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是根據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課文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衛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蹟,展現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爲學生的無私大愛。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是以《最後的姿勢》爲題時更是覺得非常感人,題目就有很深的含義。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細細的研讀,認真的備課。在教學這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覺得自己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收集資料,激發情感

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資料:

1、瞭解5.12大地震的概況,收集地震的相關的資料、圖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課堂中交流。

2、收集譚千秋老師的資料及紀念譚老師的有關文章、詩歌。5.12大地震轟動世界,學生們親身經歷了那些日子,收集資料的任務觸動了學生的記憶和情感,許多感人的畫面,故事涌上他們心頭。這項任務很快就完成了,爲課文的學習埋下情感伏筆,在第一課時的交流中,學生情緒激動,爲之感動。

二、緊扣題目,抓住細節,研讀文本

“這是一個怎樣的姿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研讀課文。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是譚老師的最後姿勢。

敘事性文章中最有價值的是細節,研讀這些細節描寫有助於學生體會譚老師捨己爲人的偉大人格。課文中對地震發生時的場景進行了較爲詳細的描寫,這些場景描寫渲染了人物出場的情景,昇華了人物的精神品質。我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體會譚老師在地震來臨之時,在生死攸關之際,譚老師做出生命最後的抉擇,用身體守護學生。他張開的雙臂,是堅定的責任,是無聲的大愛。

《最後的姿勢》是蘇教版新選入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的是2008年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並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文章編入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這個主題單元,我認爲非常的好,是歌頌愛崗敬業偉大精神的優秀作品,讚頌了譚千秋老師的高尚的師德和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當看到這篇文章是《最後的姿勢》爲題時更是覺得非常感人,題目就有很深的含義,同時,這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文。

在課堂上,我抓住譚千秋老師是如何用寶貴生命詮釋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的組織教學,抓住四處環境描寫的句子,這樣的環境預示着什麼?

(1) 天空陰沉沉的。(預示着地震的來臨。)

(2)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

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語調越來越高,越來越急促。)

(3)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

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

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着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爲永恆的瞬間。)

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抓人物的正面描寫,抓譚老師在地震到來和樓房即將倒塌的時候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組織學生反覆體會,真正理解譚老師是怎樣詮釋愛和責任的,感受譚老師捨己救人的精神。學生也真正明白了詮釋的意思,不是簡簡單單能用解釋來說明的。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這句中的動詞 “撐”組織教學,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說說從“撐”中體會到了什麼?“雙手撐”從力度上突出譚老師使出全身的勁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張開一把保護學生的保護傘,減輕碎裂的磚塊、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課桌造成的嚴重惡果。這時,學生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愛。是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的愛是一種大愛,無私的愛。我還抓住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後的姿勢!”讓學生理解體會,這句話不僅記錄了他救護學生的那一瞬間的姿勢,同時透過這一姿勢,讓人們看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一位捨己救人的老師的形象。

側面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的烘托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