反覆體會,真正理解譚老師是怎樣詮釋愛和責任的,感受譚老師捨己救人的精神。學生也真正明白了詮釋的意思,不是簡簡單單能用解釋來說明的。

《最後的姿勢》語文教學反思3

課文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記述了夏洛蒂不甘命運的擺佈,不懈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典型事蹟。

在教學時,我先從課題《小草和大樹》入手,自然界中的“小草”、“大樹”,它們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各有什麼樣的特徵?學生不難說出:小草矮小,不被人注意,不起眼;而大樹則高大、挺拔,惹人注目,往往被人們用作棟樑,受到人們的保護。課文所寫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爲什麼要以“小草和大樹”爲題呢?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這樣快速切入課文,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致瞭解夏洛蒂的命運。認識夏洛蒂在人生的逆境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堅持不懈地“澆灌”,由一棵命運悲苦的“小草”成爲一棵“大樹”的艱辛歷程,理解文題大意。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相機引導,並概括板出夏洛蒂所經受的苦難: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立志寫作、遭遇打擊;反思權衡、開拓新路;孜孜不倦、敲開聖門。

然後我設計以下環節來進行:

一、質疑:

是小草還是大樹?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爲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

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隨後的教學,我將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六小節,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寫作的內容上,引導學生抓文中的詞語體會夏洛蒂姐妹爲了寫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學生邊讀文字邊想畫面,瞭解三姐妹的刻苦與爭分奪秒,理解成功來之不易!

一堂好課的結尾,對學生所學知識起着強化作用,對學生的思維起着整理作用,對本課的教學內容起着昇華作用,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結束時,讓人感到餘音繚繞,回味無窮,收到課已盡,趣無窮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感受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生命旅程後,心情澎湃、生命激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