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月餅最早是哪個朝代

本文已影響 3.91W人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那麼大家知道月餅最早源自於哪個朝代嗎?一起來看看吧!

月餅最早是哪個朝代

  月餅最早是哪個朝代?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爲“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纔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爲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東北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纔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爲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爲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在宮廷中,月餅也成爲常見食品,如《明實錄·神宗實錄》裏就記載了皇帝十次賜給大臣月餅。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爲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爲“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爲“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爲“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爲狀元,吃大塊;依次爲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月餅的傳說故事

月餅雛形——祝捷胡餅

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在唐朝建立後,突厥一方面支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致使邊境民不聊生。於是,唐高祖李淵命大將李靖北征突厥,以安定邊境。李靖不負所望,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李靖大勝而歸,唐高祖宴請羣臣,分享這勝利的喜悅。當時適逢八月十五中秋節,明月當空。宴席上,有胡人進獻胡餅祝捷,李淵看到圓圓的胡餅,再擡頭仰望天空圓圓的月亮,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意思是說,應該邀請月中之神下凡來,和大家一起品嚐胡餅的美味。李淵遂將胡餅分給羣臣,君臣一同品嚐祝捷胡餅,一起賞月。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由此而來。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能作爲月餅起源的依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夕月”的.風俗,“夕月”就是拜月,在拜月時,都會供上一種圓圓的小餅子,這個小餅子纔是月餅的雛形。

楊貴妃爲“月餅”起名

在很早的時候,“月餅”的名字並不是“月餅”,其叫法有很多,如“胡餅”,還有“小餅”、“月團”、“宮餅”、“金餅”(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因爲“祝捷胡餅”的故事,最流行的叫法當然是“胡餅”。那麼“胡餅”是如何更名爲“月餅”的呢?傳說這還與楊貴妃有些淵源。

有一年中秋節,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花園涼亭一起吃月餅賞月。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詞過於俗氣,不夠文雅,便想改一下名字。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改個什麼名字好。這時,楊貴妃擡頭看着天上圓圓的月亮,又看看手中同樣圓圓的胡餅,便說:“改爲‘月餅’可好?”李隆基一聽,連連拍手稱讚,說:“好,這個名字好,既貼切又不失風雅,以後就叫它‘月餅’了!” “月餅”一名,由此而來。

其實,這個傳說只是傳說,與歷史不符。史書記載,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節賜餅給新科進士,但是記載之中沒有提到“月餅”二字。由此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餅還不叫“月餅”。

月餅和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始於元末明初。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其中,朱元璋組織的反抗力量最爲強大,遍佈全國各地。但是,朝廷派重兵把守各路要塞,嚴密搜查過往行人,傳遞消息非常困難。

眼看起義的日期將近,可是還有一些起義軍沒有收到起義的通知,朱元璋很是着急。此時,軍師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命令部屬去廚房做一些餅子,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裏,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中秋節晚上起義。到了中秋節當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朱元璋的起義軍就大獲全勝。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以後每年的中秋節,都要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用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給羣臣。

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成爲節日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