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申氏-姓申的名人-申姓起名字-申姓的起源與家譜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申氏分佈地區

魏郡:漢高帝初置。相當於今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琅琊郡:秦統一六國,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縣域屬琅琊縣。漢承秦制,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晉省琅琊,隋復置琅琊縣;唐代又裁,境地歸膠州、諸城,此後廢置千餘年。丹陽郡:漢置丹陽(楊)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三國吳移治建業(今南京),隋滅陳後廢。煬帝又以蔣州(今南京)爲丹陽郡。

申氏-姓申的名人-申姓起名字-申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申」源出

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氏,以國名爲氏。據《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記》等所載,商末時,原姜姓封國在今河北省盧龍一帶的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境),後人居住在大河一帶。周宣王時,其族一部分被封於謝(今河南省南陽),建立申國,春秋初爲楚國所滅,後人以國名爲氏,是爲申氏。2、留在大河一帶未遷走的伯夷、叔齊後人渡過大河,移居陝西,稱爲西申,後稱爲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聯合犬戎攻周。後被秦所滅。其後人也以申爲氏。3、炎帝后人呂封於申地,這個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帶,今黃埔江就叫申江(戰國時楚公子春申君黃歇封於此地,申江改春申江,這是後來的事了),稱爲申呂。申呂建立申國,爲伯爵,稱申伯呂。後被楚所滅,後人以國爲氏,也是申氏。4、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申姓:①明時雲南永昌軍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②清滿洲八旗姓申佳氏後改單姓申;彝族阿牛氏,漢姓爲申。③今滿、蒙古、土家、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西)君長子,炎帝之後。父死時,遺命立三子叔齊爲嗣君,弟兄互讓,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舉兵伐紂,他和叔齊叩馬而諫,以爲父喪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嚴辭拒之,後經牧野之戰,商紂自焚,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齊避逃到首陽山(在今山西省永濟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後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後,便封伯夷的後裔在申建立申國。春秋初,申國被楚文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爲氏,稱申姓。他們尊伯夷爲申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由上可知,申姓發祥於今河南南陽一帶。春秋初期,申國很快就被強大的楚國吞併了,伯夷的後人很可能很快紛紛以國爲氏而姓申了。據許多學者判斷,先秦時代的楚國,有很多姓申的人士,大概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春秋戰國期間,申姓名人雲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驪、申蒯、申棖、申叔儀等,這些名人分佈於魯、鄭、楚、韓、晉、吳等國,表明當時申姓人已分佈於今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河北、江蘇等地。西漢時,申姓名人依舊甚多,有必要提一下的尚有櫟陽(今江蘇省溧陽)人申碭,蒼梧(今屬廣西)人申朔,表明此際已有申姓人入居祖國南端——廣西。此期至東漢,東海人見諸史冊的申姓有申鹹、申轉、申君,爲後期申姓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東漢末期,有申儀入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申姓發展史上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此期,申姓歷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陽郡開始形成,並逐漸昌盛起來,並有力的推動了涵蓋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申姓的發展。隋唐之際,申姓有一支由湖北遷居邵州(今湖南省邵陽),並有一支由丹陽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五代十國到兩宋,申姓族人已廣泛地分佈於今江蘇、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此際,已有申姓人遷居至今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清初,閩、粵一帶的申姓開始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東南亞及歐美等地。亦有豫魯一帶的申姓遷入東北。如今,申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兩省申姓約佔全國漢族申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

堂號

申姓的主要堂號有:“琅琊堂”、“法家堂”、“賜閒堂”、“忠裕堂”等。五、宗族特徵1、得姓歷史悠久。其得姓大約是在二千八百年前的上古時期。2、申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個老資格的名門著姓。春秋戰國時期即名人薈萃,爲他姓難以比擬。3、歷史上,申姓人濟濟多才。如列入《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兩代共有三十七名進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隸(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爲最多。共五名。

【申姓宗祠通用對聯

〖申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啓申國;望出琅玡。——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申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文武是憲;黃老爲宗。——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周宣王舅父申伯,爲賢卿士,在謝地築城,大臣尹吉甫作《崧高》詩贈他,有句:“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下聯典指戰國時思想家申不害,鄭國京地人,法家學派主要代表之一。韓昭侯時,任相十五年,使韓“國治兵強”。其學本於黃老(黃帝、老子的道家)而主刑名,即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加強君主專制。著有《申子》六篇。

安邦偉業;戡亂宏才。——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貴族申包胥,與伍子胥爲知交。伍子胥將要逃奔吳國時對他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他說:“你能顛覆楚國,我一定能讓它復興!”後來,吳國用伍子胥計攻楚國,申包胥到秦國求救,在宮廷痛哭七晝夜,水米不入口,終於使秦國發兵救楚。楚昭王返國賞功時,他逃避而不領受。下聯典指十六國時前秦奄地人申香,身材高大,多力善射,苻堅曾任他爲拂蓋郎。

狀元宰相;耆碩神仙。——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長洲人申時行,字汝默,嘉靖年間狀元,官修撰、吏部右侍郎,因文字受侍學士領翰林院事張居正賞識,被薦爲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宰相),後任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下聯典指唐代洛陽人申秦芝,相傳其母吞芝而孕,與玄宗同日生。隱居邵陽山修煉,玄宗夢中見他,命人畫出圖像去找。後來白日升仙。

〖申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霜添柏樹冷;氣指桂林寒。——唐·申堂栒撰申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爲唐代武進尉申堂栒詩句聯。申堂栒,丹徙人。

〖申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茅束悲歌於申後;蒲輪見迎於培公。——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周幽王廢申後,後作告哀詩,有“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句。下聯典指漢武帝嘗以蒲輪迎申培公入都。

〖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分來。——清·申涵光撰申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爲清代順治中恩貢生申涵光自題聯。申涵光,字孚孟,號鳧盟,永年人。少以詩名河朔間,與殷嶽、張蓋稱“畿南三才子”。絕意仕進,有《聰山集》等。

忠孝克全,名標青史;貞節不朽,詩載召南。——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申鳴,以孝聞名,惠王時官左司馬。大夫白公勝起兵反叛,劫持了申鳴的父親,申鳴說:“還不能爲早臣嗎?”於是,隨葉公打敗白公勝,父親也被害。楚王賞他時,他說:“食祿避難,我不算忠臣;爲國喪父,我不算孝子。名不能兩全!”自刎而死。下聯典指周代女子申女,許嫁後,因夫家輕禮違制,堅決不出嫁,守節持義,後被告而入獄,也不屈服。後作《行露》詩以表達心志,收入《詩經·召南》。有句:“雖速我訟(致我入獄),亦不女從(也絕不順從你)!”

通學得傳,洵聖門賢哲;文武是憲,實周家翰蕃。——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孔子的弟子申棖。孔子嘗言:“吾未見剛者,或以申棖對”。下聯典指周代賢卿士申伯。爲宣王的母舅。

室書四知,黎庶扳轅共挽;年登八表,天子加璧相迎。——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魏郡人申徽,字世儀,歷官大行臺郎中、河西大使、都官尚書、右僕射、襄州刺史等。爲政謹慎廉潔,曾畫東漢名臣楊震像,並書其“四知”(參見楊氏聯),一併懸掛於寢室,用來自戒。從襄州離任時,吏民扳轅相送數十里。下聯典指西漢魯郡人申培公,今文詩學“魯詩學”的開創者。少年時,跟從齊人浮丘伯學《詩》,文帝時立爲博士,傳授“魯詩”,後歸家,從各地來跟他學習的弟子千餘人。武帝時,他已八十多歲,武帝派人安車蒲輪(在車輪上裹蒲,以減少震動),束帛加璧(帶上帛和璧),請他入都,拜太中大夫。

家族名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