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國古代書畫鑑賞的各種涵義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導讀:從古至今,書畫“鑑定”總是與書畫“鑑賞”、書畫“鑑藏”相提並論,書畫“鑑賞”或“鑑藏”概念,它們可以包括識真偽、賞好壞。

中國古代書畫鑑賞的各種涵義

從古至今,書畫“鑑定”總是與書畫“鑑賞”、書畫“鑑藏”相提並論,書畫“鑑賞”或“鑑藏”概念,它們可以包括識真偽、賞好壞、評優劣,現今則更多地被視為審美欣賞活動。而現代的“鑑定”概念則是明確針對書畫作偽,是用科學的方法判真偽,即“對”與“錯”或“真”與“偽”。它不是審美屬性而是更接近科學屬性。

中國書畫的辨偽活動,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有記載。南朝陶弘景在《真誥敘錄》中說道:“昔見張道恩善別法書,嘆其精識。今睹三君跡,一字一畫,便望影懸了。”“善別”、“精識”,指的是一種直覺式的書畫鑑賞能力。在與梁武帝的往返論書啟答中,又有梁武帝答陶隱居書:“…逸少跡無甚極細書,樂毅論乃微粗健,恐非真跡。太師箴小複方媚,筆力過嫩,書體乖異,上二者已經至鑑,其外便無可付也。”在梁武帝與陶弘景評論王逸少法書之真偽的答啟中說道“二者已經至鑑,(恐非真跡)”,此“鑑”,是鑑別真偽之意,這恐怕是最早提及鑑別的語詞了。

在古代的書論畫論中,關於書畫鑑賞、鑑識的內容不少。而將書畫鑑賞作為專門內容探討的,開始於唐代,最知名者要屬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歷代名畫記》第二卷“論鑑識收藏購求購玩”就是專門談論書畫鑑賞、收藏、閱玩諸學問。其中有云:“夫識書人多識畫,自古蓄聚寶玩之家,固亦多矣。則有收藏而未能鑑識,鑑識而不善閱玩者;閱玩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其中鑑識帶有鑑賞、賞玩之意。當然,就“鑑識”這個名稱而言:唐代或以前,有明確署名的鑑識人,也有名不副實的,他們未見得都是鑑賞家,大多為書畫入藏的`經手人或見證人,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書畫之鑑賞。

至宋代,書論畫論中每每談及書畫鑑賞之事。歐陽修《六一題跋》;董逌《廣川書畫跋》;黃長睿《東觀餘論》都幾乎是鑑別碑帖書畫真偽、品評優劣高下之專書,宋初以降,書畫鑑賞之風氣大盛。其中尤以米芾為著名者,有《寶章待訪錄》、《書史》、《畫史》等著述傳世。其中有許多論及書畫鑑賞之內容。如《畫史》所述:“好事者與賞鑑之家為二等。賞鑑家謂其篤好,遍閱記錄,又復心得,或自能畫,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貲力,元非酷好,意作標韻,至假耳目於人,此謂之好事者……”這應該是最早對賞鑑下的一番定義:出於愛好,用心鑑別體會,並與書畫創作與收藏之能力聯絡起來,與有財力而無鑑賞能力之好事者有本質之區別。這是古人對書畫鑑賞涵義的理解和闡述。其所謂賞鑑又大多帶有欣賞之意。並且,我們注意到,現在我們所說的鑑賞,在古代書論畫論中,更多的是“賞鑑”一詞,可見書畫欣賞功能更多地放在鑑定之前,居於首要位置。蘇東坡也認為“辨書”只要能欣賞書之優劣即可,若一定說能辨其真偽,都是言過其實的。這亦即是審美先於科學判斷或審美重於科學判斷之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