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小學古詩《示兒》評課稿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示兒》評課稿之一

《示兒》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臨終之作,詩中充分流露出來的至死不渝的愛國熱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而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小學古詩《示兒》評課稿

課堂上,羌老師以春風化雨般的語言,點點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老師始終以自己飽滿的感情感染着學生。我相信,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隨着老師走進了陸游的精神世界,被陸游那深深的愛國情感所感動,心中也定會有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感激盪在心頭。這就是所謂的詩意課堂,詩意語文

我主要從兩個方面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1、淡化詩意解釋,強化情感體驗。

我們通常的古詩教學往往強調對古詩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這樣做固然使得我們的理解變得清晰,但同時也是對詩歌美感的一種破壞,因此,課堂上,羌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學,自己去弄懂課題和詩句的意思,而後同桌交流,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着力於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通過補充詩人陸游的生平及有關北宋社會背景的資料,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對陸游赤誠的愛國熱情的敬佩。

2、適度拓展閱讀,力爭全面感知。

《示兒》這首詩之所以感人,並不僅僅因爲這首詩本身,其實感動一代代人的,更是它的作者——詩人陸游。陸游一生是悲劇性的,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說是在對收復中原的渴望中度過的,然而這種渴望卻最終成爲了千古的遺憾。《示兒》,正是這一生的渴望和千古遺憾的集中爆發。因此,要真正讀懂《示兒》,就必須讀懂陸游,就必須讀懂他的'渴望和他的遺憾。所以,在這堂課上,老師拓展補充了陸游的幾個不同時期的卻擁有共同主題的詩句和林升的《題臨安邸》,使學生對此有一個全面的感知。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理解體驗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體會詩人壯志未酬的遺憾和赤誠的愛國熱情。

  《示兒》評課稿之二

我們學校4月8日又開始開展課改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又有了許多新的收穫,得到許多新的啓發!在這次活動中,明老師上的南宋詩人陸游的古詩——《示兒》,這堂示範課給我的印象頗深!

古詩《示兒》是詩人陸游的絕筆詩。《示兒》這首詩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前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抗擊金兵未成的遺恨,又有因祖國未統一的無限悲哀,也有對統一大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明教師在上這堂時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注意到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爲,以自己的教學行爲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在教學這首古詩時抓住了情感主線,採用小組探究學習方式理解詩意,加強誦讀,以讀升情,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結合時代背景,拉近孩子們與詩人的距離,使學生走進了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深刻領會到作者在詩歌中反映出來的深厚愛國之情。同時抓住詩句的語言特點,在理解詩句的意思後,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領悟詩歌的意境。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讀課文,以讀解疑,以讀會義,以讀悟情。整個教學過程立足課文本身,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予學生讀書方式,邊讀邊提出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互相釋疑,增強學生的釋疑能力。老師和學生討論總結,不過早地出現結論,肯花時間讓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

最後,明老師讓學生從古詩內容想開去,想到與之相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通過課外拓展,積累古詩,內外知識,新舊知識相結合,相貫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