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軍訓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古代軍訓

新生開學季總離不開“軍訓”二字,對學生時代而言是如此印象深刻。那麼軍訓的傳統從何而來?我們又爲什麼要軍訓呢?

周禮·保氏》中如是記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這是我國最早有關“學生軍訓”的文字記載。

在中國,學生軍訓可謂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時期。根據記載,在商代時,由於諸侯間戰爭的增多,統治者對軍事訓練日益重視,除了對正規軍隊進行訓練外,還通過學校對各級貴族進行軍事教育,主要內容有射、御、舞等,其中的舞,指的是對兵器操作的演練和軍事體育鍛煉。

至西周,官學分“國學”與“鄉學”,並有“小學”和“大學”兩級。其中的“大學”,即以“六藝”爲標準課程,“禮、樂、射、御、書、數”成爲學生需要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爲古代的軍訓,教師一般直接由軍官擔任。《周禮·保氏》中如是記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這是我國最早有關“學生軍訓”的文字記載。被後世尊爲教育家的'孔子,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將射御之術看的與禮樂教化一樣重要,《孔子駕馭·觀鄉射》就記載了孔子教射的內容。

至秦漢時,統治者對學生軍訓的重視程度逐漸減弱,隨着儒家學術被奉爲正統,“六藝”也變身爲儒學六經,軍事教育內容消失。再至隋唐,科舉制度逐漸盛行,國家教育的重點也由學武轉爲修文。武則天時,文武科舉分開,文舉不考武藝,爲謀取功名,學子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被棄之不顧。

至宋,重文輕武的趨勢更加明顯,統治者“興文教、抑武事”,武將的地位被文官全面超越,學校軍訓幾乎已徹底消失。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近代,到清朝國門被西方列強強制打開,方略有改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