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鎮江鍋蓋面散文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說到鎮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鎮江鍋蓋面,對於鎮江鍋蓋面,但凡去過鎮江的人,都知道鎮江有三怪,其中一怪便是“面鍋裏煮鍋蓋”。有人會問:面鍋裏怎麼會煮鍋蓋呢?相傳是這樣的:

鎮江鍋蓋面散文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沿着古運河南下由西津渡登岸,帶了一名隨從太監,一路尋到鎮江名氣最大的張嫂子夥麪店坐下。動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氣客套、體態端莊的張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遞熱毛巾。乾隆的隨從傳下話:“要吃鎮江夥面!”不知是因爲乾隆來得早,還是張嫂子起得遲,待吩咐傳下後,裏邊面還沒跳好。鎮江鍋蓋面的麪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麪皮,用刀切成麪條,這種麪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裏耐嚼有勁,味道獨具。張嫂子直催還在跳面的丈夫:“快,動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樣嗎?”那邊,張嫂子就趕快舀水下鍋,往竈膛裏點火。但這天好像什麼都變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難開;越是急,面越難跳好。隨從又進來催了……張嫂子趕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竈裏添了把柴。很快,鍋裏的水開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這時,隨從又進來催,張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鍋裏撂,邊回話邊趕快蓋鍋蓋,忙亂中,把湯罐的小蓋子撂進面鍋,在水面上飄飄蕩蕩的.。還沒等張嫂子放好作料,鍋裏的水又滾開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鍋外,張嫂子一見,趕快用勺子舀了兩勺湯罐裏的溫水一澆,面鍋裏平靜下來。水再一開,張嫂子就用小竹籠子、長筷子將麪條撈進碗裏。正要端,那隨從已一手接過去。忙碌了一陣的張嫂子倚在門外,想聽外面顧客的反應,直聽見那人端起碗吃着,連聲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不爛不硬,噴香爽口!”張嫂子正要轉身再去鍋邊下面,哪知身着便服的乾隆竟踱步進來,乾隆見到情景一聲驚叫:“呀,你怎麼將鍋蓋放在面鍋裏煮起來了?!”這一叫,張嫂子才發現自己手忙腳亂,一下子竟將湯罐上的小鍋蓋錯當成了大鍋蓋,連鍋蓋撂到面鍋裏還不知道。正在這時,丈夫也過來說:“外面的顧客個個都說今天的面,味道特別好,你是加了什麼好作料了?” 張嫂子指向那小鍋蓋說:“怕就是因爲面鍋裏面煮鍋蓋吧?”乾隆光顧鎮江夥麪店連說兩聲味道不錯的故事傳開了,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鍋蓋麪店。

聽了鎮江鍋蓋面的來歷,沒有吃過的朋友是不是已經垂涎欲滴了呢?腦海裏是不是想到了乾隆皇帝,想到那對煮麪的夫婦,想到那些津津樂道的吃客們了呢?我第一次吃鍋蓋面,也是奔着這個傳說去的,而且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小時候看的一部電視劇《戲說乾隆》裏的乾隆,那樣英姿颯爽的一個皇帝,那麼個風流倜儻而又多情的男人,連他都讚不絕口的面,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鎮江鍋蓋面的種類也非常地多,有香腸的、鴨肝的、鱔絲的、肉絲的等等等等;鎮江鍋蓋面軟硬適度,老少皆宜,還有那獨門獨制的麪湯,配上鎮江的香醋,那味道真的沒法形容。特別要說明的是,鎮江鍋蓋面雖然好吃,但是價格也很實惠哦,是真正的老百姓吃得起的好面。每一次吃鍋蓋面,我都會在那口飄着鍋蓋,熱氣騰騰的大鍋邊駐足一會兒,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家竈臺上用的也是木頭的鍋蓋,但是從來沒有問過爸爸那木頭鍋蓋是用哪一種樹木做的,而在吃鎮江鍋蓋面的時候,有一次,我忍不住地問麪館裏的師傅,師傅指着鍋蓋,滿面笑容地說:這鍋蓋呀,還真得保密!呵呵,不過在我的一再追問下,他還是告訴了我,原來鍋裏的小鍋蓋是用松木做的,松木不僅輕而且還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加上鎮江鍋蓋面獨特的配料,下出來的面,那真的是一個字“絕”!

也許有人會問:鎮江鍋蓋面非得到鎮江才能吃到嗎?其實也不是的,隨着鎮江鍋蓋面的知名度大增,很多外來遊客經不住鍋蓋面的誘惑,竟然把這種美食學到手裏,傳播到祖國各地。但是我還是喜歡在鎮江吃鍋蓋面,有一種地地道道的江南味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