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上冊語文《別餓壞了那匹馬》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別餓壞了那匹馬》優秀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語文《別餓壞了那匹馬》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文章,該單元以“真情”爲專題安排教學內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人物的美好心靈,演繹了一曲曲動人的人間真情。《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再失去看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得以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個人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層層推進故事情節,展示了普通人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這兩點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上述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藉助拼音或是工具書等方法,認識“瞥見、囁嚅、枯蔫、拽、攥、尷尬”等字詞的音、形、義。

2.研讀課文,繼續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體會人間處處有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爲了凸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抓住人物言語、神態和心理來感受和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體會人間處處有真情。

教學難點爲:繼續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 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藉助提示中問題、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爲本文的一主要教學手段。

(1)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神態和心理的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

(3)通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這句話反覆出現的含義,學會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聯繫上文理解課文的能力;

(4)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他們牢牢地吸住。”的確,好的開始就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將課前的談話與文本做了有機的結合,將生活的美與文本的美聯繫在一起,意在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皆文章,文章可以展現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讀可以:顯形,激趣,動情,啓智,育人。可以將語言文字轉化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在這裏我主要通過“讀前問題引導,讀後導”這三步,引導學生要求去讀通、讀準、讀懂文本,初步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這樣掃除閱讀文本的障礙,

所以這裏我根據課文前導語的提示,讓快速地默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並及時總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不僅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這樣也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

在設計這個環節,我的切入點是:課文三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句子,進行三次品讀課文,進而體會人物的品質。

1.研讀殘疾青年。

(1)第一次重點抓住殘疾青年第一次叮囑我的話展開討論,並且能聯繫上下文學習,明白青年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發現我的處境,進而想方設法幫助我,又不想讓我知道的精神品質。

(2)第二次品讀是抓住青年吩咐他妹妹的話,通過抓殘疾青年的言行、神態描寫中關鍵性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美好品質。

(3)第三次品讀我的說的話,目的也是進一步體會文中殘疾青年爲了不讓我知道真相那份努力。

因此,抓住重點詞句朗讀、體會、感悟,讓學生從中體會人物的良苦用心以及樂於助人,進而感受到人世間的真善美,更重要的事讓學生明白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研讀“我”的感激

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學生能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與碰撞,併產生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情感體驗。但對小學生而言,決大部分還缺乏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還很難自發地“走進”課文,達到“對話”境界。這就需要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其間。我讓學生藉助問題的指引:“找一找,仔細讀”,再通過“談一談感受”的方式進行文本的對話,目的就在於讓學生透過文字背後,讀懂我此時的內心世界。

當我推門進去的一瞬間,我的心理是無比的震驚的,進而是無比的感動。我主要讓學生抓住這段話中的關鍵詞和標點來體會當時我的心理活動。

(結合教學設計說)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課文寫到“我點了點頭,使勁忍着,沒讓眼淚掉下來。”就此擱筆,彷彿意猶未盡。於是,我設計了一個練筆的環節:“我”推開了木板房的門,真相終於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黃的馬草前,腦海中也許會浮現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許還會迴響着守攤的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也許…… “我”在這一刻都會想些什麼呢?

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既進一步感受到我的感激之情,又鍛鍊學生的表達和寫作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信息本身漸漸朝着自身“心靈深處”跑去。

當然,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幫助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體會“我”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可以展示文章的內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