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等待主題鑑賞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等待主題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愛情等待;第二類是政治等待;第三類是倫理等待。這三類不同的等待主題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各有其獨特的審美趣味與哲學內涵,而且都能從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創作者有待而等的理念。對等待主題的研究, 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掌握古代的文學作品,同時,通過研究這型別的文學作品,能夠發現古代學者寶貴的哲學思想以及文學內涵。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等待主題鑑賞

一、對等待主題的概述

詩歌、戲劇、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中的很多內容是通過文學概括與提煉出來的,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我們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情境會在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很多的文人墨客通過文學作品宣洩自身內心的情感。 等待是人類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這一心理活動與人的期待、欣喜、焦慮以及沮喪的情感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刻畫人類的心理活動。等待往往是一件令人焦慮、苦悶的事,往往意味著相互牽掛的人在時間、空間以及地域上拉開了距離,但等待在文學作品中又是一極具審美意象的主題, 貫穿在文學作品中,便具有了獨特的審美意味。

從時間維度上分析,一方面等待能夠體現時間的漫長與易逝的悖論美,另一方面等待的結果帶有不確定性,等待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然而,正是因為這一過程,才能夠充分見證主體欣喜、焦慮、期待以及失望的多重、複雜情感,這些情感的流露是人類本質的象徵,因此這一過程自然而然也就具有了超越的美感。 從空間維度上分析,等待也就意味著主體與其物件在時間距離以及空間距離上有了隔絕,而時間距離以及空間距離也會造就心理上的距離。如若心理上的距離帶有審美的無功利性,那麼等待期間的苦澀意味也會被淡化,這種意境下的等待主題往往會給讀者帶來一種神祕的美感。 從心理維度上分析,等待的最初是以希望開始的, 而等待的結果是讓人無法預料的,帶有不確定性。等待的主體往往體驗到的是希望與失望交織在一起的雙重感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對等待主題的表述是最為深刻與徹底的,總而言之,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等待主題的研究在當前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等待主題作品的文學概覽

縱觀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發現等待主題的文學作品最為常見, 等待主題體現在各類小說、詩詞以及戲劇的創作中,可以說等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社會中,男子的地位高,女性的地位相對比較低,因而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也缺乏話語權。 在一切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生活中,女性常常扮演的是深閨怨婦的角色。 由此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刻畫的是女性獨倚高樓窮目眺望的情形,在無數次的眺望之中,她們的紅顏漸逝。從這一角度分析,女性的存在感無形之中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強化,往往等待成為了女子的人生意義,對於一些在紅顏逝去也未等來歸來者的女性而言,她們的人生是悲哀的。 李清照的詩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充分體現了古代女子等待的苦楚。

等待的主題在古代詩歌中也極為常見,很多詩人藉助等待這一主題來刻畫他們心中複雜與矛盾的情感。 與等待主題密切相關的詩句有: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在等待過程中那種閒適自得的心理狀態,使廣大的讀者在讀後彷彿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雖說這句整體情感表達的是對友人的約定,然而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體會到詩人那種期盼的心情。 有關等待的詩詞不可勝數,廣大的讀者讀罷都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所處的境遇以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戲劇小說也是體現等待主題常見的文學表現形式,幾千年來,我們可以從各類小說中感受到對等待故事的描述。其中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與《水滸傳》也涉及等待這一主題。《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常常以淚洗面,從深層次上分析這一人物形象,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在等待中消磨了青春年華,對愛情的等待以及對祖母為自己做主的等待,最終在等待中喪失了自己與賈寶玉的美好愛情。 林黛玉面對愛情只是一味地等待,不會自己主動積極地去追尋,再加之她的優柔寡斷,才造就了她悲催的人生。 《水滸傳》描寫了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梁山的 108 位好漢為了愛情,為了仕途,為了倫理與封建傳統體制做鬥爭,但是最終他們在等待中消磨了青春, 換來了滿身惆悵,《水滸傳》中以等待為主題敘述的文學片斷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三、等待主題作品中體現的審美意味

等待的過程既是漫長的,同時又是易逝的。 等待往往意味著長時間的堅守,這一堅守的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那些忠於一生對愛情的等待、對君王的等待往往令人歌頌、讚歎。 在感知等待主題作品帶來美感的同時,人類體驗世界的觸覺會漸漸轉移到人類本身,那麼文學作品便無形之中具備了感性以及詩意化的美學特徵。

從一些等待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發現在等待的過程中審美的時間會被拉長, 那麼伴隨著季節的變化,一些文人騷客便開始做出敏感的反應,像逢秋悲寂寥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都是這一主題思想良好的寫照。 等待不僅僅是指時間上的消磨,更多時候體現在廣袤空間上的守望。古代深閨怨婦的文學作品中常常會涉及等待這一主題。從某種程度上講距離產生美,時間上的距離、空間上的距離、地域上的距離以及心理上的距離刻畫了審美無功利性的特徵。

四、等待主題作品中體現的哲學內涵

古代文學作品中體現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是人們恪守的行為準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關等待的主題在很多方面能夠體現出深厚的哲學內涵,等待與死亡向來是哲學研究中的重點主題,而且在文學創作領域中它們也是極其常見的話題。 從整體上看,古代文人對等待以及死亡的理解是相當直接的,他們更多的情況下是從哲學的角度來面對這兩大主題。 由於人們長期受靈魂不滅論的影響,古人看待死亡是很淡然的,面對死亡時他們往往顯得無所畏懼,早死早超生已成為他們的一種民間信仰,等死的觀念在民眾中已普遍存在,由此,莊子在其妻子死後擊盆鼓樂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五、結語

以等待為主題的表述意象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比比皆是,無論是遊子、文人騷客還是深閨怨婦的女子都在等待中經受了靈魂上的煎熬,等待已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中,人們的自我價值感比較缺乏,於是在漫長的等待以及守候中,文人學子便藉助文學作品這一載體來抒發他們自身的情懷。因此,從古代文學作品入手研究等待這一主題是切實可行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