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井》的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一、着眼自主,創設輕鬆愉悅氛圍。

《古井》的語文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氣氛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助與提高質量和教學效果。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中,儘量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懸念,如: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把古井比作什麼?可見鄉親們對古井有怎樣的感情?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開拓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

二、採用直奔中心的方法。

先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部分,讓師生集中全力解決“1、爲什麼說古井爲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2、爲什麼說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品格?說明了什麼?”,只要突破了這兩個目標,就解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白了課文內容。在教方法後,我放手交給學生自己去自學,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採用了“放收結合,前後關聯”,的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學生很快就能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然後聯繫上下文,體會感情。這樣突破難點,從全文着眼,打破課文原有結構,達到理解疑難問題的目的,又給學生較大的自由,達到共同發展和個性培養和諧統一。

三、創設情境,讓課堂洋溢生命活力。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育所以可貴,乃在能爲兒童特設境遇使他們發生需求,努力學習。所以國文教授也須爲學童設備一種境遇,引起他們的需求。”小學語文課文,大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反覆推敲的名篇佳作。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一種生命活力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去感悟文中蘊含的內涵和詩意,去品味隱藏在語言文字深處的作者的情意,積累妙語佳句,接受人文薰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藉助圖畫想象。出示掛圖後,讓學生想象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提水的情景。通過上出現的人物讓學生說說“這個”“那個”是指誰?(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並想象他們的神態、動作、語言怎麼樣?

2、藉助音樂想象。爲了突破鄉親們是怎樣不計報酬這一難點,我不但設計了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對話,還設計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我先是配上抒情的音樂,接着加上深情的語言,然後讓學生根據聽到的、想到的進行說話的訓練:年輕人、婦女、少先隊員分別是怎樣拒絕和勸說老人的'?可見他們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設計既解決了課文的難點,有突破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目的。

3、藉助教學機智展開激烈的討論。在學習第三段時,一位同學的問題打亂了原定的計劃:“老師,老黨員的女兒明知父母身體不好,爲什麼不留下來照顧他們呢?她是不是很不孝順?”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頓時議論紛紛。我馬上意識到:一個絕好的教學機會來了,爲了更好地把握中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圍繞“女兒畢業後父母可能會說什麼?父母身體不好,她在外工作能放心嗎?爲什麼?”。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並很快找到答案:老黨員希望女兒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教學事業,又因爲女兒自幼在古井邊長大,對生活在古井邊的鄉親們很瞭解,女兒很放心父母生活在這些人中間,自己就能放心工作。這時,學生的心被深深地感動了,不知不覺對鄉親們產生敬佩之情。

四、設計變異性的練習,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核心,是創造思維中最重要的思維方法。在學習完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麼?請用不同的形式寫下來:如詩歌、對聯、諺語等。學生們激起創造的思維火花,紛紛寫出自己的觀點,有位學生寫出了這樣一首詩:《頌鄉親》學習古井收穫大,不計報酬值稱讚。清涼可口甜入心,無私奉獻我要學。有的學生還引用了《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有的學生寫出對聯:泉水使鄉親永遠成長,關心使老人生活無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