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我的衚衕我的家散文

本文已影響 2.23W人 

衚衕就是一個“家”。我從小就在衚衕里長大,無論是放學歸來,還是成年後去外面打工,只要雙腳踏進衚衕口,懸着的那顆心馬上落了下來,會長長地舒一口氣,說上一句:“終於到家了。”

我的衚衕我的家散文

衚衕是中國鄉村裏一個構成單位,到村裏找人,問到誰,往往會用手一指:“去吧,就在前邊,韓家大衚衕裏住着,進去一問就知道了。”其實有名的衚衕並不多,都是鄉鄰爲找人方便而隨意取的綽號。綽號好記,又上口,慢慢地就流行起來了。衚衕有深的,有淺的,有筆直的,也有曲曲折折的。深的衚衕有十幾戶人家,淺的衚衕有四五家,有的衚衕需拐好幾個彎才能到家,真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觸。

衚衕是一個大家,在這裏有太多關於“家”的故事。

小時候,我家和王奶奶家就住在一個衚衕裏。我家就在王奶奶家的後面。有時候,父母去田間勞動,回來的較晚,王奶奶就會把我領她家裏,和她的孫子孫女一起吃飯,等到父母荷鋤而歸時,我已經倒在王奶奶家的炕頭,走進了夢鄉。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樣的甜美。跟我家斜對門的李二叔,最會講故事了。他家門口有一棵古槐樹,夏夜裏,李二叔愛坐在樹下乘涼,又喜歡熱鬧,又會講故事。往往招呼一聲“都過來,過來,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然後捲起一袋煙,等菸捲冒出一股煙時就開講。他講的故事多半是鬼故事,聽完故事後,好多次都蹲在他身邊,不敢動。他哈哈大笑,不爲別的,只爲自己的“成功”,然後大手一揮:“別害怕,都是假的”。然後我和小夥伴呼啦一下子就散開了。

中國人歷來看重鄰里街坊關係,常言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千年鄰居萬年老街坊”。鄰里之間的矛盾肯定會有的,但都不會把事情鬧得滿城風雨、撕破臉皮那一步。不管誰家有事,都會放下矛盾走在一起互相幫襯幫襯。中國人也非常愛面子,捧個人場也是必要的。

祖父過世的那年,父母外出賣西瓜,家中只有我、弟弟、妹妹和奶奶。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是衚衕口的李大爺,一邊招呼鄰居,一邊派人找父母,一邊張羅喪事,等到父母回來時,鄰里街坊都已經站在院子裏,忙這忙那,那場景至今還挺令人感動。雖然姓氏不同,但這種血脈相連的'鄰里文化確是無法割捨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養育着一方文化。

而今衚衕已成爲時代的沒落,原因很簡單,汽車進不去,所以很多的年輕人走出了衚衕,走進了五彩繽紛的大都市,留在衚衕中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衚衕作爲時代的曾經符號真的走向沒落了嗎?

我一直想把母親接到城市中來,可母親始終不願再這裏居住,總是嫌樓裏太悶得慌,沒有鄉村衚衕裏那股特有的氣息。居住在農村的衚衕裏,一出家門,就能碰到幾個鄰居,坐在衚衕裏的大樹下,聽聽評書。拉拉家常,微風習習,這種氛圍在都市裏是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是忙忙碌碌。

其實,不管是都市還是鄉村,不管是衚衕還是單元樓,都是一種衚衕文化,絕不會因時空的轉變而改變,因爲這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東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