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古代發明之水排

本文已影響 2.52W人 

中國古代總是不缺乏好的發明和資深的發明家,有些發明甚至沿用至今,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水排”這個工具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那古代發明家又是怎麼發明水排的呢?

古代發明之水排

據歷史記載,發明水排的是個叫“杜詩”的東漢發明家,也是位東漢官員,光武帝時,爲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機),這個水排是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如今某些地方也還在沿用。

王幀《農書》對此發明過程進行了詳細記載:

“其制,當選湍流之側,架木立鈾,作二臥輪;用水激下輪。則上輪所用弦通繳輪前旋鼓,棹枝一側隨轉。其棹枝所貫行桄而推輓臥鈾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隨來去, 揙冶甚速,過於人力。”

這段原籍的意思是:做水排,首先選擇湍急的河流的岸邊,架起木架,在木架上直立一個轉軸,上下兩端各安裝一個大型臥輪,在下臥輪(水輪)的輪軸四周裝有葉板,承受水流,是把水力轉變爲機械轉動的裝置。

然後,在上臥輪的'前面裝一鼓形的小輪(“旋鼓”),與上臥輪用 “絃索”相聯(相當於傳送皮帶)。

最後,在鼓形小輪的頂端安裝一個曲柄,曲柄上再安裝一個可以擺動的連桿,連桿的另一端與臥軸上的一個“攀耳”相聯,臥軸上的另一個攀耳和盤扇間安裝一根“直木”(相當於往復杆)。

這樣,當水流衝擊下臥輪時,就帶動上臥輪旋轉。由於上臥輪和鼓形小輪之間有絃索相連,因此上臥輪旋轉一週,可使鼓形小輪旋轉幾周,鼓形小輪的旋轉又帶動頂端的曲柄旋轉,這就使得和它相連的連桿運動,連桿又通過攀耳和臥軸帶動直木往復運動,使排扇一啓一閉,進行鼓風。

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從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由此可見古代發明家對自然生物界的認識和利用程度愈來愈成熟。

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

南陽人稱讚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不僅如此,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這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理應驕傲的地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