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常識性文章。課文主要圍繞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展開。下面給大家分享了《海底世界》課後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通用14篇)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

一、成功之舉

1.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這一堂課通過卡片,課件,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通過設計共同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海底世界的資料,共同朗讀,共同討論問題,共同表演海底動物的動作來達到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的目的。通過自讀、齊讀、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能抓住課文的三、四自然段進行有目的的教學與學。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引導學一掌握三、四段的內容,理解重點的詞語,句子。並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想象,與說話練習。

3.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關於海底世界頭飾,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說話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朗讀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根據課文的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時地、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精讀課文應重視理解重點詞句,重點段落。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二、“敗筆”之處

1.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學生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2.在進行初步教學設計時,沒有把握好重點,環節比較鬆散。後經過祖老師的`修改,才使得重難點突出做到“綱舉目張”

三、心得體會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一些教學規律,得到一些啓示。

1.教學規律: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激發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

2.教學方法:語文教學中“讀中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很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能提高對詞語、句子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學生適時地、大膽的發揮想像,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2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本課教學我做到了重點明確、思路清晰。一開課,我就以“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緊接着引導學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接下來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緊緊圍繞“‘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表現在哪裏?”這一個問題來學習的。閱讀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爲基點,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發現來理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教完以後,我的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在讀中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裏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課教學以讀爲本,我設計了兩讀。一粗讀,“爲什麼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重於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理解竊竊私語就是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並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

二、學以致用

學語文就是爲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在感受課文如何把動物們的竊竊私語寫具體後,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展開想象,說說海底還會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孩子們興趣昂然,描繪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

三、讀法指導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閱讀理解的好方法。本課教學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如海底的“寧靜”和“竊竊私語”的比較;速度很慢的“海蔘”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的比較;“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的比較等。這些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景色奇異的理解。有了這樣的讀法指導,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3

這一堂課通過播放錄音,觀賞圖片,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徵,並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設計。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教師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關於海底世界的精彩畫面,圖片資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資料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是一個小小魔術:用白色的油畫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圖案畫在白紙上,再用藍色水彩一下子把畫面顯示出來,也包括板書課題。然後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你們見過海底世界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一律報以微笑,不置可否。待多人發言後,我告訴學生,海底的世界真的是豐富多彩的啊!接着請學生欣賞我搜集到的海生物圖片。通過圖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種小魚、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賞,學生們瞭解到,海底的世界確實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海底世界?”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的採用了單色線描的方法,有的運用了勾線平塗的方法;作品的圖案或簡潔粗獷,或優美細膩;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和製作材料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由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潦草。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上課時有個別學生有點猶豫地說:老師,我還是畫不大出來。當時我採用了鼓勵的方法,也提議要他看看範例再去思考一下,然後再去下筆畫。我覺得當時應當幫助他想象海底世界,調整小朋友的心態,不一定我們畫的就比別人差啊。提高了小朋友的自信心,那或許會更好一些,或許會有更不錯的作品出來。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有更大的進步。積極參加職前、職後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鑑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以便能基本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需要,成爲能獨立工作的合格的教師。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4

《海底世界》一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在教學本課時很好地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本課教學的重點:“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海底世界是一個美麗而神祕的世界,爲了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麗與神奇,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設計了視頻欣賞,使孩子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讓他們置身於情境中,對海底世界充滿興趣,爲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習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採用了畫出重點句子,圈出幾種小動物的名稱,找出它們的活動方式和特點,並通過反覆朗讀、對比它們的活動特點,讓學生知道本段是先總寫“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再選取5種小動物的來具體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它們的活動各不相同,這樣把第一句的意思寫具體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小動物搬到課堂上,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說一說,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寓教於樂,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爲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的掌握這種方法。

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設計了仿寫仿練環節。通過課件展示美麗的貝殼,從貝殼的顏色美和形態美兩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用優美的語言展示貝殼的美麗,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提高,沒有讀出各種小動物的情趣了,缺少感染力,老師的語氣還要再親切些,優美些,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學生在仿寫環節,想象力還不夠豐富,詞彙還比較貧乏。我想在今後教學中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書,多種形式的提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意語言的積累。

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將不懈追求,爭取更好!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5

《海底世界》是一篇文字優美的課文,文中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們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索興趣。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圍繞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教學難點是訓練寫法: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抓住貝殼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方法,把貝殼的美寫出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很多的體會和想法,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

1、多媒體的運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視頻導入,視頻中可愛的海底動物以出現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海底世界,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讀寫結合,訓練寫法這一環節,給孩子們播放的貝殼的視頻,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對這些貝殼的濃厚興趣,爲訓練寫法做好了鋪墊。

2、這節課的難點是“訓練寫法”,即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寫出貝殼的特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課前佈置孩子們上網查看了關於貝殼的資料。孩子們瞭解貝殼了,自然會對視頻中的.貝殼產生興趣,會激發寫作的慾望。我採用了層層深入、螺旋上升的方法。總結寫法—鞏固學法—訓練寫法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教學難點。

3、重視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體會情感。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語文課應該書聲琅琅。各學段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性。這節課我把朗讀貫穿始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重視朗讀的指導,讓學生的朗誦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學生的朗誦興趣,發展了孩子們的語感,加深了他們的體驗和領悟。

我的這節課,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合理。以學生爲主體,課堂教學氛圍濃厚,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6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從生活中入手,從問題入手;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在品讀中昇華的閱讀教學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來調控組織教學,把學生真正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

1.創設教學情景,優化教學結構。

海底世界,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要讓學生確實領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除了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以外,還應該儘量爲學生創造直觀條件,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海底世界的美麗。因此,我製作了課件,通過計算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美麗與神奇,爲學生理解課文,打下了生動形象的表象基礎。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尊重學生主體,引導閱讀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繁瑣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立足於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確立了“朗讀感受――欣賞課件――品味體驗――美讀感悟”的語言學習策略,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了讀,學會了思,學會了想,使教材變成了鮮活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如,學習第三自然段式,我先讓學生獨立閱讀,標上序號,畫出中心句,圈出動物名字,再讓學生讀一讀喜歡的動物,想一想寫出了動物什麼活動特點,是怎樣寫具體的,最後請學生利用提供的句式交流。這個過程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反思課堂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一是教學機智不夠靈活,完全按照教師備課的預設進行教學,一旦學生說不到點子上,就有點着急,教學語言就有點語無倫次;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學完課文後的朗讀和課前的朗讀沒有多大差異。如何引導學生有層次的朗讀,提高朗讀的實效,這是我今後應該認真探索的問題。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7

在《海底世界》的教學前,我對新課標所指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一理念做了反覆揣摩,我深深體會到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對於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在這節課的實際工作中針對新課標這一理念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拓展學習的空間,給予實踐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無數次發現,實踐對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尤其本課是一篇科普知識內容的課文,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能讓學生變枯燥乏味而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在上課之前我鼓勵學生翻閱課外書,上網查閱資料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組織“小小海洋交流會”或直接去參觀海洋館親身感受。讓學生將簡單的預習變成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和家庭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習的空間。通過自己課前參與大量的預習工作,真真切切地貼近海洋,主動地投身於浩瀚而神祕的海洋去探索。

二、創設實踐的氛圍,感受實踐的快樂。

爲了完成“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能用自己的話向別人進行精彩地介紹”這個教學重點,我設計了“歡迎加盟海洋館,請你來做代言人”這一環節,讓學生在這一綜合語文實踐活動中討論、交流所準備的大量預習資料,並做海洋動物的代言人上臺發言。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即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這一實踐活動與教師是否能創設出實踐的氛圍、能否將孩子帶入精彩的活動空間有關。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用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參與慾望,投身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中,自信而大膽地代言自己感興趣的海洋動物。“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教材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整個課堂在活動中氛圍活潑而輕鬆,學生在參與和展示中體會到滿足與快樂。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8

首先用《海底總動員》中的圖片,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們對海底世界的興趣,幼兒能直觀的瞭解海洋環境,並認識海洋動物。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裏,它的隱藏着很多知識,當小朋友問我海洋裏的某種魚是什麼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不知道的我們有機會上網查查資料,課後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我也讓幼兒說了海洋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然後我出示了自己的範畫,讓孩子觀察了我畫中的景物,之後就是讓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我覺得我應該好好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瞭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徵及生活習性。另外小朋友畫完以後,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於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9

《海底世界》是一篇關於海洋的常識性課文,作者用行動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海底世界的生物無窮無盡,課文選取典型的'動、植物,抓住特點進行介紹。文章介紹的雖然是有關海洋的知識,但語言生動活潑,那些打比方、作比較的句子貼近兒童生活實際,通俗易懂,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既然是一堂語文課,就該在“語”字上下功夫,要要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教學時,我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竊竊私語”這個詞,我先讓學生說說意思,再讓同桌表演這個詞,然後回到課文看看動物是怎樣竊竊私語的。再如教學“巴”這個詞,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巴”原來就是“吸”,理解了詞語,也體會到貝類的聰明可愛。學生學習語文,除了理解,還要積累運用。讓學生把“依然”換詞,學生理解詞語句意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詞彙量;讓學生模仿其中一種魚以我的口氣介紹一種魚的活動特點,其實就是鼓勵學生將課本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0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很強的課文,雖然海底世界離我們的生活遙遠,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充滿神祕色彩,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生喜歡的`科普文章。怎樣利用好教材,讓學生體會到海底世界的神祕與物產豐富呢?

學習第二自然段,我先要求自讀課文找出描寫海底聲音的句子讀一讀,再讀讀劃出的句子,圈出句中的象聲詞並把它們讀好,隨後指導模仿文中“像小鳥一樣啾啾”的句式練習說話,想像一下,除了書上提到的,海底還會有些什麼聲音?整個教學環節朗讀、想像說話訓練層層推進,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

在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時,作者採用了多種說明方法。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內容,教學時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先讀再完成表格。學生很有條理地完成了表格,效果較好。

當然,這節課存在不足之處,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如果能通過多媒體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爲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這樣教學效果一定會更理想。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1

上週音體美組織了一次觀課議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聽課以及評課的過程中有了較多的收穫,是聽課老師與講課老師的互動與交流。

本次授課教師是美術組的王紅老師,她安排的課程是《海底世界》,這一節課是綜合探索課程,注重學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審美特質,從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動手能力的.鍛鍊。 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分工明確,各安其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本課設計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着眼於學生髮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讓學生認知和學習,同時體現出高效課堂的實效性,完成了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課前設定目標,學生積極學習,體現高效課堂的特點。 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生分組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究、合作、交流,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循序漸進,怎樣讓學生充分交流,值得探討。

學生對魚的結構和魚的製作是定義和實踐的結合,總之,此次課程是一節講求實效的課程。作爲參與活動的教師也進行了有益的學習、探討和交流 。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2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着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裏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瞭解海蔘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瞭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3

1、難點的突破有層次。

這節課的難點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找句子,讀一讀重點句子,畫出重點詞語,讓學生欣賞了一組海底植物的圖片,並要求仔細觀察,體會句子的意思。這種設計方法突出了教學的層次,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我覺得還是可行的。我想通過這次教學,學生對總分關係的結構肯定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突破了難點,忽略了重點。

這節課爲了突破難點,我做了精心的設計,難點是突破了,但是我卻忽略了教學的重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爲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呢?在教學第二小節的時候,學生還是能夠圍繞着這個問題來體會的,到了第三、四小節,由於突出了總分關係的寫法,在回過頭來讓學生體會“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時候,學生有些不知道怎樣來體會了。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教學過程中,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那麼首先還是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容,就海底世界這篇文章來說,應該引導學生圍繞着“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3、學生的朗讀沒有情趣,語言的表達不夠清楚。

教學中雖然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但是在真正的教學中,學生讀的還是不夠,尤其是沒有讀出奇異的情趣來。我想這裏不光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引導得不夠,首先教師應該有情趣,學生才能夠被感染。學生上課發言還是不夠積極,語言表達的也不夠清楚,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還是教師的引導不夠,學生缺少語言的積累,詞彙不夠豐富。由此,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書,多積累詞語。

《海底世界》課後反思 14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認爲可以採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海底世界》正是運用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蔘”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麼程度?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啓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瞭解海底的物產,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生開發海底物產、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