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1.29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5篇)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畫家張志和。詞中描繪了一片畫意詩情。色彩明麗,畫面清新,加上斜風細雨,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詞,對詞的特點不熟悉,這首詞內容淺顯,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背誦《漁歌子》。

2.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詞中有畫,詞中有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資料卡、彩筆。

教學過程:

一、班級詩詞大會

1.詩詞比賽:老師說前一句,學生答後一句。

2.圖中有詩:根據圖片回答詩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漁歌子》和《江雪》。學生根據課本注音讀一讀,找找它們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引出詞的特點。

2.介紹詞和作者: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詞,又叫長短句,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可以歌唱,每一首詞根據格律,都有一個曲調名,成爲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就是詞的題目,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漁歌子》。

張志和:唐代詩人、畫家,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3.自學

(1)根據注音自讀兩遍,讀準字音。

(2)同桌檢查讀。

(3)齊讀,欣賞配樂朗讀,學生再讀。

(4)學習生字生詞。藉助圖片認識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5)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小組合作學習,不懂的可以討論可以問老師。

(6)全班交流詩詞大意。

(7)詞講究韻律,讓我們一起雙手擊掌,打出節拍,隨節拍讀。

三、品味詞中畫,畫中情

1.思考,詞中介紹了幾種景物?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的嗎?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僅有景還有人,不僅有色彩還有聲音,不僅有動態描寫還有靜態描寫,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或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一寫或畫一畫。

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體會出詞中有畫。

4.作者寫的這些景物給你的印象怎麼樣?這色彩明麗的“畫”在表達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哪位同學能把作者這種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出來呢?

5.面對垂釣者,你有什麼想問的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我們只有瞭解作者是在怎麼樣的心境中寫下的這首詞,纔會對詩詞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瞭解。閱讀資料,思考,指名學生說一說“不須歸”還有什麼含義。

6.作者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師生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2)志和啊,你爲何不歸?指學生回答。

(3)讓我們一起讀出張志和的心聲吧。

四、有感情朗讀、吟唱。

1.鬱鬱蔥蔥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同學們,讓我們伴隨優美的音樂,把作者悠閒愉悅的心情讀出來吧!

2.一首優美的詞也是一首優美的歌,這首傳唱千年的詞也改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五、把這首詞畫成一幅畫,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景 美麗如畫

不須歸

人 悠閒自在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2

設計理念:

以較強的整體意識,在教學中展示一個思維放飛的過程,一個情感激盪的過程,一個言語轉換的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去體會普羅米修斯對衆神之王宙斯的態度。普羅米修斯對火神大力神等衆神的態度,人類對普羅米修斯的態度,並以此爲路徑,去閱讀發現普羅米修斯“爲人類造福決不動搖、決不妥協、決不改變”的態度的一致性,以及人們對爲人類帶來“火種”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學目標

1.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在瀏覽、復讀和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記住普羅米修斯這個故事,構建“爲人類造福,誓死不變”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氣急敗壞”、“饒恕”、“懲罰”、“驅寒取暖”等新詞,積累“忍受、遭受、承受”、“決不會-更不會”、既不能——也不能“”儘管-就是“等詞語和句式。

教學重難點:

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聲的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能讀出一幅一幅的畫面來。

二、讀着這一個感人的故事,想象着這一幅一幅感人的畫面,你的心有沒有被打動。仔細讀讀課文6、7、8三個段落。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能把這“最嚴厲的懲罰”一點一點地說清楚了,你就停下來。(提醒:把能夠反映這是最“嚴厲的懲罰”的句子用浪線畫下來。)

1.誰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

2.這些句子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3.哪些詞語讓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個層次,特別要體會3、4兩個層次。A“鎖”;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許多年”。讓學生加上自己的聯想,具體說說這“最嚴厲的懲罰”。)

4.面對最嚴厲的懲罰,普羅米修斯是怎樣的態度?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讀讀;理解“屈服”、“決不屈服”、“儘管――就是”,“如此”。

師生輪讀“最嚴厲的懲罰”和“宙斯的態度”。

想象一下普羅米修斯的表現嗎?面對普羅米修斯的態度,你有什麼想法?

三、普羅米修斯決不屈服的態度,我們還可以從課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課文第5段

2.課文第一節“冒着生命危險————”。

四、互文閱讀

1.(補充情節資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員,你會如何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度。

2.(補充情節資料2)假如你是一位導演,你會要求演員如何來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度。

3.讀課文最後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編劇,你會讓普羅米修斯怎樣對大力神說?

小結:(看板書)普羅米修斯爲了給人類帶來火種,在宙斯最嚴厲的懲罰面前,決不屈服,當火神勸他歸還火種的時候,他表示決不——————,當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時候,他還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來勸他的時候,他仍然是決不————。普羅米修斯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英雄,現在人們習慣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們中國的神話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較讀讀,這兩個故事有哪些相同的東西在裏面?

1.學生練習

2.交流:都是講取火的事;都是講取火艱難的事;都是講人們懷念取火英雄的事。

3.爲什麼人們都如此懷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來,一直傳頌?(宜聯繫課文1、2段,理解火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和光明,火讓人類遠離了悲慘和黑暗)。

4.小結: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幸福,帶來了希望和理想。現在,當我們讀到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的時候,不僅僅覺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覺得他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當我們叫着普羅米修斯的名字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人類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理想。

六、總結:

普羅米修斯是大家都應該記住的故事。當然,我們今天學習普羅米修斯也是爲了打開一扇門,打開一扇通往古希臘神話世界的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給我們列舉了幾個故事,大家都去讀一讀。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語句並積累。

3.情感目標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感受優美語句: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媒體:

掛圖;畫有導遊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二、學生自學

帶着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讓學生列出作者的遊覽路線)

教師指導:隨着導遊線路觀看圖像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縈繞等。

“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這句,需要結合圖片點撥感受。

四、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裏?在四人小組中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如:寫雪峯、雪水時的確切比喻:“密密的.塔鬆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許多疊詞,讀起來別有韻味,讓人感受到原始森林的幽靜的美;還有描寫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讀的句子。

五、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4

《清貧》

教學目標:

1、學甘於清貧的革命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係。

2、學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甘於清貧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對同志產生初步瞭解,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班級範圍內交流,互相補充。

2、教師補充,強調同志的爲人品質,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提問:是一個怎樣的`人?

2、板書課題。

3、自由交流。

4、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突出“清貧”。

三、再讀課文,深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帶着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1)什麼是清貧?

(2)文中哪些內容最能凸顯同志的這一可貴品質。

2、集體反饋交流。

3、畫出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圈畫關鍵詞語,在旁邊作恰當的批註。

4、集體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注意學慣的培養。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讀了這些文字有什麼感想?你覺得清貧這一可貴的品質對當時的革命有什麼意義?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1、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色朗讀

2、指導同桌朗讀。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爲什麼要這樣讀?

3、再次朗讀。

五、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1、學生交流課前和課中產生的問題。

2、互相探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

3、教師質疑,落實課文選材教學。

(1)想一想:課文第8小節對“家底”的補敘有什麼表達作用?

(2)志敏爲什麼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六、拓展,辯一辯。

1、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2、學生充分思考,辯論,教師最後做正確的引導。

七、作業

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有人說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寫一寫。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要知道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

【知識要求】

學習生字、新詞;知道課文中寫了父親什麼事,表現了父親的什麼品質;能找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能力要求】

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有感情的讀文。

【重點難點】

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具準備】

常規、掛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裏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裏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問題嗎?

學生髮表看法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2、彙報學習情況解決了哪些問題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二段。小組討論爲什麼要開墾新菜園?

2、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個詞語來說明。

3、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註)

4、全班討論

5、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麼?注意抓住動詞。

6、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7、讀了課文你受到什麼教育?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6

【教案背景】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們的孩子對盲童的生活缺乏體驗,對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經歷。所以最好用需要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增加直觀性,能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切實地落實本課的重難點。

【教材分析】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選編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

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1.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

幻燈片、《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文件、《觸摸春天》朗讀3

【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課文。

1.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片段

2.觀後談感受:知道這是什麼節目嗎?有什麼感受?

(學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對節目的讚美,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這是一羣殘疾人表演的。)

3.引入課文:一羣殘疾人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個奇蹟。有個盲女孩也創造了一個奇蹟,讓我們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板書課題 17 觸摸春天

二、朗讀欣賞,體驗春天。(播放《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文件)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探究體悟。

1.課件出示“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

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爲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1)安靜來到哪兒散步?我爲什麼要喊出聲來?

(2)安靜創造了一個什麼奇蹟?

(3)爲什麼你認爲這是奇蹟?有什麼感受?讀讀,希望你讀得流暢!

2.比較句子:

(1)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讀一讀,體會這兩句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爲什麼?誰能讀出這兩句不同的感覺?

3.出示“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指名學生讀後,問:“我”喊出聲來了嗎?爲什麼不喊出聲?請懷着作者同樣的心情讀一讀。

4.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自由讀讀這個句子。

(2)“竟然”什麼意思,安靜本想攏住什麼?“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可以用“竟然”說一句話嗎?

(3)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跟着老師的聲音來做動作,想象。“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沒有體驗過的地方。”(停頓片刻)你體會到了什麼?“神奇的靈性”指什麼?

再來一次,這一次要邊做邊想邊跟老師一起說。

5.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讓學生齊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提醒學生聯繫課題進行想象。)

6.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學生自由讀這句話,讀後談感受。

五、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1.播放《觸摸春天》課文朗讀

讓我們隨着課文朗讀輕聲讀一讀課文,再次享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想一想,安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幻燈片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相片,教師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衆,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你從中受到什麼啓發或感悟?請隨着輕鬆的音樂,打開心靈之窗,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3.出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齊讀。

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2.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爲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17 觸摸春天

盲童安靜 放飛 蝴蝶

攏住 驚訝

創造奇蹟 熱愛生活 權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欄杆、罷了、境界、繡花、廠徽、聾啞人、清澈見底、賞心悅目、一絲不苟、融爲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份禮物,大家想不想看看?(播放魚在水中游的視頻) 你們看到裏什麼?是啊,魚在水中游得多麼快樂啊!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是不是這裏的魚會魔法?要不它怎麼會游到紙上呢?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讀課文的時候不要忘記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魚游到了紙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3)畫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

二、合作交流

1、剛纔老師在下面走得時候發現咱們班的學生越來越會學習了,有的同學不但把生字、新詞找出來了,而且還查字典把詞語的意思查出來了,有的同學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了,可見咱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的。那老師要檢查你們預習的情況,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呢?

2、檢查生字詞

欄杆 罷了 境界 繡花 廠徽 聾啞人

清澈見底 賞心悅目 一絲不苟 融爲一體

3、生字詞同學們已經掌握的很好了,那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中的“魚游到了紙上”出現了幾次?你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呢?

三、品讀體驗

1、看來同學們都是會讀書的孩子,作爲獎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組圖片,我們去看一看吧!在看的過程中同學們別忘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播放西湖的一些圖片,引導學生說出“賞心悅目”這個詞語)

“賞心悅目”是什麼意思?作者在玉泉觀魚時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賞心悅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賞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因爲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樣美好的情景看在眼裏自然覺得心情舒暢愉快。)

2、是啊,在這麼美的環境中看到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的確是一種享受,作者也喜歡這“泉白如玉”的玉泉,而且作者還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呢?

3、“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通過讀課文你覺得這是一位什麼樣的青年?(學生對青年進行總體評價)

4、文中的.那些句子最能看出青年的特別?請同學們讀課文,把最能體現 青年特別的句子畫下來。

(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你從什麼地方看出青年的特別?具體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不說一句話)

(2)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融爲一體”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青年人很認真)

5、就是青年人的認真深深的打動了我,使我開始去和青年人交流。通過我們的交流讓我更加的瞭解這位青年人,原來,他是一名聾啞人!你能說一說聾啞人在生活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嗎?(學生交流認識到聾啞人的不容易)

6、對啊,即使面對這這麼多的困難這位青年人仍然沒有放棄,“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感觸特別深的詞語有哪些?理解:“一年多”、“每個星期”、“一整天”、“常常”(生答:堅持不懈、忘我)

(2)他還可能忘了什麼?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他是個怎樣的人?

(3) 練說:這時,你想說什麼?

7、他把這種愛魚的情感注入筆端,在紙上——畫魚。板書:畫魚

文中那句話是描寫了青年人畫魚的情境,誰願意站起來讀一讀。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1)這位年輕人畫魚的技藝如何?理解“工筆細描、一絲不苟、揮筆速寫”。在畫魚的時候青年人會怎麼畫?

(2) 請大家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

(3) 練說:看到這位青年如此認真的畫魚,你想誇什麼?

8、這麼認真的青年真的值得我們誇獎,怪不得一位女孩驚奇的叫道“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正是因爲他堅持不懈地看魚,忘我地畫魚,到後來,即使他把眼睛閉上也能看到什麼呢?(也能看到金魚的樣子)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魚游到了心裏)(板書:魚游到了心裏)

那“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指的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青年畫的魚彷彿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引起了人們圍觀和讚歎。說明他對魚的特點非常瞭解,畫得非常像。)

9、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誰能結合全文說一說“先游到了我的心裏”是什麼意思?魚“游到了心裏”和“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青年對魚的特點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經形成了金魚的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一個“先”字點明瞭“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裏”兩者之間的關係。要把魚畫得像,畫得活,必須反覆觀察,使頭腦中的金魚形象、生動。魚“游到紙上”是“游到心裏”的結果,“游到心裏”是“游到紙上”的前提和原因。這位聾啞青年之所以能使魚“先游到”自己的心裏,是他勤於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結果。)

10、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從聾啞青年身上學習到了什麼?

(做事只要勤奮、認真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四、鞏固延伸

就是這樣一位聾啞青年,雖然身患殘疾,但就是憑着執着、專注、勤奮,使魚先游到了心裏,有游到了紙上,這足以讓我們看到殘疾青年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你能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人和事。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8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瞭解到桂林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具體瞭解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

二、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爲什麼這麼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爲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爲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三、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 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四、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遊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瞭解的名勝古蹟,。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背誦第2、3自然段。

七、安全教育:

文明休息,進餐。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着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啓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9

本組教材圍繞以“戰爭與和平”這個專題,選編了幾篇適合四年級學生特點的課文。《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都是講的戰爭中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通過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信,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兒童詩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共同心聲。每篇課文都緊緊圍繞專題,給學生越來越鮮明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戰爭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擊碎了多少美麗的憧憬。人類不需要戰爭,讓我們共同祈禱未來的世界永遠和平,讓“和平之花”永遠絢麗綻放。

【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27個生字,會寫2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真摯情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3、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以“戰爭中的孩子”爲主線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貼近文本,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2、師生共同查找有關戰爭的資料,讓孩子對戰爭有更充分的瞭解,讀書時體驗會更深刻,更獨特。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加強課文的朗讀訓練。

4、推薦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以及電影、電視作品。

5、進行各種拓展練習,讓孩子們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拓展學習空間,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並進一步堅定維護和平,反對戰爭的信念。

【單元教學時間】

13《夜鶯的歌聲》2課時

14《小英雄雨來》1課時

15《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2課時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1課時

語文園地四3課時

機動課時2——4課時教案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0

學習目標:

1、我會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我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會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學習重點:

按課文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知識鏈接:

1、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遊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爲洞內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2、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預習任務:

1、學習重點生字詞語。

2、按遊覽順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學會了那些生字詞?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最好聽。

3、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課文,說一說金華的雙龍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收集到圖片的同學可以藉助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闖關練習:

一、看拼寫詞語。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遊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遊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____________。

學習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拓展:

收集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1

學習《父親的菜園》,學生通過勾畫、批註、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教學目標:

1、藉助字典,認識“嬰、毅、腫”等8個生字。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自信和執著等品質。

3、學習並積累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勾畫、批註、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認識,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大家都預習了課文,請大家談談爲什麼題目叫“父親的菜園”,而不叫“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

(學生交流)

2、我們的理由充分嗎?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步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2、出示生詞:嬰兒、疑惑、堅毅、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認讀詞語 b、糾錯 c、選擇詞語來說話)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由於_____,父親_____,經過_____,終於_____。

4、相機學法指導:概括一件事需具備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

5、提問:在什麼地方開闢菜園?最後結果怎麼樣?(順勢板書: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並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邊寫下ti會。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纔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爲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瞭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四、總結課文,昇華主題。

1、迴歸課題。

父親爲我們一家人______,菜園不僅爲我們一家人提供了_____,還讓我們通過菜園看到了父親身上的 _____品質,所以,課文題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這裏包含着“我”對父親的______。

2、總結全文。

父親爲我們一家人開出了一片菜園,子女們從這片菜園裏收穫的不僅是新鮮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影響着作者王樹槐,使他成爲一名作家,讓自己的`人生菜園長出碧綠的蔬菜,這種品質也將影響着我們每位孩子去戰勝生活中困難和失敗,最終自己的菜園長出新鮮的蔬菜。

五、作業。

1、熟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體會情感,注意朗讀的語氣。

2、寫一段你與一個熟悉的人的對話。(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

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自信 勤勞

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執着 熱愛

教後反思: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本設計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後的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課文的題目《父親的菜園》,在教學的最後,讓孩子們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蹟,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遊”創設情境。

師:“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着,看看那裏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這一創設的春遊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遊

1、播放遊覽雙龍洞的情境錄象。(看錄象後,雙龍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圈出生字新詞,並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爲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1)列火車檢查生字新詞,指導寫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詞語。

(2)最後修訂遊覽線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遊覽景點,挖掘特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一)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1.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裏?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板:明豔

4.爲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

6、學生配樂朗誦。

小結:路上鳳光明豔,我們和葉聖陶一樣,遊興很濃,雙龍洞又是怎樣的呢,

(二)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師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裏,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3.“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小結:這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再走進去,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遊覽。

第二課時

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參觀完了外洞,順着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樣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着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爲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四)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1.“雙龍”其實是什麼?(教師點學生回答)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總結全文

(一)一路遊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二)我們就是沿着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遊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五、暢談感想,學寫遊記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教師蒐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1以圖爲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2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品讀體驗: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爲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二、繼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

4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啓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閱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並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爲三部分:提出飛機爲何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啓示製造出了雷達。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4

小英雄雨來

課型: 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 :

1.認識8個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給課文的每個部分加小標題。

德育目標:

瞭解雨來爲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

課前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揭課題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後,他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站崗放哨,送雞毛信,配合八路軍與鬼子周旋……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4課《小英雄雨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情感興奮。]

二、略讀課文知大意

1. 指讀“連接語”,明確學習要求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3)把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4)如果有興趣,還可以給每個部分加個小標題。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是通過課文前的“連接語”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連接語”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着重對課文的主旨和閱讀方法、學習的重難點、語文學習的拓展點給予了提綱挈領性的導向,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讀讀“連接語”,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有助於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

2.自讀自悟,感知大意

對照閱讀提示,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劃出有關內容,讀後與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待後集體解決。

3.集體交流,篩選要點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說說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 教師引導梳理、概括信息點,並提煉成爲小標題。(游泳本領高;上夜校唸書、掩護李大叔、勇鬥鬼子、寧死不屈、機智逃生)或(“望着媽媽笑”、“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把缸挪回原地”、“什麼也沒看見”、“有志不在年高”、“雨來沒有死”)

(3)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交流的情況,着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以下句子,並體會句子的意思。

①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讓學生認識到這是雨來能夠掩護革命幹部,同日寇做鬥爭的思想基礎,正是雨來對祖國深切的愛,纔有了後面勇救交通員、勇鬥鬼子的故事。)

②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着風,一直朝後院跑去。(這一動作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這是一處細節的描寫。表明了雨來誓死保護交通員,和敵人鬥爭到底的決心與堅強意志;體現中國人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的決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這是人們對雨來的讚揚,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深深感動、激勵着蘆花村的人們。)

4.再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快速瀏覽課文,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自主讀悟,從整體粗知課文大意,是“略讀課文”的主要學習方式。按“連接語”,充分地自主地讀課文,自讀自悟,有目的地搜尋信息點,篩選信息點。然後,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讀讀、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情況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最後,再圍繞“連接語”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教師適當地引導對信息點的梳理、整合、概括,並對難點進行適當的點撥解疑。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難點,有助於學生提高閱讀實效,學習略讀方法,提高略讀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昇華

1.課內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要向雨來學習什麼?

(2)閱讀“資料袋”

2.課外拓展(選擇性作業)

(1)把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利用課外的時間閱讀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

(3)收集抗日戰爭中英雄的故事。

(4)寫一篇讀後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照雨來身上那種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聯繫自己,從思想深處受到感染教育;閱讀“資料袋”,讓學生體會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課後拓展,既與課文學習相互補叢,相互呼呼應,有助於對學生愛國意識的進一步引發,同時有時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板書設計:

雨來 游泳本領高

上夜校

掩護李大叔

智鬥強敵

村民誇獎

勇敢機智   ↘

(熱愛祖國)   脫險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感受學校的綠,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西湖的資料,如風光圖片,文字說明。

1、導入——走近綠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看一張照片,知道這是哪麼? 去年冬天,老師有幸去了稱爲“人間天堂”的美麗城市---杭州。這是老師在西湖岸邊拍的一張照片,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種夢幻的境界。雖然是冬季,但那如鏡的湖面依然薄霧氤氳,綠意盈眼。兩岸更是萬枝婀娜,暗香浮動。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濃或淡的詩意便在你周身瀰漫開來,即便是再豪放再灑脫的人,此刻也會變得嫵媚多情起來。”

其實,西湖的美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爲西湖題詩作文,例如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表現了西湖的嫵媚多姿,歐陽修的《畫船載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離恍如仙境。而現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遊西湖之後更是留下了獨特的感受,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西湖,來領略她動人的風姿。(板書:西湖的 “綠”)

2、初讀——感知綠

請把書翻到14頁,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完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麼?

師:大家很會讀書,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麼作者主要描寫了哪幾處綠呢?

生答師板書(靈隱——蘇堤——花港)

過渡:正如作者所說,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閒。靈隱、蘇堤、花港的“綠”也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韻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表現西湖的綠的?

3、畫句——體會綠。

師: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個綠字,而且毫不重複,多麼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歡作者哪些描寫?爲什麼?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描寫綠的語句,體會一下。

4、學生根據自已的理解談體會。說的時候可以按這樣的方法:先說出你選的是哪裏的綠,再讀讀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寫綠的重點詞語來感悟那更精彩。(學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課文順序,教師要根據學路隨機調控教學策略)

學情估計及教學策略:

(1) 靈隱

重點句子

a.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

b.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板書,樹木,蒼翠欲滴)

c.飛來峯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d.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

e.亭旁溪水琤瑽,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靈隱寺之遊,煙雨迷濛,綠意悠悠,令人心動,令人回味,那麼其他景點的綠又有什麼特點呢?誰來接着彙報?

(2) 蘇堤

重點句子

a.走着走着,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b.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相機板書青苔,讓學生找出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c.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

d.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語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3)花港

重點句子

a.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板書荷葉,有學生提供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b.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

c.我最愛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告訴你,春天來了。(引導:作者寫花港的綠,爲什麼寫楊柳嫩枝呢?------對比,既表現荷葉成熟茁壯的生命力,也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綠喜愛的程度)

d.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作者寫花港的綠主要抓住什麼景物觀察?(板書,荷葉)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荷葉的“綠”的感受中,悉心體會在花港觀魚看到的“綠”,綠得那麼富有生命力,生機勃勃。表現了西湖之綠的意趣美。

西湖之綠,深沉逼人;西湖之綠,意趣盎然;西湖之綠,充滿生命的激情!作者爲什麼僅僅用一個綠字就能把西湖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呢?

(生總結寫法: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師補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詞十分準確。我們所見到的每一處綠,都來自於作者精心錘鍊的語言。可以說,作家用生動的文字爲我們展現了一幅西湖山水畫,用墨不多,卻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西湖那生機盎然的綠。這,就是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夫!

4、總結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以它的詩情畫意癡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人間天堂的美麗吧。(播放西湖風景欣賞片)

拓展閱讀:

《半篇西湖遊記》(近代豐子愷)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蹤》(現代許敏)

《西湖夢》(現代餘秋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