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精煉,蘊義深刻,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五年來我們學了不少古詩,了你能談談學習古詩的感受嗎?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學習古詩的感受 。今天,我們就來再次走進角度單元,領略古詩的魅力,一起來學習《題西林壁》。

二、資料解題。

1、誰來說說你搜集的有關這首詩的資料。

(蘇軾就曾經寫下了五首廬山記遊詩。還將最後一首題於西林寺的牆壁之上。這首詩就是一首題壁詩。當時題壁詩盛行,因爲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於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因爲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牆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爲“三蘇”。本文是蘇軾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遊記詩之一。)

2、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書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三、用文字畫畫

學習一二句:

1、這首詩中藏着幾個方位詞,誰能找出來。

板:橫 側 遠 近 高低 解釋:橫:正面看

這些方位詞讓你知道了什麼?從不同角度來看廬山,景色就怎麼樣呢?

2、指導讀詞: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人用6個字就爲我們從不同角度畫出了廬山的風景圖,老師想用語言爲我們描畫其中的一幅圖“橫看成嶺”。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氣勢磅礴。於是,我不禁想這樣來讀這個詞:讀出它的連綿不絕。誰也想試試像老師這樣用文字畫畫,用朗讀展示。來描畫其他的風景圖。

側成峯: 遠:遠看隱天蔽日,讀句 近:近看奇峯怪石

高:俯瞰幽谷深澗 低:仰望重巒疊嶂

3、作者是按橫側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順序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學們還可以按哪些順序去看廬山呢?

生:按不同的時間順序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節去,如春夏秋冬;還可以不同的天氣去,如晴陰雨等。

師:同學們真善於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4、說句意:寥寥幾句,區區14字,就爲我們勾勒了出了幾種不同的畫面。同學們能用文字把作者前兩行所描畫的畫面展示出來嗎?

過度:作者從多個角度,細緻地觀察了廬山,從不同的方位順序寫出了廬山的美景,,一幅幅畫面在眼前呈現,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由此,作者發出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三、學習後兩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關係?(生讀,回答:詩人不認識廬山的原因是因爲他就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侷限,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

2、用上因爲…所以…再來說說。

3、再讀讀這句詩,你有什麼疑問嗎?爲什麼站在廬山之中就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生思考、回答:是因爲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部。)

4、師:“不…..”難道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不,普天之下所有的山,每一座都是如此。以此類推,世間萬物也是如此。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是時時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嗎?

5、師:對,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必須怎樣做?(生答:全面的瞭解事物。)

師:對,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讓我們再來讀後兩行,把領悟的道理讀進去。

四、有節奏讀全詩。

古詩最講究的是吟誦。吟誦時要注意高低起伏,快慢停頓。請同學們試着吟誦這首詩。

  五、悟《題西林壁》

1、同樣是寫廬山,但各不相同。誰來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看看這幾句詩和《題西林壁》在內容上有些什麼不同?

2、小結:別的詩人寫廬山,都是讚美廬山的美景,作者卻另闢蹊徑,由看到的景,悟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處,角度不同,感悟不同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成爲千古絕唱。

六、背誦詩:知識在於積累,讓我們把這首詩永遠的留在記憶中。請同學們背一背這首詩,也可以邊背邊做動作。(展示背)

  七、結束新課。

在古詩的這座百花園中,還有許多別具一格、匠心獨運的詩篇,同學們讓我們課下走進古詩,去品讀它,繼續領略古詩的魅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