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滿井遊記》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教材分析:

《滿井遊記》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是第六單元(文言文單元)的最後一篇遊記,本文描寫北國早春氣象,既能傳山水景物之神,又處處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說是遊記的典範。本文文字簡練,描寫生動,尤其是獨特的比喻,更爲文章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前面三篇文言文的遊記,能夠獨立閱讀本文了;且也學習了一單元的現代文遊記,能夠按遊記的特點來分析本文了。

  教學設想:

因本文是本單元遊記的最後一篇,至此可以總結本單元遊記的題目的特點並與第一單元(遊記)的題目相比較。本文描寫了早春二月作者遊覽京郊滿井的景色以及作者出遊時喜悅的心情。本文教學可以採取讓學生在第一課時自讀課文並解釋課文、朗讀課文;在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如(作者描寫了哪些景色、是採用什麼方法來寫的、景物有哪些特點等),主要也是讓學生自主來學習分析課文。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領略滿井一帶早春清新的景色,體會作者“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趣。

2、理清課文的寫景層次,體會細節描寫的妙處。

3、加深對文言文虛詞“而、之”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三、五分鐘的名言交流。

一、導入,並進行不同單元的題目的對比。

二、作者袁宏道的介紹。(生介紹)

三、先掃清文字障礙,再來朗讀課文。然後聽課文朗讀錄音,並進行比較,得出朗讀的方法(融入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小組學習,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三、五分鐘的名言交流。

一、請個別同學朗讀課文。

二、讓同學們來說說在翻譯過程中,有哪些詞句較難翻譯,提出來與全班同學交流。(若學生提得較少或沒有的話,就由老師提幾個詞句來問同學以檢查是否都掌握了。)

三、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全班同學朗讀本段。然後請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本段描寫了滿井的景色,作者是如何描寫的?採用了什麼順序?

2、採用什麼方法來寫(水、山、麥)?這三種景物有何特點?

(課外練筆:請同學們用同一種修辭手法來寫寫不同天氣、不同日子中的校園。)

3、中有些語句與第一段的一些語句相照應,請找出相對應的句子(表示天氣、景色、心情)。

4、作者描寫完景色後有何感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也,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聯繫學校景色來引導同學要注意觀察景物,並且要用心去體會。

5、再次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再次指出朗讀課文的方法。

  教學反思:

關於文言文的教學個人認爲既要秉承傳統的教學方法又要有所創新。在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讀、議、析。在讀中訓練語感,培養語感後來議,在議中析,逐層深入。

有關文中的“山、水”的描寫,作者用了兩個精妙的比喻,且這兩個比喻也較難懂。我請同學聯繫他們在物理課上所學的“光的反射”知識來分析“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這個比喻句。有關山的比喻就聯想美女。這樣兩個比喻在師生互動中解決了,顯得自然而不覺得深了。

在課堂教學上,進修學校的謝如意老師提到了三點:預設教案科學性、課堂動態生成性、課堂教學可持續性發展(作業發展性)

課堂動態生成性。也就是說我在上課過程中能夠伸縮自如地來引導學生,且與學生深入交談,學生又能夠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並願意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把作業佈置給學生,這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在“議”的這個環節當中,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深入,結果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能夠透徹,生成的問題不多,而且所提的問題相聯來說較簡單。還有在課前三分鐘的名言分析,學生做了分析以後,我的點評不夠深入,不夠具體。“目標應是正確的目標,夢想、理想均可成爲目標。但是夢想距離目標較遠,有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有的甚至是一種幻想。”而我沒有給學生點出這點來。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些細節的,繼續努力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