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有一顆在路上的心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我也曾經很想去西藏。

有一顆在路上的心散文隨筆

腳步卻總是被各種緣由羈絆,無法成行。

後來我覺得,這只是藉口。

事實上是自己困住了自己罷了。

可每當下班的當口,站在擁擠的地鐵中,聽着列車與鐵軌撞擊摩擦,發出刺耳的嘶鳴,感覺整個人生接近崩潰了。回頭看看,所有的人都在忍受,忍受身體的擠壓,渾濁的體味,忍受着一天的疲憊,忍受着黑夜,以及比黑夜更黑的東西。

這一切,似乎無處躲藏。好似你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就註定要被城市吞噬,被捲入生活的瑣碎之中……

假如你對這樣的生活持有絲毫的懷疑的話,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的話,在快與慢,在喧囂與寧靜之間,在浮華與真實之間,你會如何抉擇?

如果有答案,請在內心認真地告知自己。並遵從內心的聲音,去追隨,去改變,因爲任何時候都不晚。

我有一堆這樣的朋友,他們的驚人之處在於,能從這些庸常的生活規則中跳出來,慢下來,甚至停下來。他們不是停頓,而是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活着的`方式。他們在別人看來不過是從一個怪圈跳進了另外一個怪圈,可生活還在繼續,他們已然不是原來的他們。

比如他們中那些熱愛西藏的熱愛在路上的人。他們無論乘火車,騎行,搭車,徒步,自駕,無論走多遠走多久,他們總會聽從自己的聲音,行走。

我當然要再次提到《那時·西藏》的作者徐家樹先生,他年近七十歲,早已於二十年前舉家移居海外,但毅然會從生活中抽身出來,從南半球到北半球,深入藏地。儘管他已經往復藏地走了三十年。忽略他的年齡以及他國際攝影師的身份,西藏對他意味着什麼呢?究竟是什麼使得他如此執迷?

當他從澳洲的冬季踏過萬水千山趕到北半球這個國度溽熱的夏天時,他早已準備好了再次站在這世界的極高之地,他也會再次行走在這屬於鷹凖、經幡、酥油和雪山的最接近天堂之地。我似乎已有了某些答案,而更多的答案或許都在這本書裏,在那些令人震撼的攝影作品中,在那些猶如時光碎片一般的文字中。

這本書記錄了他長達三十年的西藏之旅,關乎記憶,關乎靈魂,關乎那些逝去的年代。而這些被記錄的恰如歲月的一面鏡子,在經過時光洪流的磨礪與淘洗後,被留存,沒有浮華和喧囂,只有默默的傾吐和聆聽。這本書呈現的恰恰是這樣一個迷人的西藏,只是它曾經存在,而今再也看不見。

很多人想去西藏,很多人在去西藏的路上,很多人已從路上回到了庸常的生活之中。

可西藏留給了我們什麼?我們留給了西藏什麼?旅行給了我們什麼?究竟什麼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活着的方式?

這一切問題,或許沒有答案,或許要用一生去尋找。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值得的。

生活周而復始,重要的是,你有一顆在路上的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