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七篇唯美散文欣賞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難忘的小學趕考

七篇唯美散文欣賞

午後閒暇之時,路過附近的一所小學。正是放學時刻,一列列上車的童真涌入眼簾。不由看了看日曆,方纔想起,冬季期末考試又快到了。

提到期末考試,我不禁想起了幼時上小學的趕考時段。

小學時,每逢期末考試,我們都會從村小趕往鄉中心學校考試。村小的人不多,一個年級一個班,從一年級數到六年級整個參加考試的人也不超過400人。雖然人不多,但是每逢期末考試時,學校都要分兩次考試。

因爲學校的老師不多,一個年級一個老師,一個學校加上負責老師也就七八個人,所以每次期末考試都會分兩次。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天考,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天考。

每逢期末考試前一兩天,老師都會給我們安排一個固定的地點,安排在“崖口”集合,統一從“崖口”站隊出發。

從小,我就是一個會被雞毛蒜皮的事感到興奮的人。遇到考試,也算是成長中的大事,難免會有一些大大的興奮。雖然家中沒有時鐘,但是在農村,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報曉雞,聽公雞的叫聲,爺爺也知道什麼時候天亮。

爺爺常對我說,公雞叫三次之後天就亮了。雖然如此,容易睡沉的我根本不知道雞叫了幾次,每逢考試時,我總會在早上醒好幾次,冒着冬日的寒氣走到門外看看天是否已亮。

後來,隔壁鄰居梅娟家裏有了掛鐘,恰好她也是我的同班同學,每逢考試時總透過木牆縫呼叫隔壁的梅娟,問她到底幾點了,那樣纔好早早準備,吃完飯一起去“崖口”等候老師的到來。

讀小學的生活,最好不過考試的那段日子。平時上學的時候,吃的是蘿蔔青菜。可每逢考試時,爺爺都會爲我煮一個雞蛋,給我做的飯也是加雞蛋的蛋炒飯;平時根本沒有零用錢,每逢去鄉小考試的那個凌晨,爺爺還會給我二三塊不等的零用錢。

特別是冬季,冬季天亮得比較晚。那時沒有手電筒,每逢考試,院子裏的幾個同學,吃完飯揣好筆和草稿紙,一路打着火把興奮地不畏嚴寒地趕往“崖口”集合。路過“新房子”,等候同班的同學;穿過“李家灣”,聽着嘩啦啦的流水聲;踏着“七八隊”的石路,心裏承受着村落的狗叫聲;一縷清風吹着橋頭的“大蓉角樹”,還在倒影着的月光的水池旁行走;看到路旁鋪滿反正光的鵝卵石,最後才抵達“崖口”。

崖口很大,能容幾百人避雨;也很高,高約十米;崖口像老天爲趕考學生賜的一個大石頭鴨嘴帽,也像山洞一樣,不管是夏季還是冬季,崖口裏面都會不停地滴着水。崖口裏面有被那些信誓神佛的人擺放的土觀音,個別的土觀音被一些愛嬉戲的學生用棍棒打成了碎泥。兩百左右的同學,站在“鴨嘴帽”下面等候老師的到來。同學們嬉戲很久,天方纔漸漸稍亮。

直到暗黑的天變成了蛋白,老師就走到崖口了。每一個班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之下,開始集合、點名,同學們像軍訓一樣站好了隊,時刻準備着從崖口出發。整個學生隊伍就像電視劇裏紅軍打仗一樣齊整,一個年級的學生與另一個年級的學生之間站着一個老師。由老師帶隊,轟轟烈烈地趕往鄉中心小學考試,一路要走好幾裏。

走到鄉中心小學,學校已經如集市般散落着很多的人。每一個村小,每一個年級再歸入自己的領地。最熱鬧不過期末考試,雖然從村小出發的人不多,但是到鄉中心小學的人就多了。因爲鄉里有好幾個村,包括銀豐村、斜巖村、馬家村、龍鬚村、亂石村、聯合村這些村裏的學生都積聚在鄉中心小學考試。

在老師的分配之下,我們各自進入了考室。考室約40個平方,考室裏坐着來自不同村落的學生。聽着考試鈴聲,在監考老師的號令下開始考試。上午考試結束之後,便被班主任老師領到了飯堂。

村小沒有飯堂,上學時一直就是自己用保溫桶帶着午餐,零食店有也僅有一家,私人擺放的非合法零食店。那時感覺十分的稀奇,鄉中心小學不像村小那樣簡略。鄉小中心小學裏裏外外有很多的零食店,並且還有飯堂。小土碗則是裝的5毛的飯菜,大土碗則是裝的1塊的飯菜。雖然只有5毛和1塊的飯菜,但是碗裏盛有很多種類的菜,那時沒有吃過賣飯的我感覺吃起來十分可口。

吃完午飯之後,與同學到處逛逛,休息一會又進入下午的考試。小學時考的科目不多,就只有語文和數學。有時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有時上午考數學,下午考語文。

還記得,一次考試時,認識了一個其它村同年級的同學。她指着玻璃窗外的供水橋說到:“她就住在那邊,說考試完後一起去玩。”可是由於考試後跟着老師走得太匆忙,一時忘記了那位同學約定。

考試結束之後,我們再在老師的組織之下站隊,一個班的同學積聚在一起。去考試前,我們都是按着老師指定的路線走;考試結束後,已是下午,老師考慮到有的學生住壩腳,有的同學住山上,不能像考試前那樣按原路回家,不然有的學生走到天黑也不能回到家。老師總會把山上的學生和壩角的學生分兩批,統一一起回家,高年級的學生帶領低年級的學生回家,那樣才能分散地安全地回家。

小學連續好幾年就是那樣趕考,記憶猶新,彷彿就在昨天。往日年年出現的趕考事件,真讓人回味無窮!

自從小學畢業之後,後來鄉校校長考慮到上小學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容易出事。改成了在本村小考試,由其它村的老師趕來監考,村小再也沒有趕考事件。

三月的江南雨

三月的江南,小雨淅淅瀝瀝的撒落着。雨點像串串的珠簾,又像幕布,把時光依稀塗抹在天上,把記憶喚回到飄雨的季節裏……

三月的江南,楊柳依依,到處都瀰漫着濃郁醉人的氣息。遠處的山,若隱若現;眼前的水,潺潺流淌,清幽千里。醉了,醉了,醉在這三月的江南雨裏;醉在小橋流水,煙霧繚繞,如入仙境的景色裏;醉在曾經青春年少的往事裏……

我的家鄉在江南,但是那裏只留存着我童年的氣息,成長於西域,生活在異鄉的我,會時常想念故鄉的小橋、流水、青石板、還有南湖上的一葉烏蓬扁舟。那時的江南,那時的我,雨中而行,手中赫紅的油紙傘下,縈繞着一個千年不願醒的夢……

戴望舒柔美的《雨巷》,不知迷倒了多少癡情人。而我,也曾妄想在細雨霏霏的故鄉,在鋪着青石板的小路上,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悠長悠長的雨巷,那個夢中的他,就在這裏相遇、相識、相知……一江漁火,一斛濁酒,煙雨迷離的詩意,就這樣,循環反覆地呈現在一簾幽夢裏……

三月的江南,到處都塗抹着斑駁的色彩。如今,在每一個遙想江南的日子裏,都渲染着纏纏綿綿的心緒……

聆聽着阿炳的《二泉映月》,在傷感的樂曲中,淚水順着腮邊輕輕的滑落。透過鏡中狼狽的容顏,歷數走過的歲月風塵,斑斑駁駁的哀傷過往,又將思緒拉回到了那梅雨的江南……

三月的江南,雨,沒完沒了地下着,誰會分清臉上的液體是眼睛裏流出的淚水,還是雨水?爲什麼江南女兒的心總要放在受傷的角落?是江南遺棄了我?還是我遺棄了江南?是中了瓊瑤的書毒麼?是心中承載了她書的靈魂麼?我,無語……

每到三月,我總會遙望故鄉的方向,尋覓一種久違的感覺。窗外又飄起了細雨,此時的家鄉又到了黃梅時節。看着灰濛濛的天,腦海出現的是那個肆無忌憚的歲月;那個梳着羊角辮,長的像青杏似的我。

故鄉情,對一個遠離故鄉的異鄉人來說,是多麼沉重的題目哦,這個題目讓身處異鄉的遊子揹負了多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哦!“故鄉遙,何日去?”江南,還屬於我麼?江南,你何時償還欠於我的一段思念的情債哦!

窗外,月色幽幽,雨水幽幽,對江南的思念更是幽幽,更是悠悠……

讀古詩詞有感

在中華幾千年的燦爛文明中,古代詩詞在文學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享譽全球。

在我看來,古代詩詞意境深遠,至情至性,讓我由衷喜愛。

古代的詩詞作品言簡意賅,用詞很講究,有時一個字,一個詞就能生動形象地把意思表達地淋漓盡致,作者的萬千情懷也躍然紙上,很多名句也因此流傳千古。

宋祁在《木蘭花》中寫道: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就將枝頭紅杏爭春和作者在賞春時的喜悅心情表露無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用“獨”和“望”這兩個字就表達了自己離別的愁緒及相思的苦悶。“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個“輕”字道出了李白重登仕途的喜悅心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的“清秋”節裏,臨別時是如此的傷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的“怯”字寫出了作者回鄉時又驚又喜又激動的複雜心情。

在古詩詞中,也不乏很多修辭手法,這令作品錦上添花,讀起來也是膾炙人口。

一、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就是古人所說的對對子,這種修辭手法沿用至今。古詩詞中很多,比如: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無言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對偶的修辭手法最經典的要算絕句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要算這首絕句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二、擬人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偷”和“借”字用得生動傳神,賦予了白海棠靈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潛”字寫出了春雨的靈性,知時節而來,滋潤萬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東坡先生看來也是惜花之人,一個“睡”字以花喻人一語雙關,真可謂是情景交融。

三、比喻

“潭面無光鏡未磨。”這裏將平靜的水面比作未磨的鏡子。“白銀盤裏一青螺。”平靜的湖面像銀盤,湖中的小島似青螺。

還有一種倒喻,顧名思義就是倒過來比喻,比如寫楊貴妃的衣服像豔麗的雲彩,面容像花一樣嬌媚而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江流不盡是儂愁。”我的愁緒似滔滔不盡的江水。

在古詩詞中,很多時候都會在句末押韻,讀起來是朗朗上口。像五言七言律詩會在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像王維的《相思》和《鳥鳴澗》,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李白的《關山月》,很多很多,這裏不再一一贅述。

很多的古詩詞是將修辭手法和押韻這些都用上,即便於讀記,也能更好地表達感情,實在是經典之作。

古詩詞也像現代文學作品一樣愛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無論風花雪月,花鳥蟲魚,亭臺樓榭,信手拈來,即可入詩入畫,遂成佳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暮雨、霜風、殘陽、樓臺、花、樹、江水,一景一物無不表達出柳大詞人(柳永)客居異鄉的淒涼心情。“何物最關情,黃鸝一兩聲。”黃鸝的一兩聲鳴叫也能牽動作者的情思。“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風空花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山月、水風、碧雲無一不關情。

古詩詞很多很有意境,讀着讀着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伊人獨立花下,落英繽紛,一雙春燕在細雨中飛翔。晏幾道把相思都描繪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佳人梳洗一新在窗前美目流盼,遙望歸舟,好一幅唯美的花捲,妙哉。

這些古詩詞的名句,令我心馳神往,感性的我思想也常常流連在它們的字裏行間,有時覺得自己恍如已穿越時空,和作者一起在這些文字裏徜徉,與他們一起歡喜微笑,一起憂傷落淚……一起痛並快樂着。

有時興之所致,我也會偶爾寫寫詩,填填詞,雖然寫得不好,有些稚嫩,甚至拙劣,可我仍然會沉迷其中,樂此不疲。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愛好吧。

迎春花開

這個美麗的季節,春意盎然,微風像你的手輕撫我面,那般柔和而溫情。小區裏的迎春花就像一簇簇金色的小火炬在春光下閃耀,一如你我最初的邂逅

最初我們是完全不相識的陌生人,我的旅程中不曾有你駐留,你的世界我也不曾到過。誰曾想到,我的一篇文字觸動你心,我傾訴的情感得到了你的理解,輕描淡寫的幾句客套話,漫不經心的呵呵,哈哈之後,竟然讓你我有了故事的開始。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隨意,一切都是那麼淡然,沒有半點修飾,以爲這只是一段虛幻中的交往。

現在,我確定是當初那一份不經意之間的曼妙之緣讓我們今生註定牽手而行!

迎春花的香氣撲鼻,將雙眼微閉,一縷縷溫暖而清新的味道緩緩地沁入體內,說不出的愜意和舒暢。那些曾今看是平淡的一幕幕,此刻回想起來竟然如此美妙。你的健談,你的生意經,你的理念,在我這樣一個迂腐的文人看來,是那麼的新鮮那麼的恍然還是那麼的遙遠。在這之前,我不曾遇到過像你這樣的女子。一直以來或者說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打着一份很是清閒卻拿着微薄薪水的工作,既不與人爭奪名利也不與人攀比富貴,既不要養家餬口,也沒有什麼病痛折磨,薪水所不多也夠用了,然後沉迷在自己的文字中不問俗世。

而你,很早就馳騁商場,創造過輝煌的財富,經歷過大起大落,早已練就了縱橫江湖的本領,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中強人。

我曾想,我們不是同路人。可我們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我們都一樣大半生在四處漂泊,有着很多相似的經歷,很多相同的感受,很多隻有漂泊者才能體會到的情感。如果歲月的腐蝕,世間的冷暖已使得我傷痕累累千瘡百孔了,那麼你何嘗又不是飽經風霜歷盡艱難的?俗世堇色的天空下,我們就像那莞雜的野草在別人的踐踏下堅強的活着,風雨幾度摧殘,我們又幾度站起來拼命的抗爭。

正是因爲這樣,我們彼此欣賞。曾幾何時,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在紅塵遊離,混混沉沉,看不清前路在何方,人到中年了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一段段愛灰飛煙滅,一段段情飄逝遠去,心像是浮萍,無根無足,空空蕩蕩不知所以。迷茫中發覺自己真的身心憔悴了。我以爲自己有可能就這樣孤獨一生,我以爲自己就這樣寂寥的老去。直到你的出現,我平靜的心裏蕩起漣漪,黑暗當中看見了一絲光明。感受着你深情的愛意,我清楚的意識到,你就是我此生可以託付的女人,我明白了自己需要的就是一份安寧,一個溫暖的港灣。

知道嗎?我一生中經過無數的女人,而你卻是唯一讓我有安全感的女子。在這些共有的日子,你無微不至的照顧着我的飲食起居,替我燒飯洗衣替我擠好牙膏替我搓背泡腳,一幕幕溫情的場景像是一個個鏡頭在我腦海裏反覆閃現。我覺得自己很幸福,覺得自己的日子好愜意,這樣的日子是我大半生漂泊生涯中從未有過的經歷。而你這樣的女人也是我從未遇到過的。我盡情沉醉在你的百般呵護中,心,暖暖地。真的,我好感動。你所爲我做的一切,是你以前從未有過的行爲。你沒有下過廚,現在卻天天在油煙中爲我燒菜,你連自己的衣服都是老媽洗的,現在卻每天看見你在衛生間搓衣刷鞋,你是那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看着你忙綠的身影,我不經在心中和喟嘆,有妻如此,夫所何求?

人間四月芳菲天,一切都因有你的存在使平淡的日子變的那麼溫暖那麼可醉人心,就像這金盞花的香味清透卻撲鼻。

你是那樣的好那樣的溫存和善解人意,我時常卑微的想,我這樣一個柳絮般的男子怎能給予你想要的幸福?可是,自從相識以來,我努力的改變了很多,我努力的想和你在逝水流年中好好的相親相愛。我也明白,前方還有很遠的路需要我們攙扶着行走。我不懼怕和擔憂,你我都經歷過人世間無數的風風雨雨,像這迎春花一樣,沒有月季的豔麗多姿,沒有茉莉的芳香襲人,更沒有菊花的五顏六色,但它卻不畏嚴寒,冒着寒風,第一個向春天走來。

誠如你我。雖然我的無名指上還留有往日的戒痕,雖然我心深處還有前情的痕跡,可我明白,一切的過往不過是鏡花歲月,那些留在回憶中的感傷終是抵不住你溫柔的呵護。因有了你,我可以從容的面對前情舊事,因有了你,我可以將往事遺忘,因有了你,我可以把憂傷丟拋在風裏。自此以後,我只想與你廝守着這份安寧,與你一起沐浴在暖陽下,來日我們必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居所,不需有多大不需有多華麗,但卻安逸溫暖,讓它爬滿青藤,種上很多的花兒,迎春花,金盞花,鳳凰木,薔薇……晚間放一把藤椅於其中,看花兒綻放的樣子,聽他們悄悄的說着情話。

這些迎春花兒,遠遠的望去,就像一個個小喇叭,組成一條長長的星河,花兒的周身散放出金黃色的諾言。不遠的將來,我們所經之地鋪滿了鮮花,我將牽着你的手走進我這一生最初最後的殿堂,爲你許下誓言,爲你披上聖潔的婚紗,然後我們一起好好的活着,幸福的老去,直到永遠。

雪落青春,許你一世溫暖

你是我,千年又千年的凝望。縱然千帆過盡了,千山看遍了,切切因你,情思依依,眷戀如昔。你是我秋水之上,駐守了千年的渴望。

有些事我們終生難忘,有些話可以溫暖我們一生,有些人我們不能忘卻。相遇是緣,相識是福,相伴是生命的定數。

黛色的蒼穹散下片片花瓣,似乎還帶着淡淡的清香。雪悠悠地飄着,將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你,靜立那裏,衣袖翩舞,聽風語清淺,看海浪戲耍,幾多情愫。

柳絮一般的雪,蘆花一般的雪,輕煙一般的雪,流轉,追逐,來時纖塵不染,落時點塵不驚。宛若小花,玲瓏剔透,無一重樣。時光如斯,歲暮殘年,花瓣一片片,隨風輕舞曼妙,可曾邂逅唯美?泛黃的舊紙箋,褶皺連連,墨香一點點,浮想聯翩,可曾詮釋遇見?溫暖的碎碎語,迴響耳旁,想念一句句,璀璨心田,可曾觸摸祈盼?

人生就像一場雪,匆匆來,喧囂鬧市中握着蒼涼,雲中燭火處裊裊炊煙,靜守藍天,雪落傾城。是誰,披一襲素衣,褪盡紅妝風華,於歲月流轉時,走進顛簸旅途,只爲聽雪;是誰,山河拱手,碾碎腳下荊棘,於彼岸等待,只爲看雪;又是誰,爲了這場雪,修葺亭閣,只爲守候那一抹淡然的笑。

聽雪閣,伊人默,你指尖拔弦,暈染幾分不老情,溫柔了喜怒哀樂。風中人,雪中語,我挽袖潑墨,狂放幾分紅塵事,潤溼了酸甜苦辣。

冷靜的你,低調的你,清醒的你,盈袖翩翩,依舊戀這場雪,聽這場雪,於情歸處,取一夜霓裳,拈一縷花香,傾一眼深情,給雪,不求十分甜蜜,只爲一份情懷。

月,皎潔如芒。舞,華麗魅惑。曲,千迴百轉。雪,一落傾城。美人夭夭,回眸一笑,衣袖翩飛,舞盡妖嬈,絲竹悅身,琴琴和諧,天籟之音,拔盡蒼茫。

春泉若明眸,眼底襯悲哀。秋風吹紅,散落成碧臺。珠簾帳外,紅鶯繡羽往來。紫娟輕擺,蛾眉未曾改,琉璃燈影外,婕妤倚長臺,夜深吟雪飛舞沾衣襬。

猶記當初,那笑語嫣然的時光,那暗香浮動的芬芳,在夢中,散落一地繁華。而今,遠離喧囂,別過鬧市,在這雪落時節,你指尖流淌的琴曲,猶如出水芙蓉般超脫喧囂塵世。於你,那些哀傷浮華早已被覆蓋,終成過往,只剩下眼前這片雪。

雖然我不知道愛的世界裏,一世是多久,一直有多長,永遠又有多遠,可祝福和牽掛的期限從不曾有固定區間,可以一直延續延續,到地老天荒。而在愛你的世界裏,一世,一直,永遠原來與時間無關。

因爲有你,這個冬天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溫暖。我要讓你懂我全部的心願,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默契。

用我一生情衷,許諾給你一世的溫暖,也是我今生唯的一次許諾,不會有期限!

三蘇墳

早先就聽說,離我工作不遠的地方有一處人文古蹟。竟爲蘇軾,蘇轍,蘇洵葬衣冠的地方,工作繁忙,請假頗爲不易,雖然心竊慕之,卻去不成。有點悵然失落之感。

二十九號,剛升井,交班的潘師傅說,學生,書記讓你去救護大隊學習呢。這次安排的確顯得太匆匆,這樣的事,事先應該先通知我,徵詢一下我的意見,霸王硬上弓,讓我心中不快。按計劃,第二天上午就要去安檢科報道,隨後礦上發車送我們去國家陸地收尋與救援基地。我情緒有點央央,也沒心思準備東西。

同去的夥伴興奮的對我說“你丫沒去救護大隊學習過吧,別愁眉苦臉的,你是不知道,每頓飯都是四菜一湯,還雙休”他這話的確劃開了我緊蹙的眉頭,“這麼說,就是發着工資旅遊唄?”我興奮的回他話。“可不是”他樂呵呵的說。

這是這篇文章的由來,也是去三蘇墳的緣起。

事前,我的計劃是這樣的,我應該在秋天的某個時候去三蘇墳,因爲,本質上,我還是覺得蘇軾是屬於“無邊落木瀟瀟下”的秋天的,他的生命是悲涼的,他的靈魂也是悲涼的,所以,作爲一個後輩崇拜者,睹物思人,觸景生情的季節應該是秋天,那樣的氣候,那樣的氛圍更有助於我去感同身受的理解他。

八月二號,週末,我打車去郟縣,拜謁三蘇墳。三蘇墳在郟縣伏牛山脈的嵩山腳下一處叫小峨眉山的所在。

共和國六十五年夏,河南大旱,土地龜裂,地裏的玉米百無聊賴的卷着葉子,似乎不願意再肩負濡養百姓的職責,實際上,他們的確也無能爲力了。有幾個老農,拖着長長的水管灌溉田地,其實大可不必,雞肋而已,即使灌溉了土地,收成也不會好。

六十三年不遇的奇旱,萬物枯黃,生機勃勃的夏天宛如秋至。我本能的想,如果事先知道今年是幾十年不遇的災害年,是否還會有人去耕耘。旋既,我就得到了答案,“會!”,正像眼前這毫無作用的灌溉,他們播種,其實是在播種希望。播種了心裏就踏實,不播種心裏就空虛,至於收穫那是另一件事情了。

我呢,我今天頂着毒辣的日頭去拜謁三蘇墳又是爲何?也許也是在尋找一個希望,一個不同與金錢,不同與物質的希望!我心裏清楚,此去未必真有所得,卻非去不可!

“四海五大家無左無右無前;一門三學士如天如日如月。”我拾級進了三蘇園。

三蘇園,內容遠遠比我想象的要翔實的多。中間是介紹三蘇父子的三間八角古房,三間房子構成“回”字型,中間爲蘇軾,左蘇洵,右爲蘇轍。

中國人貶低讀書人總是用那麼幾個貧瘠的詞句,“手無縛雞之力”,“百病書生”等等。蘇軾作爲一代文豪,作爲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帶頭人之一,傳統觀念上他應該也是文弱的。事實上,我們再一次被自己的自以爲是欺騙了,到了蘇軾展廳,首先映入眼瞼的是十八個透明玻璃罩,玻璃罩下,有一處是一抔土,其它的要麼是沙礫,要麼是從石頭上敲打下來的殘石塊。

我正爲此不解,看到下面的註釋上寫着,“此土皆來自蘇軾所到之地”,我立刻陷入了沉思,是呀,就我讀到的史學而言,蘇軾一生被貶十八個地方之多。那最爲柔軟的一處應該是來自杭州的西湖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時候的蘇軾應該是柔軟的,多情的;這樣說來,那玻璃罩着的幾塊石頭定是來自密州了“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何等的氣魄雄混。

令人遺憾的是,蘇軾柔軟的一面,似乎只佔他生命的十八分之一;令人欣喜的是,蘇軾柔軟的一面僅僅佔了他生命的十八分之一,他一路唱着“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的千古絕唱,手裏柱着根竹杖,“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頹唐着卻高歌猛進!

蘇軾的才學單單用幾句詞賦是難以概括的。正如我在展廳裏見到的,他還是一個佛學家,道學家,更是儒家的愛好者。裏面講述的有蘇軾與佛印的故事,也有蘇軾讀道藏的事蹟。

當然,這些典故即使不在這裏展現出來,我也知道,因爲這些故事口頭相傳,婦乳皆知,津津樂道。我們的大學士,其實並不以此爲然,他說,他覺得他這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自己着《論語傳》,以及後來集三蘇之力共同完成的《東坡易傳》。

誠然,我們想起蘇軾總是想起他“筆動千字落,詞動九州傾”的才華,我們把他作爲自己精神上的財富,卻不知道,他也需要一個精神上的`支撐。他太懂中國文化了,佛,道,儒,周易,他似乎都要逐一研究之後才滿意,而這些傳統的中國文化雜揉在一起,恰恰給蘇軾塑造了一座精神上的豐碑,於是,蘇軾又給我們塑造了一座豐碑,我們景仰蘇軾的才華,卻不知他也曾經是一個“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苦行僧”。

蘇軾於美食,醫學也很癡迷,在這些方面也有頗高造詣,展覽館裏有藥膳養生,也有各種美食的做法,於是我們讀蘇軾,時常被一個巨大的身影所籠罩。那是個巨人的身影!

蘇洵與蘇轍的展廳決然趕不上蘇軾!他們“術業有專攻”學問上也是無可挑剔的傑出者,和大多數文人一樣,學問做的好,仕途卻充滿坎坷。唯蘇洵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或可值得一玩味,這種精神,對我們這些一畢業就投身到金錢利益的漩渦,忘記當初夢想的人,何嘗不是一種鞭策!“時名誰可嗣,二子皆賢良”,這也許是對一個父親最高的讚譽!

三蘇墳就在眼前。沒有莊嚴的排場,也沒有熱鬧的場面,三個墳頭緊挨着,一墳一碑。碑爲清代所立,只知道是蘇家墳墓,不知道葬的究竟是三蘇中的哪一位,因此,碑文也含糊其辭,“蘇先生墓”如此而已。如果不是碑文的提示,假若不是在三蘇墳中,這樣的墳冢隨處可見。他們靜靜的躺在那裏,功名利益拋卻,詞賦詩情拋卻,留下一具具白骨給後世。

三位先生氣高雲天,死後還是這般淒涼,比起那些昏庸朝廷的墓葬,他那矮矮的墳頭似乎在傾訴着委屈。哎!有多少人活着的時候去想那些身後之事呢?就這樣吧,趁着我書呆子氣作怪,給幾位先生磕幾個頭吧,也使得三蘇墳墓在面對那些高達氣派的達官貴人墳墓時,能夠多幾分自信的資本!

我一直在想,蘇軾爲什麼要讓蘇轍把他葬到這裏呢?難道是因爲不遠處的道教聖地——蓮花山?還是因爲此處地勢高,他葬在這裏足以望見自己西蜀的家鄉?

後來,我終於認同了這樣一個說法。不遠處,有個四面環山的所在,這裏走出來一個西漢留侯張良!他相信,一個能給張良鐵一般的意志的地方,也一定能夠極大的堅強他的精神,他完全有理由相信,這片土地能給他精神上的濡養!

回走的時候,驚奇的發現,三蘇墳場遍地種植着的側柏,參天的古樹,見證了三蘇的過往與今日,“高處不勝寒”,許多側柏被山風吹倒,倒就倒了,倒也乾淨利落,不折不彎,環境再差也要直直的生長“烏臺詩案”後的蘇軾就是這樣吧,敗了,也敗的像個英雄!“是處青山可埋骨,佗年歲月徒傷神”罷了,罷了!

遊人稀疏,空曠的三蘇墳出乎意料的下起雨來!也許這是千古共鳴。有清代的“蘇園聽雨”石碑爲證,這裏的確會時不時的滴下幾滴上天之淚的,也應該滴幾滴!“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冥冥之中,天理昭然!

然而,剛出三蘇墳就聽到有遊客說,“不知道誰把蘇軾葬這裏的,倒是會選地方。”哈!哈!哈!你們不是也參觀了嗎?難道你們沒看到上面明明寫着是蘇軾讓蘇轍把他葬到這裏的?哎!三蘇墳遊客少,好不容易來了幾個也是來附庸風雅的。忘卻這裏吧!無論該不該忘卻!這裏躺着三個寂寞的人,多幾個那樣的遊人,多幾分鴉鳴蟬躁,只會使得三蘇更寂寞!

好雨知時節

近半個月因事離開家鄉一千多裏地,聽說家鄉江西空前地乾旱,我心裏也和乾旱的天氣一樣焦躁不安起來。

20xx年春末夏初的大旱,讓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在豐水期呈現了空前的旱情,身處湖區卻彷彿置身塞外。據一位記者報道:“我腳下這一片豐茂的草甸並不是在內蒙古大草原,此刻我們的位置是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湖底。往日這裏本應該被湖水覆蓋,但此刻只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我身邊的野草已經長到了半人高,這裏是鄱陽湖上最小的島嶼落星墩。王安石曾形容落星墩是‘萬里長江一酒杯’。往日煙波浩渺的勝景,現在卻成了一片荒原,雜草叢生,在雜草中還依稀見得到湖底生活的小河螺。”記者問一位老者:那您見過這樣的旱災嗎?老者說:“我已經65歲,我從來沒有見過。”記者問:“現在這水大概有多深呢?”老者說:“就這個小小的釣魚竿這麼深。”

鄱陽湖區自古盛產水稻,是江西省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今年的大旱,鄱陽湖竟然出現“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景象,這意味着江西的農業、漁業都將遭到空前的威脅。

其實遭受災害的遠不止江西一個省,涉及南方許多地方,不過,鄱陽湖地區受災最嚴重。

僅僅在12個月前,鄱陽湖區的人民還在爲抗洪而日夜奮戰。怎麼又一下子成爲乾旱區呢?老天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說的。儘管現代科技已經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能力還是顯得非常脆弱。人們已經不再相信燒香求,神祈求老天賜恩而普降大雨,可是,這並不意味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有本質的提高。也許在幾百年之內,人類探索太空的能力會突飛猛進,交通狀況的改變也有飛速發展,可是,在預見和抵抗自然災害方面不會有大的進步。

自從五月中旬開始,鄱陽湖區的人民望着乾燥的水稻田在盼望着蒼天開恩,一天、兩天、三天,五天、六天、七天,一天天過去,可是,蒼天像是有意要考研人們的忍受能力,連一點下雨的意思也沒有。

一個星期過去了,兩個星期過去了,到了五月的最後兩天,天氣雖然不再燥熱,可是,並沒有下雨的意思。人們對即將枯死的禾苗幾乎不抱什麼幻想了,雖然有人定勝天的說法,但是,如果是遇上超強的災害,人類還是無能爲力的。五六個月很少有降雨,這不是超強災害嗎?天下第一大湖————鄱陽湖的人們竟然要抗旱,大自然太會和人類開玩笑了。人們盼望、渴望、絕望,天氣陰天、燥熱、陰天,就是不下雨。人們終於徹底絕望了。

忽如一夜龍王來,千里萬里雨徘徊。從5月的最後幾個小時開始,老天開眼了,他不能讓南方的百姓乾旱壞了啊。不是嗎?年年說南水北調,南水北調,如果南方都沒水,拿什麼南水北調?也許中國這片天空還是通人性的。中國共產黨要舉行九十週年大慶,龍王爺就算不拿點禮物,可也不能製造障礙啊。於是,雨,一個勁地下,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一個半天,又一個半天,還一個半天。乾旱區的人們還沒有夠,他們的聲音匯成一句話:老天啊,可千萬不要停啊。於是,如金子般的可貴的雨下了三天四天五天,似乎還沒有夠,他要下到人們滿意爲止。

雖然下了幾天小雨,可是還不夠,中國的總理親臨災區看望受災羣衆,老百姓抗旱的決心更大了。是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好雨更知道感情,他要爲中國共產黨獻禮呢!他要爲千古忠臣屈原獻禮。2011年初夏的雨,一下而不可收拾,到端午節那天,整整下了六天。

真好,真好。20xx年初夏的雨,屈原感謝你,中國感謝你。因爲有了這幾天的透雨,人們又可以賽龍舟了,屈原再也不會寂寞了;因爲有了這幾天的透雨,中國人民又可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了。

於是,雨越下越大。

於是,好雨知時節,初夏盡綿綿,從晝下到夜,人心感動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