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對各年齡段的人有哪些別稱

本文已影響 2.95W人 

嬰兒期,古人稱爲孩提,比如在《孟子?盡心上》有記載: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古代對各年齡段的人有哪些別稱

年歲稍長,可以稱作黃口,有古話雲黃口小兒,不足信焉,就是說,三到五歲孩子的話多是信口而發,沒什麼邏輯和事實根據。

八歲以前稍懂事的孩子處在垂髫之年,因爲在兒童時期,孩子可以不束髮,任由頭髮下垂。過了八歲,兒童的頭髮束成一髻,因此,這時期又被稱作束髮。

豆蔻年華,多時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而到了十五歲,因女子到了行笄禮之年,所以又稱爲笄年。

男子到了二十歲,可以稱作弱冠,因爲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子要行加冠禮以表示成年,考慮到那時的男子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曹植在詩中寫道: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一般認爲,結髮是初成年的別稱,此時的年齡約處於22~26歲,應該屬於男女青春飛揚的時期。

因一句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所以,三十歲又稱爲而立之年。

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因此,不惑、知命就成了這兩個年齡段的別稱。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爲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循環,所以稱六十歲爲花甲之年 。

古人壽命少於今人,因此,到了七十歲後,就可以稱古稀之年,活到八九十歲的老者,就有幸稱作耄耋(mo di)老人。

高壽者能活到一百歲的話,就要稱爲期頤(ji y)。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