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詩經《關雎》的評課稿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關雎》評課稿【1】

詩歌的講解向來被視爲畏途,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遇到詩詞,只是讀讀背背,最多講解一下名句罷了。因此關於詩詞教學只是浮於表面,沒有引領學生深入到詩歌的內涵,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可想而知,只是機械背誦而已。今天聽了馬清華老師的《關雎》,深受啓發,古詩歌如此教來,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鑑賞能力肯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結合馬清華老師的教學實錄談談我得到的啓發。

詩經《關雎》的評課稿

一、吟讀《關雎》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在理解詩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馬老師簡介導入後,馬上進入了第一環節:一詠三嘆吟讀《關雎》

1、找學生朗讀詩歌。(訂正字音)

2、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詩歌。要求:①讀準字音;②抑揚頓挫。

3、教師配樂範讀。

4、全班齊讀。

這四個環節的朗讀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每一步教師都提出了不同的朗讀要求,通過讀準、讀通、讀出感情與韻味層層深入的朗讀,爲下面的譯讀奠定了基礎。

二、譯讀《關雎》

在譯讀這一環節中,馬老師可不是僅僅讓學生翻譯詩句,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以詩譯詩;②力求押韻;③解釋擴展,這其實是對詩歌的再創造,這和餘映潮先生上過的《過故人莊》譯詩環節有異曲同工之妙。爲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要求,教師首先示範,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雖然學生的譯詩還達不到教師提出的要求,但比我們平常要求的翻譯要好幾千倍,不少同學不但注意了語言文字的美,還有個別同學還思考了押韻的問題。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品讀《關雎》

在充分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馬老師開始對詩經內容進行賞析與品讀,品讀詩的畫面美,語言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逐步深入解讀詩的內涵,教給學生學會欣賞詩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令我值得學習的地方還在於讀畫面的時候,還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比譯詩環節更深入一層。教師還適時引導“我在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句詩的時候,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條玉帶似的河流靜靜流淌。河中的小島上,芳草如茵,一對對雎鳩鳥在草叢裏、河水邊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戲……”有了教師這樣詩意的引領,纔有了學生“少女採荇圖、長夜難眠圖、盡情狂歡圖”精彩表現。

四、唱讀《關雎》

詩歌本是可以和樂而歌的,再又一次師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之後,馬老師又讓學生吟唱這首傳誦千古、經典古樸的愛情歌謠。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共同展示,高聲歌唱《關雎》,把這節課推上了高潮。最後要求學生披文入情,進入角色,潛心於聲情並茂地吟誦,將自己在品讀和美讀中積累的感受,運用一定的語氣、語調、語勢等大聲讀出來,學生個個搖頭晃腦,放聲吟誦,完全沉迷於詩的美。

縱觀馬老師的這節課,通過吟讀、譯讀、品讀、唱讀四步驟,把《關雎》這首詩上的是詩情畫意,美輪美奐。通過教師巧妙引領,放飛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在教讀古詩文時,按照如此環節,課肯定會上得精彩。

  《關雎》評課稿【2】

今年寒假,我有幸在網上看到xx老師的《關雎》課堂實錄,觀看之後,受益匪淺,現在我對這節課作如下評說:《關雎》是詩經中的首篇,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對於此課的教學也有很大的難度。 馬老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在教學中馬老師用一詠三嘆吟讀《關雎》、相映成趣譯讀《關雎》、詩情畫意品讀《關雎》、音韻悠揚唱讀《關雎》、詩意棲居再讀《詩經》,五個教學環節貫穿整節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既求新又求實。在“一詠三嘆吟讀《關雎》”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實效,認真糾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錯字,指導學生朗讀,突出了詩詞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在“詩情畫意品讀《關雎》”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詩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全詩,把握了詩的主旨。

雖然這堂課是成功的,但我個人認爲在一些小環節上還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1、結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奏,更要讀出感情,教師在此環節可以更進一步的加以引導,使學生感受到如果通過讀傳達出內心的情感。

2、在“相映成趣譯讀《關雎》” 環節中教師翻譯前四句,要求學生讀一句,教師解釋一句,又要求一男一女兩名學生,一人讀一人釋義,這樣進行顯得忙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實效性要差一些。在“音韻悠揚唱讀《關雎》環節中,兩名學生一讀一唱,雖然讀的那名同學感情很飽滿,唱的同學改編的也很有創意,但因爲兩人同時進行,也顯得很亂,沒有使兩名學生的素質充分的體現出來。

以上評課,只是自己的一點粗淺認識,還望同行多指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