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中國文論經典何以題名“文心雕龍”?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現代中外著名學者對《文心雕龍》評價大都從中西比較的宏觀角度出發:如魯迅先生《論詩題記》所說:“篇章既富,評騭遂起,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里士多德之《詩學》。解析神質,包舉洪纖,開源發流,爲世楷式。”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龍創作論·八說釋義小引》指出:“像《文心雕龍》這部體大慮周的鉅製,在同時期中世紀文藝理論專著中還找不到可以與之比肩的對手。”日本學者國原吉之助也如是說:“我無法忘記剛剛開始翻閱《文心雕龍》時所感到的驚訝。與之相比,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賀拉斯的《詩藝》等西歐古代文藝批評或文學理論著作頓時黯然失色。”

中國文論經典何以題名“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書影(資料圖圖源網絡)

劉勰爲何要撰寫《文心雕龍》呢?他在《序志》篇說:

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採之。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聖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而去聖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於要。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

劉勰在孔子偉大精神的感召和啓示下有了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從而選擇了論文學,既是弘揚孔子思想宗旨的需要,也確信在這一領域自己能超越前人,足以“立家”。聯繫到全書首篇《原道》說:“文之爲德也大矣”;“夫子繼聖,獨秀前哲……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引“《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可知他強調以聖賢著述爲楷範的文章寫作在思想教化上有無可替代的功用。用當今的話語說,就是好文章能爲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文心雕龍·序志》爲全書的序,介紹這部經典的命名、立意、寫作動機、結構體系和立論原則。開篇就解釋以“文心雕龍”題名的緣故:

夫“文心”者,言爲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騶奭之羣言雕龍也?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製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稟性五材,擬耳目於日月,方聲氣乎風雷,其超出萬物,亦以靈矣。

在古代,人們以“文章”(美的文辭)爲文學作品,即以美文爲文學的觀念。古人意識中,心是主思維的器官,是情性所本、智慧和創造力的淵藪。《序志》直言所謂“文心”就是“爲文之用心”:作家心靈(情感智慧)的.藝術展示。以“文心”題名,盛讚“心哉美矣”,指出人類具有“超出萬物”的靈慧和美的創造力。聯繫到《原道》篇稱人是宇宙智慧集中體現的“天地之心”、爲萬物“性靈所鍾”,充分顯示人在智慧創造上有睥睨萬物的高度自信。“豈取騶奭之羣言雕龍也”的反詰進一步強調,文章之美何止是言辭雕飾呢!顯而易見,其核心乃是人的情靈之美。

“文心”的意涵值得玩味:“心”人所共有,“文心”是文章的、更是作者的。“心”指情感、精神意志和靈慧而言,既是作家文美之所生所在,也是無數受衆被文美感化、塑造的心靈。在《序志》篇,也是全書末尾劉勰說:“文果載心,餘心有寄。”凸顯了從事著述的價值、社會意義,也即作家以情志和思維創造實現的永恆生命價值。

“心”美內蘊於中,“文心”有作家的個性,美的追求會不斷在精神層面發展和有所創穫,因此造藝的取向不一,境域也會不斷拓展、提升和豐富、深化。美在“文心”既可免除“美偏於外在形式”的誤解,也表明美的追求與創造豐富多樣和永無止境。

“文學”作爲藝術的一個門類,是西學東漸以後日本學者從西方理論中移植並命名的。“文學”一詞源出中國,古籍中它也有用爲“文章寫作”之處,但最初和後來古所謂“文學”多與“學”(學術、典籍的瞭解運用)相聯繫。於是近代有中國學者指出,今所謂“文學”是一門藝術,而非有關文章的學術(就如音樂藝術、繪畫藝術、雕塑不能稱之音樂學、繪畫學、雕塑學一樣),稱謂並不恰切。古人的意識中大抵是以美文(文章)爲“文學藝術”的。

《文心雕龍》雖未直接給文學定義,一系列經典性表述已展示了傳統文學觀念。以美文爲文學最簡明地道出了文學的基本特徵:它是藝術,它是美的;而文學美的創造是以語言文字作爲載體(或稱媒介),這是文學與其他門類藝術的區別所在。比起現代一些理論家偏於繁瑣和欠確切的定義來,以美文爲文學也許是最本色和簡要的概括——若說“文學就是人學”的話,其他藝術難道不是人學嗎?說文學的特點是倚重想象、抒發情感、塑造形象,何止文學,哪一種藝術不倚重想象和感情呢?美的內涵和外延遠比形象寬泛!比如有文采的理論話語、寫得漂亮的應用文有時很難說在“塑造形象”,但通常可以說它們是有文學性的。

稱謂“文學藝術”已約定俗成,如今似無必要作出改動;然而對這門藝術以“文”(語言文字)爲傳達媒介和載體的特點,今後的理論思考中應予更多關注,考究運用以表意爲第一屬性的漢字作爲記錄符號的語言寫成的詩文之時,就更有必要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