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精華】散文的作文合集5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散文的作文合集5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鬧元宵的時光。家鄉有句俗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元宵節就是要很熱鬧的。

元宵節鬧花燈。孩童最高興的事就是吃過晚飯後提着花燈找自己的小夥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都不好,所謂的花燈,大多不過是自己用酒盒子製作的,挖成各種形狀的空洞,用透明的帶有圖案的塑料紙貼上,再用泡沫鑿個洞安裝蠟燭,當做底座,用一根繩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盞燈籠,能夠玩上一個晚上。那時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就是裝電池的現代花燈,有的還帶有音樂,比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題曲。那會兒電視劇《渴望》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如果有誰提着這樣的花燈在村裏諞,其他人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這可是最高級的玩意兒啦!

對於元宵節吃元宵的記憶我倒是很模糊,因爲我向來不愛吃那東西,甜的膩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蒸乾菜包子,有幹薺菜,有幹豆角,用肉和餡,出鍋後特別香。乾菜本身蘊含的菜香和肉的膩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圓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號的餃子,家鄉叫“角子”。這種習俗從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從來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說不出爲什麼,只說是老輩兒傳下來的。

在蒸包子的同時會蒸麪燈。十二個或者六個,分別象徵一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沒有發酵的面製作,否則無法成型。麪糰摶成品茗杯的形狀,邊緣還捏一圈花邊兒。出鍋後,老人會看看燈的情況,如果哪盞面燈有水,說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籤做燈芯,一頭纏上棉花,栽在燈裏,倒上油,就可以點啦。如果家裏有人屬龍或者屬蛇,還要蒸相應數目的龍燈。家鄉人認爲蛇是“小龍”。這個習俗我也不知其寓意。點着的面燈要拿到每個房間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說是這樣家裏不鬧蚰蜒。等到面燈油盡燈枯,看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人據此會得出今年豐收的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那時便不以爲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說是迷信,倒不如說是莊稼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節也蒸啦六個面燈,奶奶去世後,時隔多年,再次見到面燈。家鄉有個風俗,家裏有人去世,三年內不能蒸麪燈,但是別人送的可以點。今年有些新奇,卻沒有啦點燈的童心,更沒有興趣看油盡燈枯後燈芯的形狀。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沒有多少人種莊稼啦,村裏的田地也都被承包啦,還有的被開發成啦小區和公園以及廣場。城鎮化的速度非常驚人,每年回家都會感到一絲陌生。小孩子倒是還有提花燈的,但是絕對看不到一個孩子提着自制燈籠,都是電子的。現在的孩子,保不齊都不會自己做。一零後這一代完全是在電子產品的陪同下成長的,他們沒有體會過鄉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那晚,煙花燦爛,一盞盞孔明燈,載滿人的願望,慢慢悠悠飛向遼闊久遠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觀賞絢麗的煙花。我在房頂,仰望夜空,一輪明月照天心。

散文的作文 篇2

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以看出冰心的童年是一個擁有夢的美好時期。。“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背井離鄉,又離開了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絃。”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繃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一直都是支持冰心寫作的動力,是冰心的原動力。

記得在冰心寫的《繁星·春水》中曾經有這樣的一首小詩: 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懷裏雖然這小詩只有三十來個字,但我卻深深地體會出母愛是多麼的博大無邊!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僞,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看完這本書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散文的作文 篇3

讀過三國,讀過紅樓,青龍偃月刀的光華,驚豔了一個時代。卻總禁不住歷史的消磨,終於暗淡在時空裏。諸葛亮,借來了東風,推助周瑜在赤壁點起的那把火,也只是驚退了曹兵,最終,在五丈原上的四十九盞明燈滅後,散了英魂。賈府門前,那對乾淨的獅子,見證了大門裏的清高與齷齪,張着大嘴,彷彿想要說什麼,終是沒有隻言片語。今生,黛玉的淚,還完了前世,神瑛使者的恩露,也在幾聲唏噓裏,歸於沉寂,空留一曲《葬花吟》。

水滸,就是生地,出路,施耐庵試圖給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們找條出路,是水泊梁山嗎,顯然不是,彈丸之地豈能久存?是招安嗎?官府若能容你,有何必苦苦相逼,所以不管招與不招,都是死路。一場轟轟烈烈的聚義,終於在宋江墳前飄動的白綾裏結束。至於那個猴子,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不再調皮,再也無話,一切都已結束,一切都不可能延續,徒留幾番感慨

漸漸地厭倦了熬夜,漸漸地厭倦了長卷,夜裏,常常是一個人對着滿天的星斗發呆,感到了生活的乏味,和極度的空虛,發現,人一旦沒了追求和愛好,日子竟是如此的蒼白頹廢。在一次毫無目的的瀏覽中,突然被散文的空明靈動、歡快醒目所吸引,散文,就像頂着露珠破土而出的小草,清新而活潑,散文,又彷彿是一位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多情而富於幻想。讓一顆孤獨寂寞的心不在黯然,不在荒蕪,於是一有閒暇,便捧在手中,徜徉在浪花飛濺的散文的海洋裏,感受那份喜悅,感受一個個字符所帶來的那份激動和心跳。

散文像竹,高風中亮節,沒有臃腫的身態,卻有飽滿的激情,於空明中教人向上,一枝一葉都簡潔,從不節外生枝,亂人思緒。也不纏纏繞繞,糾纏不清,挺拔成無慾的雅仕。

散文如梅,爲了早報春來,迎着寒風開放,於蒼勁中保持一份活力,于飛雪中保持一份傲然,映雪紅梅,那份情,那份趣,那份清高,不也正是散文所具有的獨特的神韻嗎?

散文有香,一如深山幽谷中的蘭花,用心,就能品出它濃郁的清香,不管你來,還是不來,其香一直在,香飄心海,心潮涌動,浪花染香,經久不息,回味悠長。

散文有聲,雖沒有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的場景,卻有金戈鐵馬的鏗鏘,入神,能聽出落雪的聲音,花開的聲音,能聽出紫燕的呢喃,清風的絮語。我望向落雪,落雪報我以滿天飛舞,落在肩頭,落在眉梢,戀戀不捨。我回首看花,鮮花回我以羞澀,嬌豔欲滴,風送花香。我放眼飛燕,飛燕快如閃箭,調皮的穿過煙柳,在林深處歡歌,唯有清風相伴左右,與我耳鬢廝磨,輕聲對語。

散文有型,不見百川歸海的散漫無序,只有小橋流水的精緻,我常想搬取一段置於別出,卻總如是不能嚴絲合縫,總有給餓者以枕的感覺,又像看到了女人頷下的鬍子,說不出來的彆扭,說不出來的不自然。

散文有色,它嬌豔明快,像是芳菲四月的一樹梨花,羣芳已盡,梨花獨白,白得似雪,白得亮眼,白得通,白得透。又像是萬綠叢中的一點紅,在綠色的映襯下,紅得更鮮更亮,那紅彷彿輕輕一碰,就會從花朵上掉下來,紅得脫俗,紅得純,紅得真。

散文有韻,讀罷一篇散文,彷彿在聽一首優美的音樂,抑揚頓挫,歡快清雅,眼前慢慢映現出一帶連綿的峯巒,有時坦蕩舒緩,有時劇烈起伏,舒緩與起伏交替,淺淡與濃重互現,讓人看在眼裏,醉在韻裏。

讀過雪小禪的散文,想象中,雪小禪一定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沒有一點點的俗,想來雪小禪也一定是一身潔白的衣裙,不佔一點點塵泥,夜靜時分,如水的月光灑向窗臺,於書案前,提一管狼豪,在如雪的紙上,刷刷點點,筆走龍蛇,書寫着自己的靈魂與自然的碰撞。彷彿能看見雪小禪濃濃的情在筆尖上流泄。

雪小禪寫出的散文也總是乾乾淨淨的空,空不是無物,而是空靈。彷彿那文字是寫在雲彩上,輕盈不沾世塵,讀之不用你去看,那字就會一個一個靈動自如的飛如眼瞼,清清楚楚,精煉不拖泥帶水,有時雖是幾筆,卻是極完備,多一字畫蛇添足,少一字難盡其意,剛剛好,讓人如癡如醉,恍若不在凡世中。雪小禪的散文瀟灑靈動,向來沒有像什麼“書案上有兩本書,一本是中文的,另一本還是中文的”句式,沒有故弄玄虛,沒有無病呻吟,沒有嬌柔造作。

也曾極力模仿雪小禪,寫出來的文字,卻總感覺憋腳得很。寫不出雪小禪的空靈,寫不出雪小禪的神韻。有時在想,縱然自己做到了以假亂真,成了雪小禪第二,不也還是贗品嗎?於是又做回了我自己,寫我自己的散文,不管好於壞,在這世界上,自己纔是唯一的自己。不打擾雪小禪的清靜了,就讓小禪的散文獨樹一幟的優雅且美麗着吧。

散文的`作文 篇4

隨着季節的輪迴,春夏秋冬不斷的交替,曾在我生命每個角落爲我靜靜開着的那些花兒,早已凋零,幻化爲土,但曾帶給我的感覺卻永遠不會消失。

十年前的那個我,還曾牽着媽媽的手,擡頭仰望星空數着不計其數的星星,聽着媽媽講牛郎織女的傳說,那時我天真地相信這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相信銀河邊有位叫牛郎的癡情男兒。我甚至天真地想什麼時候會見到他們。想起自己曾經的異想天開,而我已由幼稚蛻變到成熟,不禁啞然失笑,但又不免有些惆悵,剎那間,我明白了天真就是我曾經的擁有,至少它讓我的道路曾經不再寂寞,儘管那些時光已無法挽留,季節的輪迴失去了太多,卻也無妨畢竟曾經擁有過。

五年前的那天,外婆永遠地離開了我。沒有一點前兆,走得那樣安靜。甚至讓我曾一度以爲她睡了,她還會醒來,還會領着我去田野裏摘豆角兒。然而,外婆卻再也沒有領着我走向田野,而是在衆人的哭泣聲裏,走進了那個土堆……

腦海中不時浮現出她與我在一起的情景。外婆總是在我回去時爲我醉一罈棗,因爲這是我最喜歡的,看着我狼吞虎嚥地吃下去,外婆臉上總是會露出久違的笑臉。曾經總是會爲我做一個鞦韆,冬日午後的太陽總是那麼燦爛,外婆就在院子裏邊曬太陽邊看着我盪鞦韆。我總以爲她仍在我身邊,但有時會突然間想起,想起外婆已離我遠去,便淚流滿面。直至後來,越發覺得沒有了外婆的日子如此空虛。時光永遠停在了那一刻,雙目緊閉,安詳地躺在壽牀上,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第一次經歷生死離別,天空瀰漫的是一種不發言語的悲傷,今日我懂了,生老病死,世事輪迴,這何不像花開花落,儘管花落了,但至少我曾擁有過,外婆最真摯最無私的愛意。如果,外婆地下有知,她一定不希望我悲傷難過,而是祝福我天天快樂!

因爲花開,因爲花落,我明白了堅強與自信,我不怕曾經失落與失敗。夏,未曾走遠,我一心等待自己這朵野百合綻放的夏天。

因爲季節,失去了太多,錯過了太多,但也懂得許多。季節仍在不斷地變換,人走茶未涼,世事難忘。

散文的作文 篇5

一直埋怨那場中考,直到在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分離之後,才恍然大悟地明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每一個人都要承受離別之痛,每一段生命都要經受磨鍊之傷。就這樣,在我們分開後的2個多月,步入了高中生活。或許是陌生的不適應,那曾經三年的初中,依舊讓我如此懷念。

午後,溫暖的陽光,照進窗戶,那一道光的罅隙,是明媚的金色。記憶像是倒在掌心裏的水,不論你攤開還是緊握,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滴一滴流淌乾淨。

以前總是在給中考倒計時,因爲可以有兩個多月漫長的暑假,那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以前總是在怨恨初三的苦,可是現在的高一就像那時的初三了啊。以前總是在背後集體討論年紀主任不好不好、很兇、更年期來了,如今我們想再聽到她的罵聲,已經不可能了。以前總是說哪個老師下課拖堂到拖到下節課的上課,現在高中的老師,一下課就走人。

你們知道嗎?現在的我,在課上發呆、在寢室裏哭突然想念你們,已成了常事。雖然我很討厭數學,但是我會想念老蔣激情昂揚、信心十足的數學課,記起他每次課上的名言:“關鍵在課堂,決勝在考場。”想念初一我們的幼稚與懵懂,週末爬着學校的圍牆進籃球場玩遊戲,結果被保安抓個正着,還好後來沒有被處分,只是被年級主任教育了一下;想念初二那年運動會,由於一時衝動,我報了一個800米的項目,你們在終點做了一個要擡着我去醫院的表情,依稀可見。想念初三那年,我們在歷史課上趕其它學科的作業,然後被老師發現,她罰我們抄歷史作業本十遍,我們集體沒抄,覺得是浪費時間,最後老師那我們沒轍。想念中考前段的日子,那些天,中考從126天開始倒計時,黑板上鮮亮的字眼“距中考(XX)天”,看得我們觸目驚心,因爲它一天一天地減下去。還有那段“兵荒馬亂”、試卷飛舞的時光,我們在語文課上趕數學試卷,在英語課上趕科學試卷,我們都抓緊時間做理科作業,好像中考能夠多加幾十分一樣。被老師看到,我們卻面不改色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偷偷相視一笑時的快樂與喜悅。新街鎮中,我們的母校,那裏有我們的回憶!

溫暖的陽光正如畢業典禮那般的絢麗。我們拍照、擁抱、寫同學錄。想盡一切辦法來挽留記憶。青春彼岸,盛夏正一天燦爛過一天,我們就這樣分離了。七月的季節,是傷感的。

現在的我,開始漸漸地認識新的同學,開始熟悉蕭山十中這個新學校,開始一段嶄新的高中生活。這裏的同學還不錯,老師也很好。只是沒有你們地日子,有些許的空虛,有點寂寞。秋季的校服已經發下來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是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當初甩着寬大的校服袖子,驕傲而恣意地在校園裏閒逛的日子了。那是的生活真的很美好。

我沒什麼事,只是突然想起你們。我想在浩蕩的時光洪流中,我們總會長大。也許十年後,我們會一起重回那個地方,母校,那是一切終於真的塵埃落定了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