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比一比》課後反思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比一比》課後反思 1

《比一比》課後反思精選3篇

《比一比》是一篇識字課,課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情景圖,第二部分是詞語,第三部分是一則韻文。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具體事物的比較,提供識字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課題爲“比一比”,充分說明了這課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要求學生在比較中達到學習要求。在教學中,我以“比”爲主線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比一比,營造氛圍

課的伊始,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比一比”這一課。我們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組上課認真,哪一小組會動腦筋,哪一小組學到的本領多。(出示小組評價欄“比一比”)評價欄爲九個花瓣圍成的一朵花,代表九個小組。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不久,活潑好動,用評比競賽的方式比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讓孩子聯繫實際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體含義。

 二、比一比,學習韻文

片段二

師:圖上有這麼多東西,我們今天就來比一比,黃牛和花貓比,怎麼比?(一個大,一個小)(相機出示韻文課件,指名讀)

師:用上“比”,還可以怎麼說。

生:黃牛比花貓大,花貓比黃牛小。

師:鴨子和小鳥怎麼比?

生;一邊多一邊少 。

(出示韻文,指名讀)

師:用上“比”,還可以怎麼說。

生:鴨子比小鳥多,小鳥比鴨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韻文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不僅讓孩子通過看圖、讀韻文對“黃牛和花貓、小鳥和鴨子”進行比較,之後,設計了用上“比”來改變句式說,加深了對“大小、多少”的認識,在語言文字中進行思維的訓練。

 三、比一比,訓練朗讀

本課韻文朗朗上口,節奏感強,很適合朗讀訓練。根據本課的特點,在朗讀課文這一環節中,主要採用“挑戰讀”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教師提示“你還想怎麼讀”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小朋友們有的說,“我想挑戰同桌。”“我想挑戰好朋友。”還有的說,“我想挑戰小組。”最後小朋友還把韻文編成課中操,邊讀邊做,使課堂充滿學習的樂趣。

 四、比一比,學習生字

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學習“羣、顆、堆”三個生字。“羣”和“堆”作爲量詞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課的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1、圖上的鴨子和小鳥有多少?(課件出示一羣鴨子一隻鳥)“羣、只”就叫量詞。

2、看圖,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羣”。

3、用“一羣”說話,一羣人,一羣大雁,一羣海鷗,一羣小雞。

4、圖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

5、看圖,一堆怎麼理解?“數量多,疊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說話,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樹葉。

7、如果老師把“堆”換成“羣”可以嗎?爲什麼?

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學生懂得語文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

  《比一比》課後反思 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放、選擇的空間,也爲學生留有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新課標實驗教材爲我們提供了相對寬鬆、自主的教學環境,增強了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自主權。基於這一點,我對講授過的第一冊《比一比》一課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思。

  一、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

《比一比》一課中的一類字“羊、小、牛、少”和部分二類字“貓、桃、蘋、紅、多”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對其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教學中大可不必在認字上大做文章,完全可以視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少學甚至是不學。再者本課要求學生掌握兩對反義詞“多-少、大-小”,我覺得憑學生的學前基礎和入學後的學習,對這兩對簡單的反義詞沒有強調學習的必要。基於如上想法,我認爲對達到目標的內容和方法,特別是知識的前後順序及內容不要做硬性的規定,應結合學生的當前水平,尊重孩子的想法,滿足孩子的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合理的“舍”。

  二、關注學生的地區差異,做到認真地“思”

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是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新課程提倡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促進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因此,該教學內容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學生來說,早已熟悉了“雞鴨成羣(幫)、沙土成堆、顆粒豐收”的農家景象,因而對“羣(口語‘幫’)、顆、堆”這些量詞理解起來相對輕鬆,在運用上相應是姻熟的;這些內容讓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來理解,還需要動一番腦筋的。所以面對地方差異,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把握上做到認真的“田”

三、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做到適當的“添”

教材不是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要有靈活處理教材和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中有的知識不一定要講,但有些書本中沒有的知識卻很有必要加進來。在學完《比一比》中的量詞後,可以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詞,試舉例說明(如:一斤黃瓜、一枝鉛筆……)。瞭解用“雙、對、副”做量詞的物品有什麼特點;體會漢語言在使用上的多樣性等等。這就說明教學不僅僅在於完成給定的教學目標,還要兼顧知識的拓展與外延,從而做到適時、適量地“添”。

  《比一比》課後反思 3

《比一比》是一篇有趣的韻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爲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

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說到“小動物們要比一比,我們小朋友也要來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幫助小鴨子走迷宮?”“蘋果和棗比一比,那小朋友也來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最棒。”“小組也來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正確”“老師和你們比一比”“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會寫字了!”等,有效地創設了情境,不僅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