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蘇教版選修《10、屈原列傳》課文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屈原列傳》原文

蘇教版選修《10、屈原列傳》課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爲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爲‘非我莫能爲’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列傳》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瞭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裏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爲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爲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爲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於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附《屈原列傳》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屈原列傳》(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譜寫生命讚歌”爲主題。

《屈原列傳》是司馬遷寫的一篇文言人物傳記,通過記述屈原的生平事蹟,表現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說起的重大作用,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與鑑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基於此,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學習本課出現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3.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掌握本課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判斷、介賓後置等句式。

由於學生思維的深度有限,對於文本的寫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在學習作者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基礎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

由於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傳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準備採用朗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使學生由讀促悟,由讀入境。

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積極的思考相結合,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討論法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關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以“圈點讀書法”爲主,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此外,我準備採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一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關於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讓我們走進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屈原,學習《屈原列傳》,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屈原。(多媒體展示屈原簡介和相關圖片)

此導語力圖讓學生從對屈原的興趣遷移到對文本的興趣,又抓住了即將過端午節這一時機,具有及時性,又使學生理解了關於屈原的文學常識。

第二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由於本課含有較多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如:“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離”通罹難的“罹”,以及註釋中並沒有出現的“齊與楚從親”的“從”通“縱”,合縱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詞做狀語。還有判斷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詞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教師請數位學生通過逐段朗讀結合教師的講解,既訂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體現了語文是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疏通字詞和句子後,教師請學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提取圈點出關鍵詞。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本課提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板書內容見第四)此外,對於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現了屈原和漁父的對話,教師請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求知慾。

此環節是爲了讓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爲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典範,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師以兩個問題爲線索,請學生重點研讀此段。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題目: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

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敘,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問題一學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使學生能夠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的高潔品質

問題二學生首先通過文本具體句子區分這三種寫法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敘的基礎上發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接着,教師請學生重點研讀文本4-11自然段,並出示討論題:《屈原列傳》是屈原的傳記,爲何卻用7個自然段的大篇幅寫懷王和其他人?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基本可以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爲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他的高潔品質。

此時,教師點撥,通過講述司馬遷的經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行拓展:司馬遷和屈原在人生經歷上又很多相似之處,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馬遷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史學家認爲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傳,作者在議論的過程中表達的不平之氣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下,既瞭解的有關司馬遷的文史知識,又拓展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歷史人物,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

第五環節:課後作業

文言問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實、虛詞和文言句式,並且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此我的作業爲:對本課中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歸類,並做相關練習。

 四、說板書設計

屈原列傳

司馬遷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響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本課的主要內容呈現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理清脈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