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小學語文國標版第二冊《世界多美呀》評課建議

本文已影響 2.7W人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一

小學語文國標版第二冊《世界多美呀》評課建議

聽 課 雜 記 《世界多美呀》 最近有機會,連續聽了兩天的語文課,而且都是浙江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的精彩課堂,有許多精彩的瞬間留在了我的聽課筆記上,特別是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設計更是讓我感覺到了執教老師的無窮魅力,領略到了語文課大氣與靈動,體驗了經過執教者不同的詮釋後帶來了不同感受,真正欣賞到了語文課“春意枝頭鬧”的情景。

魏校長是個胖胖的、很可愛的人,尤其她的笑容特別甜美,四十多歲的人,聲音還是童聲童氣,這與她一直教低段語文有關吧。

《世界多美呀》本文是中華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蘇聯作家蘇霍姆林斯基,入選課文後對原文略有改動。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魏校長設定的教學目標爲:

1、學會生字和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朗讀課文,瞭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到這個生活世界的美。

她設計的教學思路爲:

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這一線索爲主,抓住“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 。“原來世界這麼美麗!”“ 世界多美呀!”這三句話,創設情景,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在此過程中穿插另一線索,即小雞的孵化過程,抓住睡、醒、啄、撐、叫、站等一系列動作,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們理解。最後,再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風光圖片,出示聰明題填空:五()六()、 五()十()、 萬()千()、 千( )百( ) ,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最有趣的是,魏老師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課間安排了《小雞晨操》,那有趣的畫面,惹得孩子們競相模仿。一遍下來,意猶未盡,都要求魏校長再放一遍,直至魏校長答應將此光盤留在班級中才作罷!

在出示的一段話中,用紅藍顏色區別表示出詞語很平常,但魏校長的一句話,就顯出了她一直教低段語文的特點:“我們把穿紅顏色衣服的寶寶讀一讀。”學生一聽,很容易就知道老師的指向,而且又有親切感!

魏校長教學本課非常能體現真實感。平常我們上公開課,總會要求學生去預習讀書。但本課是中華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學生在課前才接到教材,因此在朗讀中就體現出來字詞不過關。魏老師很耐心地糾正了學生的發音,學會生字和新詞。而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到這個生活世界的美,真不簡單。在教學生字時,魏老師着重讓學生掌握字形,去觀察發現字的特點,培養了觀察能力。

魏老師的幾個語文教學觀念特別有意思:把語文教得“好玩些”,把語文課上得“簡單些”,讓語文課堂多“語文味些”。她的一句教學感言也特別讓我動容: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是一種幸福!

我向魏老師致敬!向她學習!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二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整堂課王老師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聽課之後,下面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慾望。上課伊始,王老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了一個小雞睡在蛋殼裏的畫面,蛋殼裏的小雞黃乎乎的,是那麼可愛。這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愈加濃厚。當老師設問“那蛋殼外面是不是也黃乎乎的?蛋殼外的世界又是怎麼樣的?”時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讀起了書。

二、緊扣重點詞句,引導想象拓展

對於文中的關鍵句“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一句的教學,王老師的設計頗具匠心。“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在本課的教學中,王老師設計了看圖——找表示顏色的詞——比較句子——圖片欣賞等多種有效的手段使學生對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再現學生生活中看到的美麗畫面,在課堂中喚起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美麗的、熟悉的世界,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紅豔豔的、金燦燦的、白花花的、亮晶晶的……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裏,此時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爲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聽完這堂課,我深深感受到“世界多美呀”不僅僅是小雞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們心中的一片樂園。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一

星期四上午午,聽了倪苗芳老師上的《世界多美呀》一課,心裏有很多觸動。《世界多美呀》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它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我感覺倪老師的這堂課,有幾個亮點令我十分感動。

一、識字教學貫穿全過程

低年級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讓他們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課堂教學就是一個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要讓一年級孩子在短短的兩三課時中掌握所學的生字(生字包括了只識不寫的,會識會寫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其實是有相當的難度,比較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讓生字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中不斷地再現,加深印象。所以在教學的開始,倪老師出示由生字組成的.幾個詞語,前一組詞語注重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後一組詞語注重讓學生進行積累。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是側重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能較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很久、美麗、站起來……”等詞的意思。最後在學習生字環節中,倪老師再次把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進行認讀,目的是考察學生脫離了語言環境的認字效果,看學生是否還能認出這些生字,也是促進學生能主動的去識字,鞏固識字效果。事實上,學生讀準了字音,認識了字形,理解了字義,自然就能形成順暢的語流。課文讀得順口了,當然也爲說得連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感悟文字,注重積累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根本就是積累沉澱。特級教師餘映潮說,“在語文教育中,不注重積累,學生的語文倉庫就會貧瘠,學生的語文泉流就會乾涸”。即便是一年級,倪老師也十分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倪老師提出要求:自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邊讀邊想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在學生交流之後,倪老師又說:“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思考,纔會有收穫。”在理解“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時,倪老師提供了一個句式,“從‘ ’這個詞中,我知道 ”循循善誘,她先舉了一個例子,“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很久。”孩子們就有了精彩的回答。“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得嘴都酸了。” “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很累了。” “從‘很久’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時間很長。”……

再如,在本課中像“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描寫顏色的ABB式的疊詞是一大特色,生動地描繪了小雞眼中的世界的美,學生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倪老師首先利用課件,把課文所描繪的“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後老師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如:藍湛湛:藍得像洗過一樣,藍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見——(生接:河裏的小魚,河裏的水草……)老師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孩子理解詞語,從而更深一步讀好詞語。接着,倪老師分別出示了鮮花圖、油菜圖、麥苗圖,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紅豔豔”“金燦燦”“綠油油”,然後再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它還看見了( )是( )的”,讓學生學會運用。當有個學生說“它看見太陽是火紅紅的。”倪老師馬上糾正說“不能說火紅紅,應該說——“生馬上說“火紅火紅”。倪老師並沒有滿足,她又說“同學們看,‘火紅火紅’跟‘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有點不一樣,老師告訴你們可以用‘紅通通’。”然後引導學生一起說“它看見太陽是紅通通。”就這樣又多幫助學生積累了一個“紅通通”。

三、尊重學生地朗讀體驗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爲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倪老師在讀的方面也很注意,如第一自然段中“如果你就是蛋殼裏的小雞,醒來後看到四周黃乎乎的,會有什麼感受呢?”“請你用朗讀把剛纔看到的畫面展現給我們”“喜歡嗎?趕緊讀出來吧!”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個性朗讀,促進學生讀出自我感悟。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倪老師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我們能夠在孩子們的朗讀中看到蛋殼裏由睡到醒的小雞,啄蛋殼的小雞、撐破蛋殼站起來的小雞。我們也隨着小雞看到了黃乎乎的世界,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小草、碧澄澄的小河,從一幅幅圖片中,一截截動畫中,一個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裏,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爲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大家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多美呀。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二

《世界多美呀》是一堂低段的閱讀課。教者以質樸而恰到好處的動畫情境,巧妙而細緻入微的導讀,恰當又紮實的拓展,優美而富有童趣的教學語言,幫助學生進行了生動的體驗,豐富的想象,充滿感情的朗讀,實實在在的語言訓練。爲我們營造了一堂充滿童趣的美的語文課。在課堂上我們聆聽到了流連在語言文字間的稚氣驚歎,這驚歎來自於對語言的理解,對美的認識,是老師成功教學的最好體現。

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年段的教學特點,每一個講點和學點的切入以及呈現方式又都準確地實踐着課標的要求,既是易於操作的,又是靈動的。

整體決定成敗,細節成就了精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精彩細節(一)——精巧的訓練。文中較多地出現了描寫顏色的ABB式的疊詞,如“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生動地描繪了小雞眼中的世界的美,學生讀來朗朗上口。首先利用課件,把課文所描繪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起誦讀的慾望。然後老師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美美地讀詞語。如:藍湛湛:藍得像洗過一樣,藍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見——(生接:河裏的小魚,河裏的水草……)老師通過淺顯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理解朗讀,自然潤澤。進行拓展,積累類似的詞語也是本課的重點。老師分別出示了鮮花圖、油菜圖、麥苗圖,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紅豔豔”“金燦燦”“綠油油”,然後再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它還看見了( )是( )的”,在運用中讓學生加深印象。這裏有一段巧妙的生成:有個學生說“它看見太陽是火紅紅的。”老師說不能說“火紅紅”,應該說——生馬上說“火紅火紅”。到這裏似乎可以了,但老師非常機智,沒有就此打住,說“同學們看,‘火紅火紅’跟‘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有點不一樣,老師告訴你們可以用‘紅通通’。”然後引導學生一起說“它看見太陽是紅通通。”就這樣又幫助學生積累了一個“紅通通”。接着老師帶領孩子認識了省略號,告訴孩子原來小雞還看到了很多很多美麗的景色。再讓學生讀好“原來世界這麼美麗呀!”課文最後,老師還不忘鞏固這些詞語,當學生讀完課文“嘰嘰、嘰嘰,小雞是在說:世界多美呀——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老師接着說“紅豔豔的”學生馬上又接“綠油油的、金燦燦的、紅通通的”。這些練習一步步展開,一步步深入,學生學得紮紮實實。訓練在不知不覺中,但又那麼順理成章地進行着,怎一個“巧”字了得!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一

今天上午,我聽了王老師上的《世界多美呀》一課,心裏有很多觸動。《世界多美呀》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它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我感覺王老師的這堂課,有幾個亮點令我十分感動。

一、識字教學貫穿全過程

低年級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讓他們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課堂教學就是一個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要讓一年級孩子在短短的兩三課時中掌握所學的生字(生字包括了只識不寫的,會識會寫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其實是有相當的難度,比較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讓生字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中不斷地再現,加深印象。所以在教學的開始,王老師出示由生字組成的幾個詞語,前一組詞語注重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後一組詞語注重讓學生進行積累。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是側重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能較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很久、美麗、站起來……”等詞的意思。最後在學習生字環節中,王老師再次把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進行認讀,目的是考察學生脫離了語言環境的認字效果,看學生是否還能認出這些生字,也是促進學生能主動的去識字,鞏固識字效果。事實上,學生讀準了字音,認識了字形,理解了字義,自然就能形成順暢的語流。課文讀得順口了,當然也爲說得連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感悟文字,注重積累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根本就是積累沉澱。特級教師餘映潮說,“在語文教育中,不注重積累,學生的語文倉庫就會貧瘠,學生的語文泉流就會乾涸”。即便是一年級,王老師也十分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王老師提出要求:自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邊讀邊想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在學生交流之後,王老師又說:“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思考,纔會有收穫。”在理解“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時,王老師提供了一個句式,“從‘ ’這個詞中,我知道 ”循循善誘,她先舉了一個例子,“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很久。”孩子們就有了精彩的回答。“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得嘴都酸了。” “從‘啄呀啄呀’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很累了。” “從‘很久’這個詞中,我知道了小雞啄了時間很長。”……

三、尊重學生地朗讀體驗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爲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倪老師在讀的方面也很注意,如第一自然段中“如果你就是蛋殼裏的小雞,醒來後看到四周黃乎乎的,會有什麼感受呢?”“請你用朗讀把剛纔看到的畫面展現給我們”“喜歡嗎?趕緊讀出來吧!”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個性朗讀,促進學生讀出自我感悟。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王老師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我們能夠在孩子們的朗讀中看到蛋殼裏由睡到醒的小雞,啄蛋殼的小雞、撐破蛋殼站起來的小雞。我們也隨着小雞看到了黃乎乎的世界,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小草、碧澄澄的小河,從一幅幅圖片中,一截截動畫中,一個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裏,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爲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大家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多美呀。

  《世界多美呀》評課稿二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整堂課王老師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聽課之後,下面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王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這一線索爲主,抓住“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 “原來世界這麼美麗!”“ 世界多美呀!”這三句話,創設情景,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在此過程中穿插另一線索,即小雞的孵化過程。最後,再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風光圖片,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其次,王老師能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慾望。上課伊始,王老師運用圖片創設情境,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了一個小雞睡在蛋殼裏的畫面,以及小雞醒來的畫面,蛋殼裏的小雞黃乎乎的,是那麼可愛。這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

再次,王老師能緊扣重點詞句,引導想象拓展。對於文中的關鍵句“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一句的教學,王老師的設計頗具匠心。先問“小雞,你看到了什麼?”而“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王老師巧妙地將這些抽象的詞和多媒體畫面融合在一起時,讓學生藉助圖片來區分、理解,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在本段的教學中,王老師設計了看圖選擇圖片——找表示顏色的詞——比較句子——圖片欣賞等多種有效的手段使學生對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再現學生生活中看到的美麗畫面,在課堂中喚起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讓孩子們說說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一個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裏,此時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爲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

聽完這堂課,我深深感受到“世界多美呀”不僅僅是小雞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們心中的一片樂園。我們熱愛大自然的,熱愛這個美麗的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