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無爲而治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無爲而治是一種境界思想,那麼關於無爲而治的來源是什麼?下面小編爲你解答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爲而治的典故

由於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衆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爲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讚歎道:“無爲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着而已。”

“無爲而治”指自己無所作爲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後泛指以德化民。

無爲而治的意思是:無爲:無所作爲;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爲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哲學意義

無爲:自然;治:治理。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爲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無爲作爲中國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有三層重要哲學意義:

第一層意義: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爲, 不爭,即是無爲。所以老子說:“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原來要百姓休養生息,讓百姓填滿肚子,強壯骨骼,專心做事,能夠不爭安樂啊。

第二層意義:無爲就是能放得下,有所不爲。只有有所不爲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爲,這就是道家的執一、貞一、守一的思想。

第三層意義:無是甲骨象形字與大篆金文中的“樂舞”,爲是研究學習。要人們學而知其樂,指快樂的學習研究。

“無”的 甲骨文字形,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無的本義是:樂舞而“爲”的古代本義是學習研究。真正的無爲本義是學而知其樂。 無爲境界是謙卑者修行的境界;是順應萬物,以順其和。自然和諧的語言與行爲表達,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聖人教化世人守弱、不爭、快樂,達到“無爲”。

《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無爲其實就是無主觀 臆斷的作爲,無人爲之爲,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爲。無爲,就是順應自然科學的作爲,就是合理的作爲,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爲。指出凡事要“順天之時,得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意”,不要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說:“天道無爲,順其自然趨勢而爲,無親無疏,無彼無己也”。無爲而治:以順應民衆的需求爲重點來治理國家 不要強加少數人的意志 就可以很輕鬆或者說很順利的治理國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