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國古代玉帶鑑賞知識

本文已影響 3.4W人 

玉帶是一種由數塊乃至二十數塊扁平玉板鑲綴的腰帶,是古代官品位的標誌。玉帶有方形、長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種圖案的玉帶始見於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廢除玉帶制度。中國古代人穿長袍束腰帶,唐代以前多以皮革制帶,稱之為革帶。宋代之後絲質腰帶漸成為主流。無論是革帶還是絲帶,在腰帶上裝飾配件,古代人都非常講究,在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腰帶上以玉為裝飾品出現在北周時期。最初只是在腰帶的兩端連線處加玉質帶鉤,後來發展到在腰帶上鑲綴一圈片狀玉塊,玉塊的形狀有方形、長方形和桃形;有素面的,也有表面淺浮雕刻圖案,以顯示主人的高貴身份。唐代,朝廷把皮質的革帶定為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規定用不同材質的配飾鑲綴在革帶上,以此體現官階的'高低。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才能系金帶或玉帶。明代標準一副革帶由20塊帶板組成,這20塊帶板又是由長方形8塊、長條形4塊、圭形2塊、桃形6塊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中國古代玉帶鑑賞知識

玉帶板又稱為帶跨,從13塊到26不等,材質、數量依據等級不同都有著嚴格的規定,通過記載所知,在明代玉帶僅限於皇帝、藩王、建立功勳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一品官員束玉帶,二品官員束花犀帶,三品官員束金鈒花帶,四品官員束素金帶,五品官員束銀鈒花帶,六、七品官員束素銀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