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下冊《最大的麥穗》評課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最大的麥穗》評課之一

六年級下冊《最大的麥穗》評課

《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

盛老師所執教的這堂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語言有親和力和渲染力,她帶領學生在精讀課文時, 重點抓住蘇格拉底說的三次話展開教學。

教學蘇格拉底前兩次說的話時,盛老師以讀爲主,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弟子們的表現,圈出動詞,用心揣摩,再設置情境進行現場採訪,通過“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弟子,你是怎樣摘麥穗的?爲什麼?”“如果你就是麥田裏的顆粒飽滿的麥穗,你會怎麼嘲笑弟子?”“如果你是那顆被扔掉的麥穗,你又會怎樣嘲笑弟子”等角色互換,從而設身處地地感受弟子們的做法,並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蘇格拉底前兩次說的話。

在理解蘇格拉底的第三次的那番深入淺出的話時,盛老師以說爲主,先引導聯繫上文,說說“‘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分別指什麼?”“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是在告訴弟子怎麼摘最大的麥穗嗎?”“你認爲最後弟子收穫了什麼人生道理?”等等,教師的牽引基本放手,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追求和當前實實在在應該做的事時各抒己見,從而使他們在彼此的探討與思辯中得到自己的所得,在學生不同於她人的觀察、思考的情況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既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又注意正確的價值引領。學生在交流的同時,不僅明白了蘇格拉底話中的含義,還感受到了蘇格拉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魅力。

最後盛老師讓學生創作關於機遇的名言時,學生的情感、領會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慾望,她們對於蘇格拉底的感悟,對於人生一如“走麥地”的感慨,對於時間、機遇的重新認識,都讓她們有一吐爲快的感覺。

  《最大的麥穗》評課之二

蘇格拉底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他也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大教育家,以雄辯和問答法聞名於世。心理學中提到的“蘇格拉底諷刺”和“助產術”,是西方古代很有名的教育思想。

《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就體現了他高超的教育藝術。也許今天我們讀它不覺得如何高明,但是如果我們想到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故事,你就一定會感覺到他平淡的話語中折射着智慧。實際上,學習本文,就是與蘇格拉底進行對話,聆聽他的聲音、觸摸他的智慧、感受他的哲理。

蘇格拉底前後說了三句話,其實是循循善誘,讓弟子感悟人生的哲理。學生在細細品讀了這三句話後,明白了文章蘊含的哲理:人生有很多機會,不應該錯失良機。

最後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自己的體會,這段話讓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這時學生一定有新的理解:麥田到頭了,可以回頭,人生卻不可以回頭。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機遇,就如麥地裏的麥穗一樣多。每個人都在尋找。

下面就從四個方面談談聽課體會:

一、有多元化的目標

本課有這樣的目標: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能聯繫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目標的制定和具體的'教學過程既要考慮到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考慮到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體悟,不做生硬劃一的答案限定。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爲“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這是一篇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文章,但是高年級學生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他們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他對文本的讀解並打上鮮明的個性印記。

如蘇格拉底最後教育弟子們的話,既是全文的重點,又是全文的難點,含義深刻,學生不容易深刻理解,尤其是對“所以,最大的那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這句話的理解。教師尊重學生的理解,只要他們說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而不用教學參考書上的答案框住學生的思維。

又比如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是:1抓着的纔是最大的,2不要這山望着那山高,3想得到更好的也不要放棄一般的,3有,比沒有更好,4擁有的不要輕易放棄,5蘇格拉底是一會好教師,6這些弟子們沒有理解教師的意思等等

二、有層次地設計問題

指導學生理解蘇格拉底的那段話是全文的教學難點,如何有效突破呢?教者由果溯因,分層設計了問題,將突破點放在前文摘麥穗那部分內容上,降低了難度,使問題的解決有了很好的把手。

第一層:整體把握,瞭解因果

⒈蘇格拉底將弟子們帶到麥田邊,向他們提了一個什麼要求?⒉弟子最終有沒有完成老師的任務?

第二層:落實細節,品位詞句

⒈弟子們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是地裏沒有最大的麥穗嗎?⒉既然地裏有那麼多大麥穗,弟子們卻兩手空空,是他摘得不認真嗎?

第三層:由表及裏,追根究底

地裏有最大的麥穗,弟子們又找得很認真,爲什麼會兩手空空?

這時,學生的思維引向問題的根本,學生回答時有的從弟子們當時的心理考慮,有的抓住蘇格拉底話裏點到的原因談體會……全文的重點難點因爲有了前面問題的鋪墊,回答起來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第四層:明理導行,拓展延伸:⒈如果你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你會怎麼做?⒉這堂課蘇格拉底僅僅是要教弟子們如何摘麥穗嗎?

最終讓學生理解:追求應該是最大的,“最大的”指的是人的追求目標,指的是人的遠大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眼前的機遇和任務。 “拿在手中”則指抓住眼前的機遇和任務。志當存高遠。理想與追求的目標應該遠大,但必須着眼現在,抓住機遇,把握現在,就掌握了未來。

讓學生明白:不能好高騖遠,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機會,人生路的確很長,但是這是一條只進不退的路,路上的機會每個人均等,懂得珍惜機會的人才能大展鴻圖。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時機的人,只是抱怨自己不幸運,沒有機會。做人和拾麥穗一樣,機會便是其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麥穗,就像:做作業是見識試題的機會,看課外書是獲得知識的機會,做家務是鍛鍊獨立能力的機會等等。

問題設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既有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又有效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三、以讀感知、感悟文本

專家指出:語文課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爲對學生而言,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古人曾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爲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因爲唯有全身心浸染於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所以可以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

1、 嘗試讀,感知文本(師: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正確、流暢。願意試一試嗎?)

2、 思考讀,感悟文本(師:爲了給老師一個驚喜,請再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畫出來。)

(生邊讀書邊討論,師生共同交流。)

3、 展示讀,內化文本(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4、 探究讀,賞析文本(師:同學們,如果你們能夠潛心地讀讀課文,與大師蘇格拉底對話,那麼,就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書邊圈畫,邊交流邊討論,師參與其中。)

5、 無聲讀,超越文本(師:有聲地讀書是一種交流,無聲地讀書是一種思考。最後請同學們默默地讀課文,來質疑這位哲學大師,向蘇格拉底挑戰。)

整個教學過細成,不要有過多細密的、多餘的環節,學生纔會有充分的時間認真讀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到審美樂趣。

四、批註也是值得借鑑的好讀書方法

讓學生邊讀書邊批註,我覺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一個好方法。批註就是邊讀邊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閱讀評價,是閱讀時使用最廣、方法最簡、效果最明顯的好辦法。它的作用主要有:記下心得感想的,爲復讀時加深理解、記憶;提出問題的,以利研究、發揮、創新;與有關知識比較的,利於聯想。更重要的是對以後的複習、鞏固有很好的提示和引導作用。批註的類型主要有:評文字、釋意思、析含義、議內容、談感想、存疑問、類舉補充、評寫作方法和特色、表觀點。通常有:1、感想式批註 2、 質疑式批註 。3、聯想式批註 4、評價式批註 5、補充式批註 等等“不動筆墨不讀書”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讀書方法,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我們看到,學生批註課文雖然使課堂“一時寂靜”, 甚至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學生在這個批註過程中發展了閱讀興趣,提升了閱讀能力,形成了獨立的閱讀個性,嚐到了閱讀的甜頭。並由此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抒發了自己的感受、展示了自己的個性,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抒發了自己的感受、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讓讀書不再是處於一種被動,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在批註式閱讀中找到了讀書的樂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獨立的思想,擁有了自主的精神。雖然有時完不成教學目標,但從長遠看還是值得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