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下冊《克己復禮》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克己復禮”背後站立着一個怎樣的孔子?

高二下冊《克己復禮》教學實錄

  一、導入:國學熱中說《論語

師:近來國學正熱,儒學尤其熱,《論語》與孔子更是一派火熱大家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一個是易中天品三國,還有一個是……

生(齊聲):于丹

師:于丹她講得最紅的是……

生(齊聲):《論語心得》,還有《莊子心得》

師: 2500多年的那個孔子,居然會熱得如此在這當中,既有實在的,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弘揚;可有些則是炒作,有的更是盲目的復古那麼我們作爲高中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地讀讀《論語》,能夠同兩千多年的孔子,同他的靈魂、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儒家的學說做些交流和接觸,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給大家提個問題:你覺得怎樣的人來上《論語》最好?其實我覺得我來上最好(生大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孟軻

生:喲,孟子

師:孟子又是誰?

生:是儒家學說的代表者之一

師:對,只我是僞託的,我姓黃當年我的父母大概也是望子成龍啦,想讓我成爲像孟子這樣的人

生:(大笑)孟子當然是老了

師:所以,我說我上這個文章最適宜,孟子教孔子大家說說,你們心目中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但很有學問

師:對,還 可以再進一步說說

生:是一個大教育家,有弟子八千

師:應該是三千,有七十二賢人被封建帝王稱爲“萬世先聖師表”瞭解他的思想學說嗎?

生:主張仁政,很崇拜周禮

師:這你們從哪裏瞭解?

生:文章中說,“子曰:克己復禮爲仁”等等,還說,“吾從周”“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師:大家都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這是大家在以前的學習中瞭解的我想,我們通過《克己復禮》這篇選文的學習,去了解一個更具體更人性化的孔子

  二、孔子堅守仁政的意義:一個人的悲劇與時代

師:孔子爲什麼要主張克己復禮呢?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生:是爲了實現自己復禮的理想

師:可以這麼理解,按照《論語》的觀點主要是爲“仁”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造字法看,“仁”是一個怎樣的字?

生:同“人”有關,是兩個“人”

師:孟子說過:“仁”一曰人,人爲一個外殼,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所以,孟子又說:二曰心“曰人、曰心”,這是孟子對“仁”的理解“克己復禮, 爲仁”大家看這個“禮”字,從我們中國造字法來看,它的繁體字應怎麼寫?“禮”這個字大家看看,從造字法的角度來看,它同什麼有關呢?首先,同祭祀宗教及藝術有關,在孔子儒家的學說中主要是指道德與思想有關綱常人的倫理及規範秩序有關所以後來宋代趙普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等都是同此有主要關係我們後人往往把把它理解成政治我想,《論語》首先是一部關於人的書那麼“克己”的“己”怎麼理解?

生:應該是指人自己

生:一個人的道德修養

師:請同學們注意,這個“己”在文章中不僅僅是指自己,是指個體的生命那麼,剋制自己個體生命當中什麼樣的情感?

生:……

師:大家知道,孔子生活在什麼時代?

生:(齊聲)春秋末年

師:對,春秋末期當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大大削弱了,而諸侯紛紛興起,動搖了周天子的制度,就是……

生:禮崩樂壞

生: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剋制自己的一種浮躁的慾望的東西,從而達到“禮”

師:這個“禮”實際上就是周天子的思想的權威的法令的制度的核心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什麼?

生:仁,仁政

師:是呀,生命個體情感慾望.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一個人在動盪的世事面前,常常會不能自已呀;所以孟子是看得很深的,從人的角度,從人心的高度來思考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是人的倫理修養至於禮,我們剛纔已經談到……

生:同祭祀宗教及藝術有關,主要是指道倫理及規範秩序等

師:《左傳》裏說,“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矣”

師:我們瞭解《左傳》嗎?

生:《左傳》是解讀《春秋》的著作《春秋》傳說是孔子編訂的,也是儒家的代表著作

師:“經國家”的“經”,是治理的意思儒家學說關於爲人處世有一句重要的話,叫修身……生:齊家,治國,平天下

師:這四個詞語實際上就貫穿在這個“經”字上後面的“定”,安定,平定;序,有秩序、有規範;利,有利於後代對於理解“禮”的理解,我認爲這個註解非常重要

師:對於仁與禮我們大體瞭解了那麼這裏誰在發問 “仁”的問題?

生:顏回

師:大家知道,孔子弟子有三千,有七十七賢人,爲什麼是顏回提出這個問題來呢?在這麼多弟子當中,顏回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思想比較好,心胸比較開闊

生:他忠誠於孔子的學說

師:《論語》孔子怎麼表揚他的嗎?

生:好象是一碗飯,一碗湯

師:不錯,雖然還不完整,但你已經轉化爲今天的語言了《論語.雍也第六》裏寫顏回道:子曰:“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粗菜淡飯住在簡陋的巷子中,人家是不能忍受,而他卻樂呵呵記得我以前讀《莊子》,莊子經常調侃孔子,因爲莊子屬道家思想但一提到顏回時,莊子馬上就嚴肅起來不再玩世不恭了因爲顏淵是一個莊重的安貧樂道的人,莊子對他很敬重所以只有顏回纔有資格問這個“仁”如果下文出現的子夏、子路、宰我等可以嗎?

生:不行因爲子夏、子路等人沒有這個資格,在孔子眼裏常常有不仁之言行

師:只有他最有資格問仁顏淵被後人稱爲“復聖”可以這樣說顏回更是孔子的精神弟子,他沉靜、內斂,有自覺的犧牲精神

  三、克己復禮的背後:指向人心

師:他問仁是什麼呢,孔子解答道:“克己復禮,爲仁”,就要回歸到人心,人這個本體,去思考“仁”字在《論語》中出現的次數,共有109次那麼,克己以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生:“天下歸仁”

師: 這“歸”字,怎麼理解?

生:課本里的註解說“讚許”,而譯文裏是迴歸的意思

師:兩種理解都可以,權威的解釋是“讚許”顏回問到底怎麼做呢?

生:孔子回答,對於非禮的東西,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師:顏回怎麼說呢?他很謙虛哪裏表現了他的謙虛?

生:不敏

師:對,“不敏”用現在的說法就是“不聰明”但他會怎麼樣?

生:照着做

師:哪個字表明他會照着做

生:“請事”

師: “請”是一個謙敬詞“事”就是“執行”

師:那麼仁也好,禮也好,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怎麼樣的呢?下面第二、三兩則中,從哪兩個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對禮是非常崇敬的?

生:“鬱郁乎”

師: 什麼叫“鬱郁乎”?

生:文采豐富的樣子

師:或者可以說“文明昌盛的樣子”這個還不能說明他對禮的崇敬,更特別的是哪個詞?

生:從

師:什麼叫做“從”?

生:依從

生:尊重

師:對,依照、遵從、尊重大家看,這篇文些篇章中反反覆覆地圍繞“禮”“仁”,來做文章這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這個核心實際又是規範了中國2500多年來文化的綱(在黑板隨手畫一個圓圈)我們用這個大圈代表儒家文化和思想,大家看看第一章關鍵是抓住哪個字?

生:“克己”

師:第二則呢?

生:從周

師:爲什麼要從周,從什麼呢?

生:周禮

師:爲什麼要從周禮呢?

生:我們歷史中也學到過,因爲周禮是當時是西周時期,周天子所制定的一套制度

生:代表了中國傳統思想,是文化的代表所以他要從周禮

  四、軸心時代的道統思想的失落

師:代表了這一個軸心時代的道統思想,下面,他不但要從周,而且還有更強烈的

生:文章的第三則講到夢周

師:歸納得恰當,他不但“從”周,而且還“夢”周請大家默讀幾邊第三章

(生讀)

師:好,下面我們做個小練習,請試把“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這個句子用另外一種斷句方法斷句,可以嗎?斷句後意思有何變化?

生A: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

生B: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

師:就這兩句看大家覺得哪個同學合理一點?

(大多數同學認爲A的好一些)

師:A同學,你爲什麼這樣斷句呢?

生:A:甚矣,是感嘆詞,那時的孔子大概五六十歲,所以他說他衰老得已經很久了;最後說他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我這樣斷句,這樣更突出孔子他的衰老

師:感嘆詞提到前面來,這種句式叫什麼?我們初中學過《愚公移山》,裏面有“甚矣,汝之不慧!”你太不聰明瞭這種句式叫什麼?

生:倒裝句

師:很好,爲了強調,把謂語提前了叫主謂倒裝句那剛纔兩位同學的兩種斷句,你們覺得他們這樣斷句斷得好,還是文章中這樣斷法好?

生B:雖然A與我這樣也可以,但我現在又仔細體會了一下,總覺得還是是文章中這樣好嘛

師:爲什麼?

生B:因爲他把感嘆詞提到前頭,既強調自己的衰老,但更加強調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夢見周公了

生:原句中我讀出久不夢見周公後一種重重的失落感,而兩位同學的斷法這種感覺很少

師:只是一種對自己的衰老的哀嘆,變爲“甚矣,吾衰也久矣”,僅強調的是我衰老已經很久了,與整個孔子的時代的悲劇感不是很吻合我覺得也是文章中這樣好課文中的斷句則不但寫了我的衰老,更強調後面的久不夢見周公,如果從文意文勢來看,重心也應該還是落在夢周公上所以,我們讀文言文不僅要弄懂語言,更要注重文意,那是作者的思想核心所在

歸結:孔子在講這這兩章時,他的言外之意,體現了對周代政治文化禮制的神往,體現了對禮崩樂壞的天下時局的擔憂與不滿,但無可奈何孔子一直在推銷他的“仁”的理論,55歲開始帶着一些弟子周遊列國,甚至冒着生命危險

從這句話的'背後大家有沒有讀出孔子的一種無奈,因爲現實讓他失望禮崩樂壞,所以他要從周夢周

請大家進一步考慮,當時社會禮崩樂壞的狀況在下面哪幾章哪些內容中出現了?

  五、孔子的憂患意識:知其不可爲而爲之

生:第四則和第五則

生:“八佾”與“觚”

師:“八佾”簡單說是一種跳舞的情景,那這與“禮崩樂壞”有什麼聯繫?

生:跳舞當中有音樂,大概是一種不健康的音樂

生:當時每個不同等級的人跳舞也分等級只有天子用八佾

師:對,“佾”什麼意思?人季氏是一個大夫,我打個比方,他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級的大戶人家,大老闆也要開奔馳車,這不符合禮,因爲按禮制這車只有天子纔可以享用,他是僭位,無視周天子呀,當然也就不符合仁所以……

生:孔子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師:這裏的是,這;孰,哪裏這表現了孔子很敏銳的察微知著的政治眼光他在“八佾”的現象中很精細地發現到時代的混亂這種現象還在繼續第四章裏寫到“觚”,也就是“老酒杯”我以前在上海博物館看到過這種酒器,形狀大概是這樣原來這種只有這麼大,現在有的像碗大,有的像缸大,這不是亂了套了嘛

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這一節

生:(感情一般的朗讀)

師:你可否試用“酒杯”來讀一下

生E:酒杯不像個酒杯,這還是酒杯嗎?這還是酒杯嗎?(笑)

師:這裏不應該笑,這個句子不是一般的嘆息,應該是孔子的浩嘆、牢騷呀前文講到,人要克己,才能達到禮,所以他要夢周,他要從周但禮崩樂壞的現狀還在加劇,有政治眼光的孔子從細微處看到社會制度的文明的衰敗所以,我說這是“浩嘆”能不能再讀一讀?

生E:(富有感情地朗讀)觚不觚,觚哉?觚哉?

師:好,從寫作手法來看,“觚不觚”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生:象徵

師:象徵什麼呢?文化、文明這裏是抓住細節作爲切入口,到第六章,孔子從大的背景去思考,去擔憂爲什麼說是從大的背景思考呢?剛纔講老酒杯,這一章講到四個關鍵詞,是什麼?

生:“禮樂征伐”

師:“禮樂征伐”,按照孔子觀點,是掌握在誰手裏?

生:周天子

師:對,禮樂征伐,這是代表國家的最高權威,必須得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定比如我國要同美國作戰了,必須由全國人大開會商討決定,而不是下面某個省的省長就能決定這纔是“有道”我剛纔所講的作戰,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生:徵

師:古漢語用詞講究,“徵”一般用於國與國間,譬如齊國打魏國;“平”,一般針對叛亂;蕩,針對賊、盜,“蕩寇”;伐,一般詞;取,同智取有關;下,輕鬆;掃,快速所以,“徵”不能亂用

這是有道的情況那無道時,發生的結果會怎麼樣?掌握在諸侯手裏,則“蓋十世西不失矣”蓋,大概,推測性語氣,用在句子前面;希,稀少;“陪臣執國命”,陪臣,家臣;執,掌握“庶人不議”,“庶人”,平民百姓

有人對孔子這段話評論爲孔夫子拼命維護他那套死板的禮與仁拼命是拼命,但值得維護;另有人評論他是要鉗制老百姓的輿論大家看“庶人不議”如何理解?庶人爲什麼不議?天下太平了,這實際是對“天下無道”的反證所以這種說法可能也不妥當

  六、悲壯與自信:禮崩樂壞中復禮之信念

師:孔子在維護着他的禮的說法請大家看第七章,他是圍繞哪個字在談?

生:正名

師:孔子爲什麼要正名?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對應句子讀,不要讀錯

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師:這是理論論據如果名不正的話,會帶來一連串的後果,所以要正名我們再從事實來證明一下,現狀已經出現了禮崩樂壞的情形大家找到了吧?

生:第八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師:這裏後一個字是動詞,“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這反映了當時應該維護的社會等級制度大家看看,你贊成孔子這個說法吧?我們從現代中學生的角度怎麼看?

生F:我不贊成父親長輩說得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不對的我們應堅持自己的看法

師:這是作爲今天青年學生的看法這裏,我想孔子是否側重於對當時不正當的社會秩序的批評?當然,我們可以用自己青年人的眼光批判性地去看好,請坐

師:如果不這樣呢?“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用現代的話就是飯也吃不到“諸”是個兼詞,“之乎”

上面講了正名,實際是正禮而正仁

師:大家看第九章開始到第十一章,都在圍繞一個關鍵詞討論,什麼關鍵詞?

生:孝

師:還有呢?

生:悌

師:對,都圍繞“孝悌”展開什麼叫“悌”?善事兄長爲悌,善事父母爲孝現在看第九章,他把“孝悌”當作人生的什麼?關鍵詞“本”如果能做到孝悌的話,這樣的人還會冒犯長官嗎?這裏的“鮮”怎麼讀?第三聲,很少有這樣的話就不會作亂“未之有也”,不會犯上作亂

這裏又迴歸到“仁”,這是仁道的根本呀!“與”,語氣詞

  七、克己復禮:蘊涵“立人”“達人”思想

師:第十章背後的潛臺詞是什麼?如果把這種情況放到今天的社會裏,會是什麼情況?

“饌”,原名詞

生:這裏動詞吃喝“色難”,不僅是臉色,更指孝敬父母的真心

師:第十一章談到宰我問“三年之喪”這個“三年”,孔子是怎樣理解的?是哪句話哪個字?“免”兒女在父母翼下生活十幾年,何止三年?所以孔子批評宰我:“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於你父母也有三年的孝嗎?

  八、儒學文明源頭不能阻斷,人要找到精神棲居地

師:到最後兩節,這裏講的玉帛和鐘鼓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守禮最後一章歸結了整個內容,歸結得非常好,請大家齊讀(生讀)大家說,人如果不仁,會造成怎麼樣的結果?無法實現禮人如果缺乏人的狀態,缺乏人心,結果會怎麼樣?怎麼樣對待樂呢?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反反覆覆講“禮”和“仁”,實際是講“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古人一直都把《論語》當成治國的書,實際上我覺得《論語》是講怎麼寫好“人”字和做人的一本書,這就是“克己”,這就是“復禮”,這就是“爲仁”希望我們,黃老師與你們都好好做人,做一個好人,再見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