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背影》優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通用18篇)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性語句,進而梳理文章意脈。

2、體會文中深沉的父子親情和作者複雜且變化着的情感,理解這種“並不默契的愛”。

3、領悟作者的寫作動機和隱意。

4、體會散文的語言風格和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性語句,進而梳理文章意脈。

2、體會文中深沉的父子親情和作者複雜且變化着的情感。

教學難點:

3、領悟作者的寫作動機和隱意。

4、體會散文的語言風格和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醞釀情感(3—5min)

插入圖片

先請同學們看圖說話,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父子倆火車站依依惜別)

到底是不是如同學們所講的故事一樣呢?作者又爲什麼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呢?讓我們帶着問題和好奇心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去一探究竟。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通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

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卸(xiè)奔喪(sāng)狼藉(jí)

簌簌(sù)典質(zhì)賦(fù)閒

頹(tuí)唐瑣(suǒ)屑(xiè)揀(jiǎn)

差(chāi)使勾(gōu)留(liú)攙(chān)

蹣(pán)跚(shān)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浦口送別】

本文的文眼或線索是什麼?【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全文幾次提到父親的背影?分別是什麼時候的背影?你能不能分別給這幾次的背影命個名?

【四次:點題的背影①,買橘的背影⑥,惜別的背影⑥,思念的背影⑦】

三、再讀課文,感受深情

1、默讀2---5段,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感受到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父子常分離;祖母去世;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變賣典質(禍不單行,經濟拮据,心情沉重,家境慘淡窘迫)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對兒子的關懷,寬慰,樂觀)

借錢辦了喪事(孝順);喪事完畢,

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有責任心,堅強,樂觀向上)

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關心和愛護兒子,不放心)

忙着和腳伕講價錢(勤儉持家,

他送我上車,給我撿定了一張靠車門的椅子。(細心,對我的關心無微不至)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細緻入微,殷切的關心)】

2、當時的作者心中父親的形象是怎樣的?

【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講話不漂亮、不靈活)

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囉嗦、嘮叨、讓我反感)】

3、品析父親的語言: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他心甘情願自己費點事兒,艱難的穿過鐵道去買橘,讓兒子受用。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進去吧,裏邊沒人。”

【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全文共提到四次背影,作者着重刻畫的是哪一次?

【第六段,買橘的背影】

重點賞讀第六段,勾畫描寫父親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言語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

父親的身材:胖(爲下文買橘不便做鋪墊)

父親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家境樸實,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身材不便,腿腳不便)

攀爬的動作:探、穿、爬、攀、縮、左微傾(行動艱難,吃力)

回來時的心情:輕鬆

【父親對兒子強烈又深沉的愛,化作行動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父親眼中,能爲兒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是開心的,是不求回報的愛。】

第六段父親爲我艱難買橘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深深地感動着我們,如此細緻動人的描寫可是用了什麼絕妙的修辭手法?

【沒有。只是用質樸語言描繪。

白描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用最質樸而流暢的語言描繪最扣人心絃的情感。】

望父買橘時與作者之前對父親的的態度與情感是否發生了變化,變得如何?從哪裏可以看出?

【望父買橘的感動之淚+與父分別愧疚之淚+別後的思念傷感之淚

感動、傷感、愧疚、自責…..】

“唉,我現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聰明瞭”“聰明”結合上下文語境,應理解爲“糊塗,不懂事”,實爲反語,如今理解了父愛後對當時的自己不懂父愛的愧疚與譴責。是作者感悟父愛的情感變化過程的重要線索。

四、體味情感,理解感悟

“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父親不與兒子斤斤計較,心懷寬廣】

如果我把這句改成“只惦記着我和我的兒子”,好不好?

【不好,不能夠突出我的父親不但惦記我,而且還惦記着我的兒子。】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第一句“我身體平安”,身體好好的,最後一句爲何又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父親依舊報着平安,可是又不得不把真實的狀況告訴兒子,否則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他會難以接受的,所以最後又寫了一句“大去之期不遠矣”。體現出了父親對孩子的那種舐犢的情懷,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

課外補充:

①“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

②1928年秋日的一天,在揚州東關街仁豐裏一所簡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樓父親臥室,送給父親朱鴻鈞先睹爲快。此時的父親已行動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帶上老花鏡一字一句誦讀着兒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誦讀時,父親的兩眼老淚縱橫,手不住的顫抖,但讀完後,昏黃的眼珠卻放射出光彩。他明白兒子讀懂了自己過去對他的關心,朱自清父子的矛盾也得以緩解並消逝,父親是帶着滿足的微笑去世的。

五、總結、感悟、提升,有感情的大聲朗讀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強烈而深沉的,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和思念也是真摯的,濃濃的父子深情卻並不是那麼默契的,雖想表白卻又不善表達或者羞於表達。看似偶然的一次送別、一個背影,其實是父子間晦澀的愛的必然表達和表現形式。

人無完人,也許我們與父母間有分歧或者隔閡,讓彼此煩惱,但是我們要始終銘記,他們愛我們。也許你和父母之間有各種矛盾,但是你要堅信,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調味料,彼此的愛是能夠化解一切誤會和矛盾的神器。

最後,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讀出那濃情的愛。

六、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思考題。

2、《背影》與《春》的語言風格截然不同,你更喜歡哪種?爲什麼?

板書設計:

背影朱自清

點題的背影

買橘的背影深沉的父愛

回憶的背影深切思念

惜別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詞語,把握課文內容。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細節描寫,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味父愛的偉大,懂得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學習重點:

抓住細節描寫,品味語言。

學習難點:

通過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感悟深沉偉大的父愛。

學習方法:

誦讀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問點撥

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一課時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父母的愛已經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但同時,還有很多學生對父母的愛習以爲常,缺少一顆感恩的心,本文可以引導學生回味生活、反思自己,讓學生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細節中體會關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音樂電視作品《父親》。

我們看到的這部音樂電視作品叫《父親》,演唱家劉和剛借這首歌唱出了父愛的偉大,唱出了一個兒子感恩的心。今天,在音樂之外,我們再來藉助文字感受濃濃的父子之情,感受文字和寫作的魅力,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背影》。(板書)

二、預習檢測

爲了更好地賞析文本,我們首先要掃清文本的閱讀障礙,看一看大家對字詞的掌握情況。請看大屏幕,在練習本上寫出你認爲對的正確答案。請兩名同學上黑板寫。

交xiè(卸)奔喪(sāng)

狼jí(藉)簌簌(sù)

fù閒(賦)頹唐(tuí)

cǎn淡(慘)瑣屑(xiè)

pánshān(蹣跚)妥帖(tiē)

shì淚(拭)差使(chāi)

同位互相批改、全班交流,齊讀。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沒有了閱讀的障礙,我們便可以更貼近地跟隨作者再次回到父親的身旁,請靜靜地默讀課文,讀完後思考,這是一篇寫父親的文章,文中寫了有關父親的什麼事情?作者爲何以“背影”爲題?

明確: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別兒子。“背影”是課文記敘的內容,作者借“背影”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背影”還是課文的線索。

2、“背影”是課文的線索,全文共寫了父親的幾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明確、板書:

憶別

寫現

四、深入閱讀、品讀父愛

1、對背影的四次描述中,哪一次寫得最詳細?

明確:第二次,望父買橘的背影。

2、看到父親的背影,“我”怎樣了?一件普通的小事爲什麼會讓我有這樣的感受?

請細讀文章第六段,即重點描繪父親背影的部分,抓住各個細節描寫,感受父愛的偉大。

明確:語言描寫——“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由此介紹本文的背景:“在過去的日子裏,不要說幾個橘子,就是金橘子、銀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時的父親已是負債累累,囊空如洗,這一堆硃紅的橘子便不同尋常了。”

動作描寫——“蹣跚”、“探”、“攀”、“縮”、“傾”。

“父親是一個胖子”,滄桑、體胖的父親做力不勝任的事情,即使再難也心甘情願,從這裏我們體悟到了父愛的偉大。

外貌描寫——“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背景介紹:“父親一方面爲服孝,一方面是由於把他所有的貴重衣物全部變賣了,但父親卻在這樣的情況下,給自清定做了一件紫毛大衣,並親自爲他鋪在座位上,以期抵禦北國的風寒。”

3、你理解作者和父親了嗎?你能帶着感情、帶着對父愛的理解讀一讀這一段文字嗎?

請幾名同學朗讀,老師點評、指導。

老師示範朗讀。

五、合作探究、感悟父愛

朱自清從父親的背影中讀懂了偉大的父愛,其實,父親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再次瀏覽全文,看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濃濃的父子之情?(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明確:第四段,父親要親自送行。在當時的情況下,父親有巨大的生存壓力,但兒子在他心中高於一切,他唯恐兒子在路上有什麼閃失。

第五段:父親親自爲兒子做一切事情,包括講價錢、挑選座位、鋪大衣、囑咐兒子。

看到這一切,作者是怎樣想的?現在回憶起來又是怎樣想的?

“我心裏暗笑他的迂”,“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對自己的自責、自嘲,嘲笑自己當時對父親的不理解,表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

第六段:語言描寫——“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裏邊沒人。”

父親時時刻刻惦念兒子旅途平安,對於離別依依不捨,兒子是父親永遠的牽掛。

“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心裏很輕鬆似的”。

父親也要出行,但是那些橘子父親一個也捨不得吃,全部留給兒子在路上解渴。爲兒子買橘子雖然辛苦,但是心裏卻輕鬆了許多、放心了許多。

六、聯繫生活,分享感受

1、我們在文章的各個角落都讀到了父愛的身影。在這裏,父親的背影化成了一座雕像,永遠地刻在了作者的心裏,父親的背影也化成了一座燈塔,照亮了千千萬萬顆赤子之心。朱自清的弟弟朱國華在《朱自清寫〈背影〉的背景》一文中寫到:“1928年,我家已搬至揚州東關街仁豐裏一所簡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爲快。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着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父親在看到《背影》的幾年後,便去世了。”

父愛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板書)

憶別

父————愛————子

寫現

還好,在父親的有生之年,朱自清借這篇文章表達出了自己對他的愛、對父愛的理解。雖然朱自清在以後的回憶錄中曾經說到“在對待父親的行爲方式上,我有許多後悔的地方。”

2、我想很多同學在剛纔的閱讀和分析過程中,已經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父親,那麼,想一想你和你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講一個讓你難忘的瞬間,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請幾名同學講述,老師點評。

七、我筆寫我心

時間關係,我們不能讓每一位同學都站起來說,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情感,請認真地觀察生活,仔細地回味,學習本文,寫一寫你的父親,作爲今天的語文作業。

八、課堂小結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說過“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音樂巨人貝多芬也曾經說過“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於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你的學業,並努力奮發以期成爲一個誠實而傑出的男子漢。”同學們,爲了我們自己,爲了不辜負我們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爲了這份愛,讓我們努力,做一個讓父親驕傲的孩子!

板書設計:

憶別

父————愛————子

寫現

教學札記:

這節課基本完成了預定的學習目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學設計注重了學生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訓練。學生從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深沉的父愛,也讀懂了“感恩”二字。不足之處是老師苛求了環節的完整,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相比之下,老師的引領就有些多,學生自己思考的長度和深度就略顯不足。還需要讓學生對這些樸實的語言繼續“咀嚼”,繼續深挖文本。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3

《背 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啓示。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2、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3、樸實的語言風格。

4、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蒐集有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父愛。

2、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我國著名畫家靳尚誼的代表作《父親》,配以背景音樂。) 面對這樣一位蒼老而可敬的父親,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他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不由得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值得我們尊重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讀時劃出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a.學生思考:本文寫了件什麼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寫父親與我惜別的深情,所以勾留南京等不重要的就略寫。)這篇文章主要寫誰?我?父親?我和父親之間?我的家庭困難?(——明確主要人物,文題爲背影,寫的是父親的愛子之情。)請找出本文的文眼。這是文章總寫的一句話。(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現在開頭或結尾。——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對錶現父親的愛有何作用?(—a:祖母死了b: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設置慘淡環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爲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文中一共寫了父親幾個背影?其中寫得最詳細的背影是在什麼情況下見到的?(——<1>惦記背影(思念父親)<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3>惜別背影(父子分手)<4>再現背影(別後懷念))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體現了我什麼感情變化?(——a: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b:感動之淚:望父買橘,c:不捨之淚:父子離別d:傷心懷念之淚:再現背影,淚光瑩瑩------傷心、感動、不捨、思念、同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到懷念)

b.分析文章思路:初步引導學生對文章層次結構的把握

(一)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可以以時間爲依據劃分結構。就記敘的順序來說文章採用倒敘的手法。

一(1)開篇設疑——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二(2-6)回憶往事——引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中心是回憶往事),可分3層:(1)別時家境(悲涼氣氛)

〈2〉細心關照(鋪墊背影)

〈3〉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一件事一個層次)

三(7)別後思念——再現背影,(別後懷念)

(中心是別後思念。)可分3層(1)思念父親的頹唐

〈2〉思念父親的傷懷

〈3〉思念父親的來信,敘述我的傷心(從句子之間的關係劃分層次)

關係:因頹唐而傷懷(1--2)/父親來信是出於頹唐,傷懷之情/我因傷心愛父而落淚。

(二)通過劃分結構,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是什麼?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父子深情。線索是背影

c.四人小組交流以上問題,朗讀感人的句子。

d.交流感人的句子。(請幾位學生朗讀自己認爲最感人的句子,並就此發表簡單的評述)

明確:本文寫了父親爲我送行並爬月臺爲我買橘子這件讓我終身難忘的事情,抒發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及兒子對父愛的感念之情。

補充材料

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於樸素中見豐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氣息。《背影》《春》《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秦淮河》。。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他五歲入私塾,18歲中學畢業,考入北大,22歲畢業於北大,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這篇《背影》是他在清華任教時回憶在北大讀書時的事。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課文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1917年,父親朱鴻均(任徐州菸酒公司局長)被解職,朱家“禍不單行”,祖母又去世,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借錢辦完事後,又變賣典質還債。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然而父親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下,卻沒有怨人尤天,而是一如既往地關愛自己的兒子。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做爲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作者的家庭,因着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爲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研讀賞析(上)

一篇平中見奇的散文精品。篇幅不過一千五百字,寫的是父親送兒子上火車,給兒子買水果這樣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語言,但是,讀着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現的那種父親對兒子至親至愛的感情所深深打動。

學生速讀文章,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對提出的問題篩選、整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思考問題是否有價值。

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將思考題逐漸引導到以下方面:

a.既然文章寫的是人間至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爲什麼不以“父愛”爲題?

b.聯繫作者的經歷,說說當年的“我”和寫作文章時的“我”感受有什麼不同。作者對父親的體貼關懷是不是理解呢?不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對父親的不理解?(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作者在本段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方法,表明事後醒悟時的自責。請同學們找出這樣的句子。(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太聰明”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的意思,因爲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爲而不能到體貼父親的心情。

c.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描寫四次父親背影的情形,你認爲哪一次爲描寫重點,爲什麼?

全班深人討論,逐漸明確:

a:作者以“背影”爲題,非常明顯的突出了“背影”,開頭一段就說“難忘父親的背影”,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題目的懸念會使讀者集中注意力探詢父親“背影”的含義。如果改成《父愛》,則會顯得文意太過直白,沒有深度,缺乏內涵。

b.朱自清那一年20歲,北京大學的學生,寫文章時28歲,清華大學的講師。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兩個年齡,所以對父愛的感受也迥然不同。“太聰明”就是半生半熟的狀態,真正成熟了纔是真聰明,一真聰明才能理解父輩的行動方式,不去計較父輩的行動方式,才能真正感受父愛。

c.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籠罩全文。(點題的“背影”)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7詳細的描繪,這是本文的重點。父親肥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邊爲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買橘的“背影”)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濃濃的離情別緒油然而生,不禁又掉下淚來。(離別時的“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呼應文章的開頭。(思念中的“背影”)或淚光

大意說對即可,不必強求學生的說法一致。

明顯可以看出第二次是重點,因爲整個過程當中,這一刻是父親最費勁的時刻。

■教師小結(可拓展延伸)

本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能用簡潔的文字傳達出無限深情,其實最好的已經並且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還沒有留心體會。請大家用心觀察生活中的簡單之美,由此發現人世間最普遍的而又最爲珍貴的美好感情,增進大家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兩個對父母親做法由不理解到理解的事件。

■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背誦文章第六段。

《背影》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細節,感受親情。

2、會語言的特點,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3、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的情感活動,從而培養珍愛親情的情感,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研讀賞析(下)

賞析“背影”描寫,理解父子深情。

a.反覆朗讀第六段,多媒體展示問題組。

◆認真閱讀,劃出描寫父親穿戴和動作的詞語,完成下列填空練習。

我看見他戴着——,穿着黑布——,——地走到鐵道邊,慢慢——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着上面,兩腳再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

◆這裏,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着:(讓學生齊讀課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爲什麼作者要細緻地描寫父親的穿戴?(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爲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描寫父親的穿着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蹣跚”形容了怎樣的狀態?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這個詞,並想一想,作者爲什麼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作者又寫了什麼?(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動作描寫)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爲何用“攀”不用“抓”?(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用“縮”字有什麼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這時,兒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緒?說說你的理解,儘量用一個詞概括。(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終於瞭解父親愛心的過程。淚水中交織着感激、心疼、愧疚等思緒。)

◆下面兩句看似平淡的描寫卻蘊涵着父親的深情,說說你的理解。

將橘子一股腦兒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爲兒子做了一件事,感到欣慰和滿足。故作輕鬆,以寬慰兒子。)

b.四人小組談論,教師巡迴並參與。對學生的理解教師要予以肯定,以此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再讀課文,體會語言。

a.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畫出文中父親所說幾句話,學生朗讀課文。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麼?(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啊!)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爲什麼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後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這是一個對兒子充滿無限愛意父親)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爲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擔心橘子買來之後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於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爲兒子想得周到。)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麼得體貼入微啊!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對兒子充滿關愛之情)

◆“進去吧,裏邊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催促兒子回車廂去照看行李,事事爲兒子着想。)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b.四人小組討論,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學生大意理解即可。

c.全班交流,一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明確:

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揭示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作者在此時寫出以上文字,可見他深切地理解了父愛。

再次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方法

我們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爲主。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等等,本文的作者爲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適當予以肯定)

討論後明確: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有很多,作者也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所以這張“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愛!”

體驗與反思

你有沒有過和作者相同的體驗,請談談你當時的反應和心理活動。

鼓勵學生坦誠敘說自己與父母之間曾經有過的不理解與矛盾,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達成增進學生與父母理解、溝通的目的。

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啓發?

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並可鼓勵學生把這些話回家說給父母聽,達成雙方的共同理解。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請大家在享受親情的同時,珍惜它,回報它,讓我們一生都沐浴在濃濃的親情中。請同學們和我一起隨着這首《懂你》再次品味親情,讀懂親情。

在歌聲中結束全文,多媒體展示《懂你》的畫面。

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四)。

把你學過這篇課文之後最深切的感受說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背影

沉重背深

蹣跚沉

艱難努力影的

五句話--——————語言樸實--————→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自主學習

1.佩弦散文家《蹤跡》《背影》《歐遊雜記》

2.chāiyūsùzhùtuíxiè

3.躊躇:猶豫。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心裏傷悲。

瑣屑:細小的事。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起路來搖擺的樣子。

勾留:逗留。不能自已: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情鬱於中:情感積聚在心裏。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頹唐:衰頹敗落。

4.(1)文章四次刻畫背影:文章開頭惦記背影;刻畫背影(望父買橘),重點刻畫此次;惜別背影(父子惜別);結尾再現背影(別後懷念)。

(2)重點刻畫的是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合作研討

1.(1)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祖母去世,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2)在這樣禍不單行的日子,父親再三考慮,還是送兒子,愛子之情令人感動;腿腳不便,動作艱難,爲兒子買橘子之後顯示出輕鬆。讓我們讀到了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這些都讓人感動。

“這時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表現出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深深的愛。這些地方都令人感動。

2.①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奔喪流淚——傷心的淚)

②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③等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又來了。(父子惜別——依戀的淚)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讀父來信——懷念的淚)

3.第一問:開篇點出“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文章結尾,兒子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第二問:文章首尾呼應,使內容更爲完整,結構更爲緊密,引起讀者的共鳴。

課堂目標達成

1.藉躊掂chùshāntuí

2.(1)瑣屑(2)情鬱於中(3)蹣跚

3.(1)反語用法,表示糊塗、愚笨。不好聽。(2)反語用法,表明“我”現在的自責、懊悔,意思是“太不聰明瞭”。

課後鞏固提升

1.(1)動作描寫

(2)說明父親連走平地都是蹣跚而行,可想而知他上下月臺就更艱難了。22

(3)既怕引起父親的傷感,又怕車內人笑“我”軟弱幼稚。

(4)動詞:攀、縮、微傾。作用:這一連續的動作描寫,細膩而簡練,寫出了父親吃力而且努力翻越月臺的情形,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和愛護之情。

(5)表現了作者對父親依戀不捨的感情。

(6)三句話。分別是:“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裏面沒人。”表現了父親寬厚少言、滿懷慈愛的品質。

2.示例:父親手中拽着飄蕩於天空的風箏的那根線

第二課時

自主學習

1.背景: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慘淡。認識:父親在艱難境況中對兒子仍深深地關愛着,表現了父愛的偉大。

2.最能體現父愛的句子:父親的四句話,買橘子時的動作,第四自然段。

合作探究

1.這些與背影沒有關係或關係不大,與文章要表現的父愛沒有關係,所以只一筆帶過。

2.這幾個自然段好象和背影沒有什麼關係,但我們體會一下這兩段中暗淡的氣氛、悲涼的環境就不難明白,即使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爲兒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做得那麼認真,那麼竭盡全力,什麼災禍、勞累,全都置之度外。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背影便不同平時的背影,更能顯示父愛的崇高。爲後文刻畫父親的背影做鋪墊。

3.(1)比較欣賞這種觀點。文中寫父親“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寫父親爬月臺時“吃力而努力”的形象,尤其是“努力”之狀,雖艱難卻心甘情願,感動了兒子,也感動了讀者。因而留在讀者心目中的印象最深。

(2)比較欣賞這種觀點。父親處處把兒子看做小孩,什麼事都替兒子辦妥帖,如文中“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是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而“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可見父親對兒子呵護有加,心細得甚至超過母親,這就是父愛、母愛的無私動人之處,不求回報的感人之處。

(3)比較欣賞這種觀點。父親的外表是不美的,如文中“父親是一個胖子”“戴着黑布小帽,身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爬上爬下的動作是笨拙的,如文中“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描寫,都表現出父親的行爲既不漂亮又不實用,越是如此越反襯出父親的內心之美和愛子心切。

拓展探究

“背影”是文章的線索,體現了父子情深的主題;“背影”的表現角度新穎獨特,所以以“背影”爲題較好。以“回憶我的父親”或“浦口別父”爲題只能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堂目標達成23

1.“光景”的意思是“境況,狀況,情景。”另外的意思有:①風光景物;②一般的情況;表示大約的時間或數量

2.(1)“最”寫出父親背影在頭腦中的印象很深。

(2)寫出父親爲我忙這忙那的情景。

(3)寫出父親囑咐茶房次數之多,表達父親對我單獨出門不放心的心情。

課後鞏固提升

1.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進去吧,裏邊沒人。

——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處處爲兒子着想。

2.A3.C4.D5.A6.C7.A

8.因爲盡到了父親關懷照顧兒子的心意,表現出了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子之情,所以感到很輕鬆。

9.再三、終於、躊躇、躊躇、終於、兩三10.D

11.敘述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5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這篇文章一發表,立刻轟動文壇。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有人認爲:“要談五四以來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談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現代散文六十家札記》)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國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期。文中寫家境的“慘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人民生計的艱難。《背影》寫的是家庭的平凡瑣事,以質樸無華的語言表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背影》這篇著名的紀實散文,多少年來一直被選作語文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它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深深的打動讀者,在於它充滿了親子之愛,這是個永恆的主題,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其次,這篇散文構思的角度不同一般,語言文字平平實實,字裏行間滲透着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新授課;

2、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裏放《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檢查預習

一、字

1、字的讀音。

簌簌();賦閒();躊躇();頹唐();箸();蹣跚();妥帖();惦記();晶瑩();迂()。

2、給多音多義字注音並組詞。

奔;喪;禁;差。

3、區別下列字的字形字音。

卸;傾;拭;瑣;御;頃;試;鎖;藉;賣。

二、詞語

籍;買。

1、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禍不單行;變賣典質;光景;慘淡;頹唐;聰明;漂亮;迂;蹣跚;觸目傷懷;不能自已;情鬱於中;瑣屑;箸;大去。

2、理解運用詞語

禍不單行;狼藉;光景;慘淡;聰明;變賣;典質;躊躇;頹唐;漂亮;蹣跚。

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它以爲線索,表現父親的。

二、本文幾次寫到“背影”?各在什麼地方?

三、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

1、聽錄音朗讀。

2、父親爲什麼要買橘子?

3、根據課文填空。

4、哪些語句描寫了父親的外貌?哪個詞表現了父親身材的特點?哪個詞表現了父親步履的特點?“蹣跚”什麼意思?請你學一學“蹣跚”的樣子。

5、哪些語句具體地寫出父親“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這一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描寫方法?

6、“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兩個“怕”,各怕什麼?

7、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父親真的“很輕鬆”嗎?

8、父親送兒子上車,前後只說了四句話,請把這四句話找出來。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

9、歸納:寫父親的背影的目的是?歸納段意。

10、寫父親的4次背影中,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最詳細,爲什麼?

擴展遷移

1、有人認爲,父親年紀大了,身體“肥胖”而又步履“蹣跚”,買橘子讓兒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嗎?但他卻非自己去不可,這不是一種溺愛嗎?對此你怎樣認爲?

2、有人說:“一個20歲的大男孩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麼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請與大家討論。

3、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着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裏,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4、介紹並聽歌曲《天亮了》。

今天我們要佈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同步練習

●活動與探究一、說話訓練用口頭片斷作文形式完成下面訓練。

1、你有過對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每個人都最熟悉親人的特徵了,想好一段話,說說你的一位親人的特徵。要懷着真摯深厚的感情說。

3、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今天該不該發揚這種美德?爲什麼?要求:要說得實實在在。把“爲什麼”說清楚。

二、寫作練習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了你?這件事的經過怎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綜合能力測試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粗字注音。

1、交卸()2、狼jí()3、妥帖()

4、tuí唐()5、瑣xiè()6、晶瑩()

7、躊躇()8、pánshān()

二、根據所給的拼音,爲下列多音字組詞。

1、差:chāi()chā()chà()

2、喪:sāng()sàng()

3、禁:jīn()jìn()

4、奔:bēn()bèn()

5、柵:zhà()shān()

三、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2、情鬱於中()

3、觸目傷懷()4、舉箸()

四、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________

2、悽慘暗淡,不景氣。________

3、看到心裏感到悲傷。________

4、感情聚積在心裏不得發泄。________

5、細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連發生。________

五、選詞填空。

1、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爲了喪事,一半爲了父親賦閒。

A、慘淡B、悽慘C、暗淡

2、父親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頗躊躇了一會。

A、牢靠B、妥帖C、可靠

六、選擇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A、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點描寫了父親離開車站時的“背影”。

C、《背影》一文開始寫“背影”,指出最難忘的就是父親的背影。但後面展開寫家庭情況,跟主題沒有關係。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刪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現了父子之間相愛相憐的真摯情感。

七、閱讀並回答文後問題。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_______(a、走b、跑c、跳d、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_____(a、抓b、揪c、攀d、握)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甲]我趕緊拭乾了淚。[乙]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丙]

1、在文中兩個空缺處選詞填空(只填序號)。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句話是從原文中抽取出來的。根據上下文意,這句話應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處(只填序號)。

3、寫送子上車時,父親對兒子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話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心情是()

A、怕兒子力氣小不堪重負,便由自己外出張羅,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理解。

B、怕給兒子添麻煩,便由自己去買橘子,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C、怕兒子年輕氣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擔心。

D、怕兒子無知受騙,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

4、“我趕緊拭乾了淚”的原因是()

A、怕父親因“我”流淚而傷心。

B、爲自己這麼大還流淚而羞愧。

C、怕父親說“我”不堅強。

D、怕別人笑“我”幼稚。

5、“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這句話從哪兩方面描繪父親的形象?答案正確的一項是

()

A、外貌心理。

B、動作語言。

C、外貌動作。

D、語言心理。

6、聯繫全文看,多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A、表達對父親的深摯的懷念。

B、表達了對父親非凡經歷的讚歎。

C、表達了對父親自暴自棄的惋惜。

D、表達了對父親碌碌無爲的感慨。

1、chāisāngjítuǒchóuchúzhà2、DA、帖—貼B、鉤—勾C、螢—瑩御—卸3、DA、典—當B、頹唐—失意的樣子C、光景—情形、境況4、①√②×③√④√

(一)1、dc2、丙3、B4、A5、C6、A

(二)背影

①那年我才九歲,在村小上三年級。村小條件簡陋,有的只是粗糙的桌椅、佈滿傷疤的黑板,以及永遠關不牢的門扉;供電也極不正常,這就使得那盞六十瓦的白熾燈泡常常很長時間地不能盡職。那時的孩子倒也懂事,知道上課的時候該規規矩矩地坐着聽講,偶爾的樂趣,便是能夠從高過頭頂的狹窄的窗戶裏瞥見一角藍藍的天空了。

②教我們數學的老師姓徐,是個有二十餘年教齡的老教師。由於勞累的緣故,他的背過早地駝了,而且患了病,看上去蒼老而乾癟。那是期中考試的前夕,徐老師正上着課,電又停了,教室裏一片昏暗。他看了看天,吩咐將凳子搬到室外去。

③天邊紅彤彤的一片,絢麗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徐老師將一塊小黑板支在課桌上,讓我們依照在教室的順序坐好,便開始講述未完的課程。

④過了一會兒,他背轉身寫板書。擡起手臂的剎那,夕陽在他身上碎成了零星的光斑。套在老藍色中山裝裏的乾癟的身子似乎不再那麼刺目,而他佝僂的腰部更彎了,突露出高高顴骨的頭部幾乎與肩相平,雜亂的白髮被深秋的風吹得根根直立起來。他埋着頭列算式,忽然的我便有一些錯覺,不知是他融進了黑板中,還是黑板融化了他,這四周的一切是那麼寧靜而美麗。

⑤倏地,他彎下腰去,喉嚨口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旋即一大堆沉悶的咳嗽接二連三地從他的喉嚨口鑽出來,由於不能盡情地咳嗽身體顫動不已,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用手撐住涌上前的同學的肩膀,不住地喘着氣,恍若用舊了的風箱般。我們沒辦法看到他的表情,因爲他竭力不讓我們走到他面前。良久,他才平靜下來,努力挺直了腰,迴轉身來。就在他迴轉身的瞬間,天驟然沉了下去,彷彿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一下,接着便哭了。他用力地一揮手,用滯重而嘶啞的聲音宣佈:今天就講到這兒吧,放學了!可是,當他那被攙扶着的蹣跚的背影從我的視線裏消失時,我依舊沒能適應眼前的灰色。

⑥我那時一直不明白徐老師爲何這般拼命。

⑦他只不過是一個民辦教師,而且憔悴得厲害。他有幾十個理由可以申請休假,甚至辭職。那幾十元的工資根本不值得他這樣。等我真正懂了的時候,我已經走進了一所師範學校。

⑧一個曖融融的春日的下午,我靜靜坐在花園的一座亭子裏。幾對燕子在不遠處追逐嬉戲,大朵大朵的月季迎着風絢麗地搖曳。這時同鄉捎來了一個消息:徐老師死了,因爲肺癌。

⑨很久以前那個絢麗而又慘淡的黃昏驟然走進了我的視線,那大片大片吞噬晚霞的黑煙,那蒼老而倔強的背影,彷彿都用犀利的眼光牢牢地盯住我。我的淚很快地滴下來,打溼了攤在膝頭的語文課本。

1、文段①中“這就使得那盞……”的“這”指代什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一文,“背影”是作爲文章的線索,本文的“背影”是不是文章線索?爲什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④中加紅的句子其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⑤中加紅的句子對徐老師的動作描寫表現他怎樣的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⑤中“天驟然沉了下去,彷彿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了一下,接着便滅了。”這段話的含義是什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寫“背影”與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表現的中心相同嗎?試作比較。

(1)通過描寫徐老師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供電極不正常。2、不是文章線索。因爲作爲線索是應該貫串全文的,而本文只在⑤和⑨自然段提到背影。3、他與黑板融化在一起,說明他的教學非常專注和投入。4、忠誠教育事業,帶病堅持工作。5、象徵辛勤工作了20多年的徐老師的最後一拼。6、(1)讚揚了徐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2)表現父親對兒子的至親至愛的感情,以及兒子對父親深切懷念之情。

●能力提高

1、《背影》一文中“車站買橘”一節中,前後兩次寫父親過鐵道,爲什麼前一次詳寫而後一次略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父親買橘回來後“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一句分析正確的是[]

A、兒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將送走兒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心裏越感到踏實滿足。

D、過鐵道買橘太累了,買回來可以歇一歇了。

3、“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文中兩次提到自己的年齡,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兩種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寓感情於字裏行間)請從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1、第一次去時詳寫的是背影,扣題,更能突現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寫,因而略寫。

2、C。

3、說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勞,反襯出父親對“我”關懷細緻周到。

4、例如:課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別體現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從略。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詞。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簡單情況。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爲線索,以時間、空間爲順序記事寫人的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

⑴反覆誦讀課文,深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品鑑文章平實質樸的文風,寫實細膩的筆觸。

⑵注意詳略結合、突出重點的寫法。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所表現的真摯、深沉父子之情,從一個家庭的不幸瞭解當時社會陰冷、灰暗的世態。

【教學重點】

“背影”既是全文線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這一點,理清文章的線索和感情脈絡。

【教學難點】

車站送別場面前的文字,即課文第二、三、四節在全文中的地位與對錶達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由學生自主閱讀、討論、研究,同時由教師作必要的引導、點撥。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的推進要注意由表及裏、由淺入深以及各個步驟間的有機聯繫。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該課,給與必要的啓發、提示,對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教學媒體】

建議使用音、視頻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家生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縣,後定居揚州。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溫州、寧波和上虞當中學教員。

二、導入課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藝知識》問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裏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作者情動於衷,訴諸筆墨,文章中深摯的情感超越了時代,打動了幾代人,成爲描寫父愛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三、默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解決生字、生詞,理清文章層次。

多媒體顯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於某種職務。“推卸”,用於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於舊的準則。迂,另意“迂迴”,曲折、繞遠。

蹣跚(pán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多媒體顯示2: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策1層(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層(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3層(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師靈活掌握,也可劃定層次後讓學生歸納意思。

四、朗讀與思考

播放全文朗讀動畫。

指導學生朗讀並思考文章是怎樣緊扣“背影”來寫,使內容和題目互相照應?

分析:

1、“背影”既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節,第二、三次在第六節,第四次在第七節。一寫“背影”,回念舊事,直抒胸臆,落筆點題;二寫“背影”親子之愛,情真意深,筆觸主題;三寫“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加深印象;四寫“背影”追憶往事,寄託思念,首尾呼應。

2、第二次與第三次寫背影,筆墨一詳一略。第二次是描寫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極爲詳細: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着打扮、體態動作,特別着重描繪了他過鐵道的情景──對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翔實地寫下,使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親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關懷和體貼的情狀;第三次寫背影:“我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一句帶過。這裏如再詳寫,文字難免要與前邊重複。而前邊是全文的重點,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當然是必須詳寫的;只有詳寫了,才能具體地形象地反映出當時的動人情景,才能深刻地細膩地表現出父子之間的依戀、眷念和溫情。詳所當詳,略所當略,不僅有利於突出文章的重點,而且也可使行文富於變化,產生出濃淡、張弛、疏密有機統一的美感。

3、閃耀在淚光中的父親的背影,是特定環境下的父親的形象特徵,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它對作爲兒子的作者來說,是不可能不給自己留下最難忘的印象的。

五、朗讀與體會

先由教師範讀;然後要求全班學生輕聲朗讀;再指定一個學生有表情地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後再要求學生齊讀。

六、佈置作業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感情。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賞析背影細節描寫,學習其對刻畫人物突出主題的作用。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樸實的語言所包含的深情,感受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3、培養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珍愛親情,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

賞析背影細節描寫,學習其對刻畫人物突出主題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所包含的深情,感受作品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到中國現代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1928年10月,朱自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出版,他將此書寄給了遠在揚州的父親。當時父親已經臥病在牀,三弟朱國華接過郵包,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的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爲快。父親帶上花鏡,一字一句的誦讀兒子的文章,不由得熱淚盈眶,原來他讀到了一篇兒子寫自己的文章,這就是《背影》。其實,《背影》不只感動了朱自清的父親,它還感動過很多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背影》,一起進行一次感動心靈的旅程。

二、找感動

首先,咱們一起來到感動心靈之旅的第一站——找感動。

課前我們已經充分的預習了課文,誰能告訴老師,文章寫了幾次背影?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哪次背影寫的最詳細,最讓人感動?

請大家輕聲朗讀第六段,找到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想一想爲什麼你會感動。

三、品感動

找出感動心靈的句子後,咱們的感動心靈之旅列車就駛入了第二站——品感動。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和組內成員一起交流你感動的原因,然後在班級內分享。

四、讀感動

同學們剛纔一起分享了文章讓你感動的原因,那麼我們的列車即將駛入第三站——讀感動。

請同學們朗讀讓你感動的句子,注意語速、語調、重音、停頓,要讀出感情。

五、說感動

其實何止是父愛,所有的親情都是無價的。世間的愛有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卻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溫暖着我們的生命歷程。生活中,讓我們感動的至愛親情有很多,想一想,你的父母平時是怎麼愛你的,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六、小結

以一段肖復興的話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垂垂老矣,那一朵聖潔的愛的蓮花也會漸漸離我們遠去,以至於朦朧的見不到一點影子。但只要想着它,只要不淡忘它,它便會溫暖着我們的心,激盪着我們的生命。我們就會懂得,有的感情可以絢爛如節日的禮花轉瞬即逝,有的感情卻刻進樹的年輪,刻進霜晨月夕,刻進日月星辰而地久天長。

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向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所以同學們,對我們的父母,請大家少一分埋怨,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分感恩,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自己。

七、作業

今天老師想佈置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大家回去之後給你的父母倒杯茶、端碗飯、洗次腳,並對他們說:“爸媽,您辛苦了!”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8

一、學情分析

在語文能力方面,初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賞析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體會語言之妙,感情之美。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作爲90後、00後過渡的這一代學生,他們從小到大備受家庭的寵愛,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忽略了他人的付出和對愛的感知。特別是對父母的付出更是習以爲常。適逢青春期,很多學生開始出現叛逆的心理,與父母產生情感矛盾,甚至對抗。

二、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境遇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旨在通過此文,引導學生對家庭生活的關注,對父母親情的理解。

另外,文章語言極爲簡練樸素自然,通篇運用白描手法。如父親送別兒子時說的幾句話,粗看簡單平淡,但細品之下,句句飽含深情。文章對父親背影的描寫,還善於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繪。對指導學生寫作有所裨益。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積累字詞。

2、品味文章中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會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繪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從理清文章脈絡入手,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察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情深,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對父親“爬月臺買橘”背影的解讀,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通過對“我”的四次落淚,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思念、悔恨和歉意。

難點

對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所滲透出的淡淡哀愁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

朗讀法、研討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1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活動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無盡的愛與關懷,它們往往蘊藏在一抹微笑、一個擁抱、一份支持、或者是一句呵責中。以致這份深情常常被我們忽略,甚至誤解,直到多年以後,有所經歷纔會讀懂,穿過歲月的阻隔,將那些愛的細節銘記於心。今天我們就來賞讀朱自清記憶中的《背影》。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章情境。

教學環節2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解決字詞

教師活動

播放朗讀錄音(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布置圈畫任務。

預設學生行爲

1、將自己讀不準的字、不能理解的詞語在書上標畫出來。

2、畫出文中有關“背影”的句子。

設計意圖

解決字詞,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教學環節3

教學過程

聚焦背影品味語言

教師活動

【提問】

1、文章一共寫了幾次“背影”?都是在什麼情形下提到的?

2、重點寫的是哪一次?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你覺得哪裏寫得最生動最感人?

3、小組討論:面對這個背影,“我”爲什麼哭了?你怎樣理解作者此時的心情?

4、同樣,文章當中作者幾次落淚,請你找出這些句子,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

預設學生行爲

【回答】

1、一共四次寫到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難忘記憶中的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父親爲我買橘留下的背影;第三次是告別後,父親在人羣中消逝的背影;第四次是讀着父親的來信,淚光中再現父親的背影。

2、重點寫的是父親爬月臺買橘留下的背影。(找一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第六段)妙點可以從以下角度去談:

a善於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徵,進行了細膩的描繪。“探、穿、爬、攀、縮、傾”等動詞,十分準確地把父親年老體胖、行動艱難的情景活畫出來。

b“蹣跚”“努力”等形容詞又恰如其分地形象地展現了父親的感人情態和執著的心情。

C“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寫出父親爲兒子做了一件事後的輕鬆與滿足,猶見父愛之深摯。

3、父親爲買幾個橘子,不顧年紀大、手腳笨,攀上爬下,沾泥帶土,“我”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難忘的。

4、第一次的“淚”,爲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爲“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深沉而複雜。

設計意圖

通過聚焦解讀“望父買橘”的背影,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擅於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繪的特點,同時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

教學環節4

教學過程

再讀背影解讀父愛

教師活動

【提問】

1、除了給我買橘子,父親還爲我做了哪些事情?

2、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3、面對父親所說所做的這些,“我”當時的態度是怎樣的?時隔多年以後,“我”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4、陶潛有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和文中作者同樣的做法?父母面對你的這種態度,是怎樣表現的?

預設學生行爲

【回答】

1、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等。

2、在他質樸簡單的話語中也能看出對“我”的關切。

A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家境慘淡,父親強抑悲苦,給我以勸慰,可見父親對兒子的體貼愛護。

B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再三囑咐,兩次“躊躇”,決定親自去送。

C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車站送行,悉心關照。

D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囑來信。

E進去吧,裏面沒人。——不讓兒子送他,催促他回去照看行李,事事爲兒子着想。

3、當時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苦心,相反,“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心裏暗笑他的迂”。時隔多年以後,“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裏面蘊含了自嘲、自責、追悔之情。

4、學生會聯想到生活中,面對父母的叮囑、督促而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厭煩的舉動。聯想文中父親的苦心,以及作者的自責,會有所觸動。

設計意圖

通過對父親再送我的過程中的所作所爲的再次解讀,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父愛的體會。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時,以“我”當時的心態,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而進行愛的教育。

教學環節5

教學過程

拓展延伸體會親情

教師活動

作者在行文中,有不少自責的筆墨。八年前,那麼多事他不理解,父親的體貼、關懷、愛護、他卻認爲不漂亮,把那些自作聰明處,卻認爲是體面、漂亮的。八年後,自己也做了父親,才明白了當年父親的心,於往事回憶中,蘊蓄了一段深情,有感人的力量。作者當年對“背影”成功描寫來自對父子情誼的細心觀察和深刻體驗。如今親情更是到處有,但人們的感受未必相同。從記憶深處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反映親情的事例,再用確當的話語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

預設學生行爲

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品味父母深情。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關注父母的生活及情感,體味親情。

七、板書設計

父子情深

背影落淚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2、體味並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爲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

2、瞭解課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寫作筆法。

3、體會選擇“背影”作爲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多形式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研討法:提出問題,個別思考,集體討論。

教學手段:

藉助朗誦錄音、圖畫及多媒體

教學步驟:二課時。

第一課時對課文總體分析;第二課時對細節分析。

第一課時

導入: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會讓我們津津樂道,他們的許多趣事也都讓我們記憶猶新。但是對於我們最熟悉的父母,我們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他的父親的。

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

交卸xiè,解除,除去頹唐tuí精神消沉

狼藉jí,踐踏瑣屑xiè,細小繁雜

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舉箸zhǜ,筷子

作者介紹:朱自清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勝利回京後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羣衆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爲國人所尊敬。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後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老師範讀或錄音範讀,或者一同學、數同學朗讀課文。思考下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

回答:父子浦口送別。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爲: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星櫧氛籠罩全文。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⑷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爲線索來串聯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着我們來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

段落大意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

2、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淚又來了”):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

交代這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瞭”):

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從“我說道”到“……又來了”):

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後一段):寫別後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由此可見,用背影突出父子情深。

第二課時

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爲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本文多次提到背影,表達的中心就是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確實,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那麼以下部分我們就來仔細品讀作者是如何表達父子之間的愛意。

:父疼子

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

答:望父買橘見背影,(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捨,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三、研究探討

你認爲父親爲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爲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於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爲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朗讀二三段),總結:

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並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着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並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爲照顧兒子,什麼災禍,什麼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爲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爲“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爲“我”送行,幹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後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爲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藉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作業:1、比較他人是如何描寫自己父親的,課後作個收集。

2、自己創作一篇小作文,說說你父親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的。

附板書:《背影》朱自清

字詞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交卸x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xiè,細小繁雜舉箸zhǜ,筷子

二、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詩人,學者,作家,民族戰士。因拒絕食用“美援米”而死。

三、寫作背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

四、浦口送別:

四寫背影

懷念父親,惦記背影——點題背影第一段(1)第一層:那年冬天—我們便同行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描繪背影第二段(23456)第二層:到南京是—太聰明瞭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背影消失第三層:我說到—又來了

別後思念,再現背影——再現背影第三段(7)

第二課時

細節突出父子情深

父親疼兒子:

做了哪些事: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具體背影描寫:穿戴:黑、深青——沉重的背影

走路姿勢:蹣跚——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艱難的背影

3、語言描寫: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兒子愛父親: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學習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能夠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父子相憐相愛的感情。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⑵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與難點:

⑴重點: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⑵難點:對於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並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爲主,採用啓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採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三、教學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捕捉細節,感受父愛(初讀)

(《背影》一文所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些小事——父親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照看行李、揀定座位、囑託茶房,又去給兒子買橘子,就是因爲這些生活細節太小,所以往往會被學生忽視,體會不到父愛。)

1、用一個詞說說文中的父親。

2、父親爲我做了些什麼?我又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在文中找一找讀讀。

(學生會在課文找出生活中一些極其普通的小事來讀,如,父親去送我——我與朋友去遊逛;父親囑託茶房——我笑他迂;父親和腳伕講價錢——我覺得他說話不漂亮;父親爲我買橘子——我哭了……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說不難,但可以使學生在這兩者的比較閱讀中體會父親對兒子的付出,使學生有所觸動。)

(二)聚焦一點、激發真情(再讀)

從以上學生的多元化回答中追問:

哪件事最令你感動?哪些細節打動了你?有感情地讀一讀。

(文本中有許多值得品味的詞句。如,文中“送行”這一事,“本已說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並“再三囑咐茶房”“但他終於不放心,”“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本已“說定”,後來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遍數之多,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兩番躊躇兩個決定,終於還是親送;可見父親事無鉅細,事事親力親爲。“我”卻勸他“不必去”,根本沒理會一爲父親對孩子的牽掛和不捨。充分感受後,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改變音調等方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再深情地朗讀。)

(在閱讀感受中學生會很容易把品讀感受放在“買橘子”這件事上,這是文中感情的聚焦點,也是本課重點,可以以這樣的問題提綱挈領地引導學生:“這是一個……的背影,我是從……(詞語或句子)中看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學生最先能感受的應該是“黑色、肥胖、蹣跚”,這時的感受是膚淺的,是感性的,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體會:爲什麼衣帽着力描寫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一壓抑沉重的感覺。所以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寫“肥胖”與“蹣跚”是爲了突出什麼?在此基礎上,通過換詞法,品味“攀、縮、微傾”,體會這是一個“沉重的、艱難的、滿裝着愛的”背影。當“我”看到父親這一背影時,我被父親深深地打動了,只爲了兒子能吃上橘子,竟然笨拙的去爬那月臺,這是怎樣的父愛啊!再指導學生帶着這沉重的心疼的感情朗讀描寫背影的語句,學生沉浸在這深情的朗讀中,會更好地感悟父愛。)

(三)深入語言、體會真情(細讀)

從本文的語言特色看,本文語言樸實。通篇寫父親關心愛護兒子,兒子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

朗讀後引導學生:

“本文的語言十分樸實,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找出來讀讀品品。”

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適當引導、點撥。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一句叮嚀,把二十歲的兒子當孩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遠是孩子!“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裏面沒人!”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到達北京、擔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這樸實的語言都充滿了對兒子的體貼之情。

(四)體驗拓展

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十二、三歲,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爲是,對父愛不容易體察。就是作者本人在20歲的學生時期,也未必能真切地體會到這父愛沉沉的分量。正如文中所寫到的:父親將我送上車又不斷囑咐並託茶房照顧“我”時,“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並心裏暗想“我這樣的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嗎?”此時的作者並未體察到父愛,反而對父親包辦一切的行爲反感,覺得父親的爲人處世方式陳舊。“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輩的行爲方式,才能透過這種行爲體察到父親的愛心。爲了喚醒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體驗拓展這樣設計:

1、回想生活中有關自己父母的普通小事和樸實無華的語言來說一說。

2、你在父母面前曾經有過“聰明過分”的做法或“暗笑”父母的想法嗎?

3、用“愛在……”說說話。

第一問中要求說出一些真實的言行來,教師從中做分析,與原作做比較。第二問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不要求每個人都能說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在以上兩個問題基礎上,讓學生以固定的句式說句話,鍛鍊了學生的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課時,決定嘗試一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思路。我先讓學生自主探討課文,然後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對課文的解讀。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解讀出作者在樸實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畫面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親情刻骨銘心的體驗和理解。然而,這堂課並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許多同學對親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端茶送傘的層面上,對於“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親背影,對於從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同學們並不能深切體會,有的甚至嘲笑“父親”那肥胖笨拙的身軀。受到這次打擊,我對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懷疑,初中二年級的娃娃,有能力自助探究嗎?經過課後的一番思索,我感覺到學生之所以不能夠領會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藝術魅力,原因在於他們平時生活中對於親情體察得不夠敏銳,因此感受得不夠真切,解讀得不夠深入。其實,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於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銳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於是,我便先佈置給學生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觀察父親或母親的背影半小時,觀察時要用心體會。一星期後的作文課上,我讓同學們根據觀察內容完成命題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進去。課堂中出現了少有的埋頭寫作的情形,只聽見沙沙的落筆聲。我捧着學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每每有令我心動的發現。一位同學寫道:“我第一次如此專注地偷偷望着父親沉思時的背影。昏黃的燈光並不能掩蓋他高大強健的身影。我知道這高大強健的身影曾負擔過整整三個家庭的重擔,也曾爲他贏得過半抽屜的獎狀,更爲我們營造了現在這個溫馨美滿的家。然而……我彷彿看到父親在風風雨雨中艱難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爲父親走過眼前這段艱苦的歲月助兒女的一臂之力。”我一一讀着學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動着。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接着學習朱自清的同題散文《背影》,讓大家探究這篇課文的魅力。結果同學們發言非常踊躍,理解得也比較位深刻。是的,一個沒有認真觀察生活,沒有細心感受過生活的人怎能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呢?要讓學生真正自主探究鑑賞出教材中一篇篇精品和經典的迷人魅力,就首先要引導學生先去仔細地體驗生活,思考自我。的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讓學生解讀課文,就首先要讓學生解讀生活中的有關主題。在自主解讀生活的基礎上,再來探究作者在課文中如何解讀生活的這一側面的。由此,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就可以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纔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因此,我通過這次實驗,也是通過這次探究,得到的新認識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解讀,是探究的重要基礎之一。這可以說是我個人行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吧。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1

《背影》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爲主題的敘事性散文。五篇課文訴說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培養自己的愛心和同情心,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於1925年寫的一篇紀實性散文,作者另闢蹊徑,選擇“背影”這一特殊的角度來描寫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把父親的背影定格,在樸素的文字蘊含深沉的父愛。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深摯的父愛,更重要的是以本文爲契機引導學生感悟身邊的親情,抒寫身邊的親情!

學情分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而總是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他們習慣了被愛,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不過本文是寫實的,貼近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應該是能夠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邊的親情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瞭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

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3)積累重點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1)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細讀文本,理解關鍵的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文章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

(2)溝通個體體驗,感悟親情,抒寫親情

教學重點:理解融於字裏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對父親背影的細節描寫,體味父子之間濃厚的深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細聆聽,認真體味!

播放歌曲《父親》

(意圖:這首歌的歌詞淺顯、樸實,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優美、感人的音樂聲中領會父母的愛,從而激情激趣。)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父母肯定給與了許許多多的關愛,他們愛得樸實,愛得簡單,也許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飯,也許是一個模糊的背影……

或許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關注,卻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讓我們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摯的父愛!

二、 走進文本,走近父愛-免費資源站:http://

1、速讀課文,找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主要寫誰?

明確:背影父親

2、文章以“背影”爲題,以“背影”爲線索,那麼請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比一比,誰最快(小組協作完成)

明確:四次惦記背影(1)——思念父親—虛寫

刻畫背影(6)——望父買橘—實寫

惜別背影(6)——父子分別—實寫

再現背影(7)——別後懷念—虛寫

第一次,開篇點題,寫最不能忘記的便是父親的背影

第二次,着力刻畫望父買橘的背影,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父親深深的愛

第三次,分別後,目送父親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別背影,惜別父親

第四次,看到父親的來信,想起了父親的種種好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了父親的背影

1、課文的線索是背影,那麼本文除了寫背影之外,還選取了哪些素材,另外還描寫了什麼?

明確:臨別時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慘淡

描寫慘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種黯淡,悲涼的氣氛!

2、衆多的背影中,你認爲哪一次的背影最讓你感動?爲什麼?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並勾畫出你認爲最吸引你的詞句。

播放視頻:《背影》

(意圖:大山裏的孩子,或許有許多還從來沒有見過火車,所以不理解父親攀爬月臺到底有多不容易,觀看視頻,可以讓大家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父親的那一份艱難,從而更好地領會父親一言一行中所傳遞出來的父愛。)

明確:

穿着:體現父親沉重而困窘的現狀

動作:“探、穿、攀、縮、傾”等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艱難的卻又非常努力的背影,這是一個愛子情深,近乎固執的背影!

語言:簡單的三句話,是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的體現,樸實平淡的語言中飽含父親那一片愛子深情。

(意圖: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具體分析,學習作者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追問:讀過課文之後我們發現,其實全文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只有爲數不多的幾句,你能找出來嗎?品一品這些語言中有怎樣的深意。

明確:五處

第一處(2段):父親本身難過,卻來安慰我,平淡樸實的語言,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第二處(4段):父親當時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擔心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猶豫再三,最終決定由自己親自去送。

第三處(6段):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了,兒子勸他可以走了,而父親卻還覺得沒有儘夠新意,看見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但只要兒子受用,他也心甘情願,他還害怕兒子跟出來,忘了行李。

父親事無鉅細,無微不至的關心均源於滿腔的愛子之情!

第四處(6段):關心兒子路途平安,簡單一句只是希望兒子能平安到達!

第五處(6段):擔心兒子行李安全,自己獨自離去,也不奢求兒子送別,只希望兒子一切平安!

父親的字字句句,簡單,明瞭,但無不包含着自己拳拳的愛子之情!

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如涓涓細流,浸潤心田;作者的刻畫細緻入微,沒有華麗的辭藻,讓我們在特定的環境下,從父親的一言一行中深深領悟!這種手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三、走近作者,感悟父愛

1、父親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可是作者理解了這一片深切的父愛了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不理解—領悟—感念

不理解:(1)“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2) “我再三勸他不必去”

(3)我暗笑他“迂”,認爲自己聰明,讓他回去!

等等很多細節的地方都體現我當時對父愛的不理解。

領悟:(1)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2) “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3)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4)父親買橘子時我趕緊去攙了他。

“聰明”反語的手法,突出多年以後我醒悟過來,終於明白了那時父親的愛;我滑落的眼淚,正是我領悟父愛的最好的見證!

串講:文中不止一次寫到我的眼淚,找出來,仔細體味都包含了我怎樣的感情!

第一次:開篇,目睹家中的慘淡家境,想念過世的祖母,想到自己又不能爲父分擔憂愁,流下了悲哀難過之淚,我們看到一個非常脆弱的不夠成熟的年輕人形象。

(見父親,睹家境,悲祖母——難過之淚)

第二次:之前不理解父愛,還曾暗笑父親的“迂”“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此次目睹父親買橘的艱辛,才意識到父親是如此的不易,父愛如此的深沉,因而深受感動,不禁淚流滿面。

(望父買橘,理解父愛——感動的淚)

第三次:分別之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格外留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此時留下了感傷、惜別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惜別之淚)

第四次:收到父親來信,父親講“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深深觸動了作者的心絃,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時年近中年的作者,已經真切地理解了父愛,瞬間的情感激盪使作者淚如泉涌,父親的背影於是在作者晶瑩的淚光中永恆定格!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心酸的淚)

深深的父愛打動了我們,或許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作者對父愛遲到的理解!幾經轉折,作者才明白了父親的那份拳拳的愛子之情,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

四、感悟親情,暢談感受

今天我們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被他們父子深情打動的同時,你們

是否對自己身邊的親情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聯繫自我實際,暢談心中感悟!

父親的背影,兒子的眼淚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父子之間的深情;你們的故事,你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感動不已,讓我們學會感悟親情,理解親人不同的關愛方式,珍惜親情、珍惜關愛!

五、發現關愛,抒寫親情

通過大家剛剛認真的感悟,深情的講述,我們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何

嘗不是處處充斥着一份份深摯的父愛、母愛,類似“背影”的這種另人感動的瞬間和場景也隨處可見,讓我們提起手中的筆,學學朱自清先生,用我們最樸實的語言,從最細微的點滴着手,記錄下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吧!

課後小隨筆:選取身邊的一個小場景,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記錄自己最真實的感動記憶!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設想:

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一篇敘事散文,其語言質樸,飽含真情。主要圍繞特定環境中“背影”的描寫,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學適合採用自主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掌握自主式學習的方法。教師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中,以“情”爲切入口,採用朗讀法,在誦讀中體味出文章所蘊含的父子深情——父親愛兒子,兒子理解懷念父親。

2、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讓學生動腦動手。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課件。

3、在學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礎上,品味生活,感悟親情,培養學生髮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珍愛親情,用感恩的心對待關愛自己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細節描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氣氛,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音樂:《背影歌》

2、這是誰心中唱出的歌?(朱自清)

3、朱自清?說說你對他的瞭解。(學生說後,不全的出示幻燈片屏幕瞭解更多。)

4、聽出這歌中的感受嗎?(離別、哀傷、感動、思念、自責。。。。)

5、是一件什麼事讓他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來看看課文--朱自清的《背影》--全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父子浦口送別)

6、歌中、文中都有往事的回憶,也有現實的感慨。我們就按這個思路用“‖”給課文分個大的層次。(惦記背影――回憶往事――思念背影)

二、深入文本,探究背影。

(一)1、“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設下懸念。哪個詞點題?(背影)哪個詞設下懸念?(最不能忘記)。最不能忘記的是哪一次的背影?(浦口車站送別時,望父買桔見背影)

2、直奔第6自然段:(播放爬月臺買桔子的錄像。聽錄音有感情的朗讀。)出示幻燈片上的思考題,讓學生帶着思考讀書,作好旁註。教師巡視其間看學生動態。

A 、第6段是刻畫背影,作者是怎樣詳細地刻畫背影的?請用波浪線劃出有關句子。

B、用“【  】”劃出父親過鐵道買桔子的動詞,用“我認爲————用得好,因爲這些詞寫出了——————”句式說話,品味用詞的妙處。

C、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父親的背影?

D、綜合全文,作者除了進行外貌、動作描寫外,還用了什麼描寫方式表達父親的關愛?(語言描寫)讀讀這四句話。

板書1:從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入手,學習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細節描寫。(目標一)

(二)體會父子間深沉真摯的情感。(抓住兩次流淚爲突破口)

1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背影,也是作者很熟悉的背影,可爲什麼“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A、讀課文2-3自然段,結合寫作背景,瞭解這一段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背影。)

把父親的背影放到一個很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下去寫,慘淡,哀傷,禍不單行的日子裏,我心痛,父親的心更痛,可是父親沒有被重大的不幸擊垮,反而一如既往,關心,體貼,無微不至地關愛着兒子。霎那間心靈上的頓悟,產生巨大的心靈震憾。淚“很快”地流下來,這是感激的淚,理解的淚,憐愛的淚。

B、聯繫路上父親爲兒子做了幾件事?讓學生邊找,邊概括事件,並標上小序號。1決定送我去車站。2幫我照看行禮。3與車伕講價錢。4幫我揀位置。5囑咐我路上要小心。6囑託茶房照應我。思考:題爲背影,爲什麼要寫路上這些細瑣的小事?學生說說理由,師小結:鋪墊背影。

C、父親爲我做了這麼多的事,我的態度是怎樣?用括號劃出來讀讀。理出我的懷感變化過程。(不理解――頓悟――感激-感念)

2、父親離開了,“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爲什麼我的眼淚“又”來了?聯繫父親爲我所做的事,對我所說的幾句話想想,體會飽涵着的深情。

<1>“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這些話含蓄着許多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意思)

<3>“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播放歌曲《父親》:“想想你的背景,我感受了堅韌,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名夠,央求下輩子還做我的老父親。”

板書2:體會父子間深厚的情感.(目標二)

(三)、珍愛親情,用感恩的心對待關愛自己的人,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作者一方面爲理解到的深深的父愛而感激流淚,另一方面也爲自己當初對父親的愛不理解而自責慚愧。“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我心裏暗笑他的迂,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你父母平時爲你做的細小的事時,你是怎麼想的?

1、師舉例:因自己背心發冷的病,所以,天氣稍一轉涼,母樣就念叼要多穿衣服。我不耐煩了。後來我想到了:“媽,你真好。不過,我現在不冷,冷的話,我自己會穿的。”還有,弟弟回家吃飯,母親總要想方設法多燒幾個菜,可弟弟們吃着,沒反應,好象沒發生什麼事。

2、你們暢談:你有沒有——父母爲你付出時,你沒反應?或者父母爲你付出時,你還體會不到,甚至“好心當作驢肝肺”,責怪他這樣那樣的?

3、孔刃非教授說“孝敬一定是在當時。不要說等我掙了錢再來孝敬、等我當了大官再來孝敬。不孝敬父母,你掙那麼多錢幹什麼?當那麼大的官幹什麼?”父母對子女的愛深厚無比,你都不孝順,那麼你還會教順誰呢?只有從愛父母做起,纔會關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愛我們這個社會。

4、板書3:珍愛親情,用感恩的心對待關愛自己的人,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目標三)

5、請看一段錄像:《一個很感人的家長會---讓生命充滿愛》

三、作業:

1、回報愛。回家後爲父母親做一件他需要的事。

2、描寫愛:回憶父親關愛你的生活片段,學習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細節描寫。寫完後念給父親聽聽。(示範兩個習作片段)

【片段1:最讓我動情的是妹生病時,母親一口氣把她抱上了七樓找醫生,氣喘嚅嚅的,嘴巴里大口大口地喘着氣,嘴脣有些發紫,汗珠從她的額頭沁出,我看在眼裏,心裏非常地難過。(外貌描寫)

片段2:讓我最動情的是我生病時父親跑出去給我買水果吃。那天天氣不太好,雨刮着風。父親拉了拉衣領,頭縮在裏面,手插在口袋裏走出去了。也許是路滑,也許是父親走得太快,剛走幾步,“叭”一聲,父親摔倒了,重重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半晌,才爬起來,雙手撐着地,一隻腳慢慢往前縮,一膝跪在地上,另一隻腳艱難地豎起來,撐住了地,爬起來,雙手託腰,渾身溼淋淋的,身上沾了些泥巴。爬起來的爸爸沒有回頭,蹣跚地朝水果攤走去。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馬上就來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背景烘托)】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感知,體會作品中父親外在形象的普通;

2、通過探究品析,發掘普通形象背後不普通的父子深情;

3、調動文學積累和生活感知,關注普通形象背後飽含的深情。達到情感共鳴,收穫寫作感悟。

二、教學重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品析,發掘作品中父親外在普通形象背後蘊含的不普通的父子之情。

三、教學步驟:

1、情感導入,情境再現;

在《背影》歌曲的伴奏下,抒情開場,讓同學們伴隨音樂回顧課文,用一個詞語概況閱讀感受。

2、整體感知,關鍵梳理;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們自主找出父親普通的外貌衣着和普通的言語等外在形象的具體內容。

3、深入探究、細節品評;

本環節是整課教學的中心環節。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自由討論、交流、品評,個別發言、學生齊誦,對課文中寫父親普通外貌衣着、普通言語等句子進行深度挖掘,從而自然、深刻地領會作者在課文中所傳達的濃濃深情。

4、拓展延伸,聯動積累。

從課內逐漸遷移拓展到課外,逐步打開學生認知視野,讓學生髮現其他文學積累和生活體驗積累中,也有類似“普通形象背後不普通情感”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將來對作品和生活的用心體味與文字表達。

5、作業佈置;

繼續在課外完成“拓展延伸”部分內容,加強個人感悟。

6、板書設計。

7、背影

朱自清

普通的外貌衣着

普通的語言(背影)不普通的父子情深

四、教學反思。

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導!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深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有感情誦讀課文,把握重點語句,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深情。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

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渲染氣氛。在音樂的背景中,

教師:父母親是伴,當我們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想與主張,能力與閱歷,忙於去建造屬於我們的一片天地時,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勵着、伴隨着我們的父母卻已不再年輕。在文壇上,表現父母爲子女付出一切的題材數不勝數,卻以母愛居多。古人云: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設計意圖:以歌曲《父親》爲引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從而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真諦,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反饋預習,知人賞文。

1、學生完成預習單。

2、教師反饋預習單中“知人賞文”板塊。

(詳見預學案)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一方面讓學生對本文作者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閱讀朱自清先生這篇散文的興趣,爲下面的學習奠定較好的心理基礎。]

三、整體感知,感受親情。【我眼中的父親】

過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個主題。現在,請你談談讀完這篇文章後,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是啊,《背影》是一支愛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文中處處都凝聚着愛,一種細緻入微、無處不在的深沉而熱烈的愛。

1、速讀課文,並作圈畫,重點批註。

思考主題:

我看見的父親,重點關注父親的一言一行,體會父親對兒子的(細緻入微)愛。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父親勸我

囑咐茶房

親自送我

忙講價錢

揀定座位

囑託茶房

爲子買橘

遠行回頭

惦記兒子)

並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人物描寫的方法並板書:

如:語言、動作、神態、肖像。

[設計意圖:在實踐中發現若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四個背影,四次眼淚的模式來教這篇文章,學生不僅不能全面把握文章,連字裏行間真摯的情感都不能很好的代入並感同身受。因此,設計了一個主題討論:討論父親在我眼中的形象。“從父親言行的角度出發,體會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愛。”是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希望能夠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從而引導學生在讀中求得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這樣的閱讀由學生自主完成,企圖能夠強化並幫助他們梳理閱讀經歷。]

過渡: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動作,一句質樸的話語,一個孤立的背影,一處離別時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在這些細緻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是什麼,爲什麼?

“爲子買橘”

品讀比較父愛情深

(1)請男生朗讀課文第六節。

(2)出示刪改後的語段,請女生朗讀刪改後語段比較讀,問:你認爲文中哪一個細節特別打動你,爲什麼?請再用你的朗讀感染其他同學,讓他們和你產生共鳴。

原文刪改後的語段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要費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腳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流下來了。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3)同桌相互交流,說一說最打動你的細節。

(4)學生自由讀,爲個別讀蓄情。

(5)配樂個別讀,在音樂聲中讓全班同學得到薰陶。(輕音樂:《月光》)

(6)配樂齊讀,體會文中的細節描寫。

(師總結:在那個禍不單行的日子裏,年老體衰的父親,吃力地爬月臺爲兒子買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中。這歸功於父愛的細膩、作者傳神的描寫。於是,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愛,打動了作者,打動了同學,也打動了我。作者流淚了,我們也是。)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些詞語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後,纔會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設計通過比較閱讀,把精彩的細節刪掉,換成無感情的敘事文字,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平實的語言、傳神的'細節描寫中所滲透出的真摯的感情。本設計摒棄了煩瑣的基礎知識與詞典意義的詞語解釋等形式,着眼於對文本的人文內涵與思想精髓的整體挖掘。]

(預設:第一課時結束以上內容)

四、賞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我心中。

對於父親的一言一行,兒子有着怎樣的感受?請在文中作圈點勾畫。

這樣的感受是否有變化?從哪些相關字詞句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這種變化?

教師總結:兒子對父親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後深深地自責,真切的感受,細微的變化讓我們感悟到作者對父親真摯的愛。

相信通過這些分析,我們不僅瞭解在朱自清先生心中對於父親這一角色的情感變化,也能夠對大家產生一些共鳴,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體驗一齊朗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是從“我”的角度提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討作者對父親態度的變化,通過變化來尋找作者感情變化的細微之處,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愛並能夠藉助文本照映自己,產生情感共鳴,激發正要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少女對於父親的愛的抒情動機。同時完全理解了“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這一主題]

過渡:淚眼婆娑中,一切都變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艱難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親最好的詮釋,於是《背影》也成了最動人的篇章。看到這篇文章,我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你也一定被父親深深地打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五、體驗落實,技能拓展。

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寫一寫你自己關於父親的印象,談一談你對父愛的理解。(當堂練筆)

[設計意圖:在教學環節三中學生能夠通過把握關鍵字詞,強化並明確自己的閱讀過程以獲得一定閱讀體驗和情感基礎,在教學環節四中通過重點分析兒子內心對於父親的情感變化,將前一步的閱讀體驗作爲基礎引發更強烈的內心共鳴,喚起學生內在的對於父親角色的抒情衝動。同事在寫作過程中,輕聲播放薩克斯音樂《奇蹟》,創設情境,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諧的氣氛中練筆,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結語:

同學們,我們不應該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從現在起,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去安慰父母那顆“可憐”的心,因爲面對父母的養育和愛護,一切豪言壯語都顯得如此的蒼白與無力。

[設計意圖:總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表述的概括和總結,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父母對子女是無所求的,但是,作爲子女應該明白自己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從而達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2、通過朗讀,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二)技能性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精讀課文,分析對父親背影描寫的效果及作用。

(三)情感價值目標:

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深深的愛子之情

教學難點:

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認知閱讀部分的內容,然後由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質疑討論在教師的點拔下完成理解閱讀部分的內容,最後師生共同完成拓展閱讀部分的內容。

教材類型:

講讀課文

課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導讀導學過程

導入:我們很容易想起自己的父母,同學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你們的關愛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父母對你們的愛可曾令你們感動過?哪位同學能講述一個令你感動的故事?並談談你們當時的心情。

今天我們來品味一下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他是怎樣寫自己的父親的?怎樣描繪父子深情的。

一、認知閱讀

作者介紹(課件展示)

朱自清,字佩弦,1898年生於江蘇東海縣。現代詩人,散文家、學者。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

.二、理解閱讀

合作討論(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並選出代表發言,然後教師做適當的點撥):

討論問題(一)聽範讀錄音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父親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板書)

一、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父

二、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疼子子

三、父子分手惜別背影子愛父情

四、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深

學生合作討論回答,教師點評。

討論問題(二):父疼兒

3、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親自送行照看行李

講定價錢送子上車

揀定座位叮囑兒子

囑咐茶房爲子買橘

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4、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

(望父買橘見背影,教師要注重引導:從穿戴、走路的姿勢、爬月臺的動作分析)

5、父親還用什麼表達了這種關愛?

(父親的語言,教師找學生讀父親的話,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以及依依惜別之情。)

討論問題(三):兒愛父

6、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愛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合作討論,教師點撥)

7、你認爲父親爲兒子做的事情普通嗎?爲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三、拓展閱讀

彈指間,我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在以往的幾十年裏,肯定有一些對你的成長有過深刻影響的人,請你用一二百字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四、小結:

本文通過敘述車站送別以及父親背影的描寫,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抒發了作者對兒子深切的思念。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的愛最無私。學習本文我們應該能深深的懂得這份愛。懂得許許多多關心自己的那些人的愛。

歌曲《懂你》結束

板書設計

一、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父

二、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疼子子

三、父子分手惜別背影子愛父情

四、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深

親自送行照看行李

講定價錢送子上車

揀定座位叮囑兒子

囑咐茶房爲子買橘

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節思考:

這樣的開頭在什麼文章中見過?有什麼作用?討論,回憶。

明確:作用:點題,表現了對父親的強烈思念。

二、討論課文2----7節,重點討論第六節。

1.讀2-3節討論:

讀文中提示,開頭交代家境慘淡的作用:爲下文寫背影作鋪墊——特定的悲涼環境,家境慘淡,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父親傷不傷心?而此時的父親卻來安慰我這能看出父親怎樣的情懷?

總結:更能夠看出父親心胸的寬闊,父親情懷的高尚。

2.討論4—5節。

A 討論文中提示:作者爲什麼連用兩個“再三”和“躊躇”?

(第一個“再三”:不放心,周到,細密。第二個“再三”:確實可以不去。兩個“躊躇”:事情太忙。悲涼,慘淡的送別充滿了愛子之情,爲下文寫“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鋪墊。)

B 兩個“囑”和兩個“忙這”表現了父親怎樣的感情?兩次提到自己的年齡有什麼作用?

(在父親的眼裏,我始終是個需要照顧的孩子,兩次提到年齡:一是:父親不必操心;二是我對父親的愛還不理解。從反面襯托了父親的愛的無私和真摯。)

3.討論第六節:

A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B 討論“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的含義?

提示:爲什麼要買橘子?爲什麼不要走動?爲什麼自己去買?

總結:父親對兒子的愛無處不在。

C 標出文中的動詞。並分析動詞在文中作用?

動作艱難:身體肥胖,步履艱難—蹣跚,探,下去,攀,縮,傾……

愛的感人,愛的忘我。

D.“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理很輕鬆似的的含義:

提示:總算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放心了。

總結:是從“我”的眼光看出來的,把撲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這種輕鬆正是一種愛心,越是盡到父親的責任,心理越覺得踏時滿足勞累,災禍都忘了。

E.討論父親兩句話的含義: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裏邊沒人

總結:掛念,關心。愛的仔細,愛到永遠。

F 論“我”眼淚的原因

疏導:找出文中“我”愛父親的文字。

理解父親,疼愛父親。背影的感人。

G 總結第六節:

細緻地刻畫背影,集中的表現父親無私,偉大的愛。

4.討論第七節

A 父親的老境如何?這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時?

總結;黑暗,衰敗知識分子的不幸命運和困頓。

對父親的理解。

B 兩個“惦記”說明了什麼?

總結:對前途無望,對社會絕望。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C 讀父親的一段話,分析含義:

D 總結:安慰,老境頹唐,爲父親坎坷的一生傷感,表現了對父親的愛和思念。

三、全文:

1.背影——刻畫背影——懷念背影。

思念疼愛思念

2.父愛子——子愛父。

附:1,板書設計;

最不能忘記:點出背影

禍不單行: 襯托背影徐州

送我上車: 引出背影南京

買橘子:刻畫背影

去:蹣跚,探身,攀,縮,傾。浦口車站

回:爬,抱,放,撲,走,

寫信:思念背影。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2.理解關鍵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體味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2.體會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精選材料、詳略得當、謀篇佈局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樸實真摯、飽含深情的語言風格。

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體會父愛的深沉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重點難點】

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細緻描寫的特點,感受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設想】

1.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歌曲《懂你》、名畫《父親》的相關資料。

2.用音樂烘托氣氛感染學生:誦讀—感知—設疑—對話

3.朗讀教學法、研討點撥法。

【人教八上】

一、情景導入:

1.(大屏幕:我國著名畫家靳尚誼《父親》,配以背景音樂。) (點擊課件)

《兒子眼中的父親》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看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麼?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後,纔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於樸素中見豐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氣息。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相愛相憐的感情,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課文寫了哪些事?重點寫哪件?(找表示時間的詞語)

事:“奔喪”;“車站送別”;“別後思念”等。最主要的是“車站送別”。(幻燈)

2.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10月,作者當時處於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世態的炎涼,生活的困頓,使作者的心緒充滿寂寞和哀愁,故事發生的時候正是作者家境敗落,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接二連三的災難,父親本已承愛了沉重的打擊,對“我”卻還無微不至地憐愛和體貼,送別時爲“我”買橘子,特殊環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使我們理解到父子間在困境中彼此體貼,相互憐愛的真摯感情。

《背影》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

3.本文很類似於一般寫父親或母親的敘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憶我的父親”之類作題目,作者爲什麼要以“背影”爲題目,換成其他題目,效果會怎樣?

背影,可看作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於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爲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鬱、父愛的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這裏,我們可看出朱自清不隨人後、善於開拓創新的藝術才華。如果換成“浦口別父”之類,就會顯得文意太過直白,沒有深度,缺乏內涵,平庸無味了。

三、質疑探究、精心賞析

1.全文線索--“背影”。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麼不同?哪一次是寫作的重點?

第一次:文章第1段。開篇點題“背影”,以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第6段。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這個境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別,看到父親的“背影”,第6段。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文章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

2.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這是全文的精華,點題的文眼,寫出作者留在心靈深處的永記不忘的“背影”。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爲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體態:肥胖

***走路姿態:蹣跚、慢慢(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動作:探、攀、縮、微傾。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年齡:老年

***心態:心裏很輕鬆似的(攀爬月臺買桔其實根本不輕鬆,此時的輕鬆也只是因爲怕兒子難過裝給兒子看的,更是因爲爲兒子買好桔子,不必擔心兒子路上口渴,盡到了作父親的責任後的欣慰和滿足。)

3.“父親”的話語是最樸實無華的了。可正是這樸實無華的的話語,燃燒着火熱的情感,請從文中畫出父親說過的每一句話,體會其中潛在的情感。父親的語言都很簡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①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時,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安慰兒子,也表現自己的堅強。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啊!)

②當父親不放心別人送我,決定親自送我,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擔心照顧不周。兒子已二十歲,可是在父親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總覺得有人送他上車纔好;自己因爲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別人替代又不放心,躊躇再三,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送。“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纔是他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深切地體現出了他對兒子的關懷。

③當父親要爲我買橘子時,他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擔心兒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車,替兒子揀定了椅子,鋪好了座位,既關照兒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要做的幾乎都做了,要說的幾乎都說了,但又忽然想到兒子路上口喝怎麼辦;“我買幾個橘子去”,正是他想到這一點時自然地迅速地作出的決定。他怕買橘子回來找不到兒子,又怕車上東西丟失,於是又象關照小孩那樣,向兒子叮嚀了一聲:“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這句話可看到這位慈父對於兒子的照顧是多麼周到、多麼細心!

④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

關注安危,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分別在即,今後就是關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經常來信吧,好讓老父減輕對你的刻骨思念!這一句話所表現的,就是這位父親對於兒子的這樣的真摯而深切的期待!

事事爲兒子着想。依依惜別,不勝留戀,多希望再看上兒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裏邊沒人”而有東西,也擔心兒子在車外久立受寒,所以還是叫兒子“進去吧”。從這句話同樣可看到這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這四句話都很簡短,然而飽含感情,有豐富的潛臺詞,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充分地表達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

4.四次“背影”的出現,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實與虛之間關係如何?

第二、三次是實寫,第一、四次是虛寫。實寫是虛寫的基礎,是虛寫的條件,沒有實實在在的“背影”的描寫,本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虛寫是對實寫的感情的深化和昇華。

5.父親的背影,是否讓作者有所觸動?表現在哪裏?表現是流淚。

第一次的“淚”: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爲“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淚”是父親爲買幾個橘子,不顧年紀大、手腳笨,攀上爬下,沾泥帶土,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難忘的。這次掉淚是情不自禁,爲父親的背影所感動。“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又是一次複雜的心態顯示。怕父親看見了要傷心,應是趕緊拭淚的主要原因;怕別人看見了不僅是怕自己顯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給父親帶來難堪。

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該是多麼深沉、複雜啊!這種在“淚光”中再現“背影”時,戛然而止,與開頭不忘背影相呼應,其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

6.文中第五節一連用了兩個“聰明”。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聰明”的?

當父親忙着和腳伕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實哪裏是父親說話難聽呢,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啊。作者自嘲並稱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父親囑託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爲看破世情,其實是不理解父親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還是自嘲稱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第二個“聰明”使用了程度副詞“太”,還加了“!”,均是褒詞貶用,都是“幼稚無知,自以爲是”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親的深深的自責!感情是層層推進的!

7.文末一聲長嘆:“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聲嘆息“唉”,你能說出兩者的區別,讀準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嗎?

前一個“唉”用的是逗號,表示短嘆;後一個“唉”用的是感嘆號,這聲長嘆是前面那聲短嘆的感情遞增,表達了對健康欠佳的父親無限的思念,也表達了對辛苦輾轉的自己無力盡孝的愧疚!

8.《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通篇寫父親多麼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麼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裏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後來終於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爲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買桔時的背影讓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原來這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四、課堂小結(放背景動畫《懂你》)

1.讀了《背影》,我們不由得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啊,天底下的父親都象朱自清的父親那樣,十分愛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讓他們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他們忙裏忙外,思前慮後,圖的是什麼呢?他們什麼也不圖,只求兒女平平安安。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遊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複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希望同學們都能孝敬父母,作一個關心父母的好子女。

(幻燈)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2.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表示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3.課外閱讀《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

五、拓展遷移

不久以前,一位來中國觀光旅遊的美國老太太,在一羣中國孩子中指點了三下,於是三個孩子:一個十歲的女孩子,十個七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只有五歲的女孩,站到了這位美國太太面前。

美國老太太拿出一隻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隻剛能單獨通過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系着一根絲繩,像青藤一樣從瓶口爬出來,攥在這個美國老太太手裏。她對着一旁的中國主人說,都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現在我要試一試。

三個中國孩子露出緊張惶恐的神色。

他宣佈遊戲規劃:這三個小球分別代表你們三個。這個瓶子代表一口乾井。他們正在井裏玩,突然,乾井裏冒出水來,水漲得很快,你們必須趕快逃命。記住,我數七下,也就是隻有七秒鐘,如果你們誰沒有逃出來,誰就被淹死在井裏了。

她把三根絲繩給了三個中國孩子。

空氣驟然凝滯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老太太做了一個可以開發始的手勢。只見那大約五歲的女孩很快從瓶子里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來是那個七歲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着迅速地將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後是那個十歲的女孩,從容又輕捷。全部時間不到五秒鐘。

美國老太太驚呆了,一場本來驚心動魄的遊戲,竟這麼輕而易舉又井井有條地做完了。

她先問那個小男孩,你爲何不爭先逃命?小男孩擺出一副很勇敢的勁頭,手指着那個最小的女孩說:“好最小,我應當讓她呀!”他又問那個十歲的女孩。“三個人裏我最大,我是姐姐,我應該最後離開。”女孩說。美國老太太又問,那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子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淚水刷地一下從美國老太太眼裏涌了出來。她說,她在許多國家試過這個遊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能夠這樣完成它,他們爭先恐後,到不相讓…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本文表現的民族傳統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與上篇課文不同。《這不是一顆流星》反映的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而本課反映的是舊社會家庭親人的關係。前者是父親心目中的兒子,後者則寫的是兒子心目中的父親,人物形象的懸殊,也構成了課文完全不同的內容。但作爲記敘性文章,在寫作方法上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親情,同樣是一脈相承的。

教學本文,重點應放在特定環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達方式,抓住文章命題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線索來作爲分析的突破口;還應抓住本文獨特的寫人記事的樸實自然的語言,從中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可分兩課時講授。第一課時主要是劃分段落層次,分析貫串全文的線索,側重完成第一個教學目的;第二課時則以重點語段、語句的體會爲主要教學內容,側重完成第二個教學目的。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突出往事回憶的結構形式;用“背影”連接貫串故事情節的藝術構思。

一、佈置預習(可在課前進行)。

①讓學生認真閱讀一遍課文。

②結合課後練習三、七體會課文。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層,概括出它們的主要內容,並找出起、訖語句。

二、教師導語

(先板書出課題)。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同《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樣,屬於記敘文。本文寫於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於過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本文作爲一篇記敘文,與《這不是一顆流星》有很多相同點,如都是寫家庭親情,都是從生活中選取典型的、生動的材料、都是通過一定的情節線索來組織材料、通過場面和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中心意思。在這些相同點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現方法,閱讀時要善於在學習新課文的過程中,聯繫舊課文,比較鑑別,從中融會貫通,得到一些新的啓發。

我們在閱讀《這不是一顆流星》時,是從分析結構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節及表現形式。本課的學習也應該這樣。

三、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解釋詞義。

交卸():卸,解除、除去。“交卸”,用於某種職務。“推卸”,用於某種責任。

奔喪(),喪,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猶豫不定。另,形容得意。

迂腐(),拘泥保守。迂腐,拘泥於舊的準則,迂,另意“迂迴”,曲折、繞遠。

蹣跚()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精神委靡,意氣消沉。

瑣屑(),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光潔透明。

四、朗讀課文。

找學生朗讀課文,最好分三個部分,找三個同學分別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五、引導學生劃分段落層次,掌握結構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個部分,應怎能樣分法?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部分的分界線,劃出三個部分後,歸納大意,要求用同樣的語式(字數、結構形式大體相同),訓練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現在與回憶的分界線。“這幾年來”是回憶與現在的分界線。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間的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歸納如板書所示:

①、開篇寄思

②、往事回憶

③、結尾懷念

此板書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處千萬不能約束學生髮揮自己見解的能力及創造能力。當然,這種概括必須是正確的。這裏有個嚴格的界限,也必須讓學生了解並掌握。

如學生能用“背影”作線索概括,也應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寫背影

③、思念背影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按照文章敘事的層次又可以分成幾層意思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中間部分可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父子分別時的家境

第二層次:送行前父親的細心關照

第三層次:送行時看到父親的背影

還可以有別的概括,比如:中間部分可分爲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家境

第二層次:浦口送別

在第二層次“浦口送別”中又可以分爲三個小的層次:

第一、細心照顧

第二、車站買橘

第三、車門話別

3.在劃分段落層次時,應從開始就告訴學生,文章本身的結構形成是固定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劃分層次應力求符合作品本身固有的思路及其結構形式,但由於讀者認識的差異、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法。這就是作具體分析。有的是這樣分也可以,那樣分也未嘗不可;有的則是絕對不行。劃分層次還是有原則的,不是可以任意劃分的。學生進入中學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養成獨立閱讀和分析的習慣,比教師“一言堂”、只接受教師的現成結論的灌輸性教學,不知要強多少倍,不必擔心學生會有損失,也不必擔心達不到教學目的。

六、本文用什麼把全文的故事情節連接起來並且貫串起來?是很容易找到的。這就是“背影”。

現在,要弄清楚:

1.作者是怎樣用“背影”來貫串並連接全文的?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並隨時歸納。

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

本文在四處寫到了“背影”。

這四處寫“背影”各是在什麼情況下,每次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第一次在開頭,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別時,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羣中。

第四次背影的出現,是怎樣隨着文章情節的推進而有不同的表現力的呢?或者說,文章對父親的回憶是怎樣以“背影”爲線索連貫起來的呢?

可以做這樣的理解,板書設計

如下:

情節線索

開篇寄思──不忘背影

交代家境──烘托背影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車門話別──注望背影

結尾懷念──再現背影

2.作者爲什麼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組織材料、結構成文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作短暫的交談、自由討論,然後集中發言,教師擇優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基於表現內容的需要,體現着高明的藝術構思:

(1)可以表現父親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鬱,用“背影”來表現。最能體現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2)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作者不正確描寫次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3)藝術視角的創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隨人後,開拓了藝術表現的新領域,給人以生動、新穎的感受。

這三點對初一學生來說,認識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夠一般的理解即可,重點在於提高認識,不要求掌握。故教師講清楚,不必整理筆記。

七、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在結構形式、情節線索方面,在選取材料組織材料方面,以及寫法上都有相同之處。試作比較。

《這不是一顆流星》的結構形式是:

“現實──回憶──現實”

《背影》的結構形式也是:

“現在──回憶──現在”

《這不是一顆流星》以熊皮手套爲線索貫串全文;《背影》則以背影爲線索貫串全文。

《這不是一顆流星》的主體部分選擇病房這一場合表現主人公的活動;《背影》的主體部分則選擇“車站送別”這一特定環境重點描寫。

《這不是一顆流星》選取孩子關心阿婆凍傷的手這一主要情節來表現主題;《背影》則選取“浦口送別”這一主要情節表現父子深情。

佈置作業

1.做課文練習一、四、五。

做練習一,將重點劃在書上。熟讀課文第6自然段,並學習重點分析。

可按照這樣的順序思考:①寫了什麼,②怎麼寫的,③好在哪裏。將思考的結果寫在練習本上,準備課上口頭回答。

2.做課後練習二。

這一題要認真思考,有明確的觀點,簡要整理成文字,準備在課上口頭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樸實語言、平凡細節的深刻內涵;父子間的深摯感情。

教學步驟:

一、教師導語。

上節課着重分析了課文的段落層次、情節線索,以及從“背影”這一新的視角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的意義,並與《這不是一顆流星》作了對比。這節課要着重體會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體會作者怎樣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平凡的細小事情來敘事抒情。

下面,沿着課文的順序,挑出一些重點語句或語段,細細體會作者語言的特色,樸實無華的語言中如何飽含着深情。

二、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語句。

作者在文中三次寫了流淚,每次寫法各有什麼不同,各自在什麼情況下,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三次流淚,都是在三個部分的最緊要時刻。

第一次流淚是在交代家境衰敗的情況下,見着父親,面對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這一次掉淚,引出父親的在文中爲數不多的重要話語:“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的這幾句話,表達的感情是很豐富的,很深沉的。這裏有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佈、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複雜心情。

第二次流淚是在浦口送別時,作者眼看父親跨過鐵道蹣跚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次掉淚是情不自禁,爲父親的背影所感動。這一次掉淚,因爲是在車站上,又是在臨別之前,特定的情況決定了作者的舉止,“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又是一次複雜的心態顯示。怕父親看見了要傷心,應是趕緊拭淚的主要原因;怕別人看見了不僅是怕自己顯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給父親帶來難堪。

第三次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了“晶瑩的淚光”。這一次閃出“淚光”,應是別父兩年多的現在,即執筆爲文的時候,想象兩年多前離別時的情景,不禁黯然長嘆。這種在“淚光”中再現“背影”時,戛然而止,與開頭不忘背影相呼應,其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有如撞鐘,餘音不絕。

教師在講授時,應隨問隨答,隨寫板書,語調中要能傳達出語言本身的感染力量。

重點語句

第一次流淚

觸景傷情的悲哀

父親勸慰並自我寬解

第二次流淚

情不自禁的感傷

我趕緊拭乾了淚

第三次流淚

懷念中的黯然神傷

思親摯情綿綿無盡

三、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語段

本文4、5、6段,特別是第6段的描寫,是全文的核心段落,集中表現了作者“最不能忘記的”父親的背影。我們應認真閱讀、體會。

1.指定學生朗讀4、5、6三個自然段。

4、5段主要是寫父親送別時的細心照顧,朗讀時要求學生劃出寫父親言行的語句。

6段主要寫作者眼中的父親的形象和言行,朗讀時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語句。

2.引導學生分析4、5段。

4、5段寫父親浦口送別時對兒子的處處關心,都是通過兒子的觀察和感受來表現的,着重寫了父親的動作行爲和語言。作者的敘述,毫不修飾,唯其樸實,始覺真切。表面看來,作者似乎是在那裏向友人述說那次父親送別的情景,事無鉅細,原原本本;實際上,作者的述說卻經過了精心的挑選,每一個細節都滲透了父親年老頹唐、境遇不佳而對兒女卻一片深情的特有表現。

首先是送不送,這就頗費躊躇。

不送

4段:

送不送

躊躇

作者很細緻地敘述了父親在送與不送上的猶豫不決。這一過程表面看好像是多餘之筆,其實恰好極其生動自然地反映了父親在老年光景慘淡力不從心的情況下,愛子的特殊心態。“說定不送”則“再三囑咐茶房”;“終於不放心”,躊躇之後還是“決定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也無濟於事。“我”已經二十歲了,其實用不着送。正是在這種可以不送、應該不送而又終於送了的反覆過程中顯示了父親對兒子關心的周到入微。

其次是怎麼送。父親年紀大了,本可一切讓兒子自己去做。但他不,卻事必躬親。先是“照看行李”,後是“忙着講價錢”,再是“囑咐路上小心”“不要受涼”等,做這些看來對於一個成人兒子的多餘的事,已經足以使人感受到愛子情切;而“我”之不放心,暗裏笑他“迂”、事後又自責等一系列的敘述,就更反襯出父親愛子之“執着”。作者兩處責怪自己“那時真是太聰明瞭”,語言樸實真切,感人至深,寫得也真是太高明瞭。

5段:

事必躬親

“父”不放心

“我”之自責

3.引導學生分析第6段。

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這是全文的精華,點題的文眼,寫出作者留在心靈深處的永記不忘的“背影”。這裏,作者不惜筆墨,詳細寫了父親的外貌特徵(胖、穿戴黑帽褂)、動作特徵(“蹣跚”、“慢”、“探身”、“手攀”、“上縮”、“努力”),極力勾繪出父親行動艱難時的背影。正是這個“背影”,反映了父親送子遠行的困頓;也正是這個“背影”,激起了作者未有過的感激、憐愛之情。

橘子買回來了,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士裏很輕鬆似的”,這一個簡單的動作,淡淡的描寫,卻十分逼真地發掘出父親完成自己的心願後的某種心理上的滿足。兩句簡單的言語,是經過作者精心挑選的,“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正是一個父親臨別前重要的囑咐;而走了幾步又回頭,叫兒子“進去吧,裏邊沒人”,更顯出老人關懷留戀之情。兒子望着父親的“背影”,這時的感情已達到了最深的境界。

集中寫背影

6段

臨別前的囑咐

教師隨講隨問隨答,按段落內部的層次來分析,力求使學生對原文的敘寫有完整的印象和理解,要避免東摘一個詞、西摘一句話,支離破碎地講解,將文章遷就教師的知識系統,這是不可取的。

分析結束後,按照板書提示,讓學生再讀一遍第6段課文。由一人朗讀、教師範讀或大家默讀均無不可,應視班級學習和紀律狀況而定。

四、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可先讓學生口頭回答。前面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層次、情節線索和重點語句,處處都展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應該是有體會的。現在的訓練主要是語言的概括,不要求講得太多,要求簡潔、準確。

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兩方面的,一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這種親子之愛,不同於《這不是一顆流星》中母親對兒子的愛,也不同於阿婆對孩子的愛,而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特有的愛心。這種親子之情,帶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帶有那時父親特有的境遇所賦予的情調,還帶有年老的父親送子遠行所特有的情緒。因此,這種感情,既有慘淡,哀傷的一畫,又有關懷、體貼的一面,具有相當複雜的內涵,不能作簡單的理解。

教師檢查課後練習二,指定學生作答,大家可以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歸結時把握這樣兩點:

1.文中的確流露了“淡淡的哀愁”,這種情緒要作具體的、歷史的分析。

2.文中思想感情的基調是父子情深,是惜別之情。作者在文中表現的父親的感情,哀愁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應在逆境中鎮定、寧靜的深沉心情。

課文中的另一種思想感情,是兒子對父親的懷念、憐惜和感傷之情。正是兒子的這種複雜的感情,才襯托了父親的那種複雜心情。這兩種感情在文中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襯的。

思想感情

時代的印記

父親的親子之愛

家庭的印記

個人境遇的印記

慘淡、哀傷

關懷、體貼

兒子的思父之情

懷念、理解

憐惜、感傷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寫成簡短文字,可以列條說明,務必觀點明確、層次清楚。

2.抄寫第6段部分語句:

從“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到“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

從“我再向外看時”到“心裏很輕鬆似的

《背影》優質教學設計 篇1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樸素而又飽含深情的語言。

2、學習體會通過人物動作刻畫形象、展現人物心理的方法。

3、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感悟“愛”這種博大的感情,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懂得感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背影”作爲文章描寫的對象在文中多次出現,尤以父親爲“我”買橘子而穿鐵道、攀月臺那個場面的描寫爲最詳,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難點:體會蘊涵在作者筆端的深深的父子之情。

一、導入課文

二、作者介紹

三、背景簡介

四、整體感知

1、文章以什麼爲線索來展開的?

2、同學們覺得作者筆下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形象呢?

3、作者是如何體現這個形象的?

4、文中寫了父親幾次背影?

四寫背影

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

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⑷別後思念,再現背影。

5: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中,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

五、思考討論

聽錄音(第六段)

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讀父親過鐵道的部分,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父親背影?

父親的穿戴:黑、布(兒子衣着)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提示:寫人記事,應選擇最動情的一件事;寫最動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動情的瞬間。

2、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細小繁瑣的事,進行了外貌和動作描寫以外,還用什麼描寫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憐惜體貼,依依不捨

提示:寫作,要善於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深摯的感情;選材,也要善於選擇那些平常而又飽含深情的素材。

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對於父親的關心和疼愛,作者理解了嗎?從哪裏表現出來?

五、拓展遷移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想一想,哪一個細節給你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小結:整篇文章抒情氣氛濃郁,通過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細小的事情,用樸實的語言直抒胸意,表達了父子深情。

(放歌《父親》)

六、作業佈置

1、有感情的把《背影》讀給你的爸爸聽聽。

2、借鑑《背影》的構思法,選取你生活的片斷,以父親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習作,寫好後請你爸爸修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