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文史常識之三綱五常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三綱五常,sāngāng-wǔcháng,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架構。三綱、五常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最早淵源於孔子。何晏在《論語·爲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中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這種名教(名份與教化)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

文史常識之三綱五常

  基本解釋

讀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含義:三綱即“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詳細解釋

  1.三綱

三綱:君臣義,即君臣之間要講信義;父子親;夫婦順,即夫妻要和順。[3]

《禮緯·含文嘉》雲:三綱,謂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矣。

  2.五常

(1)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常又稱“五典”,即五種行爲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穎達疏雲:“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說爲“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用忠、孝、悌、忍、善爲“五倫”關係準則。

孟子認爲: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的道理和行爲準則。

  演變介紹

  1.董仲舒的“五倫”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爲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爲,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着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君爲主、臣爲從;父爲主,子爲從;夫爲主,妻爲從。亦即所謂的“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爲宇宙的根本法則。

“五常之道”實際上是“三綱”的具體化。董仲舒又認爲,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2.“三綱”“六紀”

漢班固(32-92)撰《白虎通義》中國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今文經義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虎通義》總結了兩漢經學的成果,集兩漢今文經學大成之作,主要內容爲記述白虎觀會議關於經學之議論,大部分爲複述董仲舒的學說及基本觀點,並有所發揮。並提出了“三綱”、“六紀”的倫理金條,“三綱”是“署爲數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六紀”爲“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認爲“三綱法天地人,六紀法六合”,“六紀”是從“三綱”而來,是“三綱”之紀,把封建社會的倫理關係說成合乎天意的、永恆的自然關係。《白虎通義》以三綱五常爲核心構建了一整套神學目的論和政治倫理思想體系,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制度充分體現出來,在東漢時期實際上起了法典作用。

  3.朱熹“三綱五常”

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爲爲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西漢武帝時,把符合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爲名分,定爲名目,號爲名節,製爲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爲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爲主要內容的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爲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爲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爲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倫理綱常,即被視爲“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

示例:可是像我這樣出身名門,幼讀詩書,對聖人三綱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成》)

中國傳統的啓蒙教育讀物《三字經》裏也明確寫道:“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由此亦可見“三綱五常”做爲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標準於儒家思想的發揚起着不可磨滅的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