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科學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科學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1

一、 說教材

《沉下去浮上來》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大班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本次活動利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與浮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次課程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種方式,如操作、想象、討論等進沉與浮的行探索活動,並通過比較得出結果。

二、 說活動目標

(一)、根據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總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態度、能力、技能三個方面預設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這是從幼兒的態度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要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這是從幼兒能力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重點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因此,這一目標主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大班幼兒雖然詞彙量逐漸豐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但相對來說語言表達缺少邏輯性,而對科學現象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對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標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沉與浮的科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並且會經常用到,所以,在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原因之後,把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動做如下準備:

1、 課件製作及電腦、投影、音響的準備。課件準備就是影像資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體。

2、 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組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組一套。記錄卡每組一張,分類筐每組三個(筐子側面分別貼着沉、浮和懸浮的標誌)。

3、 大字卡“沉”與“浮”

四、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設計開放性的活動過程,所以採用如下教法:

1、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電腦和投影向幼兒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種浮在海上的物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

2、 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 說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提倡幼兒主動體驗,探索,讓幼兒主動學習。所以,本次活動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 操作法:準備充足的材料,讓幼兒去體驗各種物體的沉、浮,總結沉與浮的基本規律。

2、 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3、 記錄法:教師提前做好記錄表,讓幼兒養成總結記錄總結的好習慣。

4、 討論法:引導幼兒經過討論、合作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正確的結果。

幼兒園科學教案2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我愛我家”正在熱火朝天的開展,幼兒從本來對家的點滴認識,發展到“爸爸本領大”知道了爸爸的許多本領,進而對爸爸產生景仰,視他爲自己的偶像。然而,有的幼兒覺得媽媽的本領也很大,也說到“媽媽對我可好了”類似的話語。因此,想到讓幼兒也介紹自己的媽媽。進而讓幼兒產生好奇:“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此活動是爲了解決幼兒心中的疑惑,讓他們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還有一個家,感知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熱愛。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長大變化的過程。

2.感受媽媽對寶寶的那種愛,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孕婦圖片、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感受孕婦的與衆不同

出示圖片

你們發現這個媽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比如:衣服,肚子,走路,動作等等(引導幼兒說說孕婦與我們一般人的不同之處。)

小結:是呀,媽媽穿的衣服比我們要大,要肥,這樣寶寶會很舒服的,媽媽走路的樣子也跟我們不一樣,動作很慢的,有了肚子裏的寶寶做事情也不方便的。

  二、提問,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情況。(看圖片)

1.猜一猜,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媽媽會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2.猜一猜,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有什麼聲音?寶寶可能在幹什麼?

3.幼兒交流自己從媽媽那裏瞭解到的經驗。(幼兒自有分享)

4.回家都問過媽媽了,誰來說說看當時你在你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小結:寶寶在媽媽肚子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時他會閉上眼睛睡覺,有時候會在肚子裏翻跟斗,有的時候還會伸懶腰,打哈欠呢!

  三、觀看視頻----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

1.與幼兒一起觀看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的相關視頻。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是怎麼樣一個過程?

小結:其實呀,寶寶在媽媽肚子裏也很調皮的,媽媽爲寶寶做出很多的事情,媽媽愛寶寶,寶寶也愛媽媽。我們也要爲媽媽做很多的事情,你們都會爲媽媽做些什麼事情呢?我知道,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都是一個愛媽媽,愛自己的家人的好孩子。

  四、活動延伸

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媽媽真辛苦,我們也來體驗一下媽媽的辛苦。(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枕頭塞在衣服裏,然後去小便、洗手,體驗做大肚子媽媽的不容易。)

小結:做媽媽真辛苦,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媽媽。

幼兒園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有趣的靜電現象。

2.使幼兒獲得粗淺的靜電知識。

活動準備

小紙片、塑料尺子、化纖製品。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好奇心

1.出示兩個小盤(一個是空的,另一個有碎紙片。)

教師:老師這裏有兩個小盤子,請小朋友想一想,不能用手拿紙片,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紙片跑到這個盤子裏面呢?

2.鼓勵幼兒大膽想出各種辦法,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實施想出的這些辦法。

二、引導幼兒發現靜電現象

1.引發興趣

教師: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不用手接觸小紙片,就能把小紙片運到另一個盤子裏,

小朋友們想不想看?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拿出塑料尺子和滌綸布

--讓幼兒觀察,沒有和滌綸布摩擦過的尺子吸不起小紙片。

--然後再用尺子和滌綸布摩擦,能吸起小紙片。

3.幼兒實驗

(1)教師告訴幼兒是怎麼做的,然後讓幼兒動手操作。

右手拿着小尺子,左手拿着小布,左左右右來回擦,然後把尺子放到小紙片上方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

把吸起的小紙片運動另一個盤子裏上就可以了。

(2)給幼兒尺子人手一把,小紙片每人一小盒。

(3)提問:小朋友知道,爲什麼尺子和滌綸布經過磨擦後能吸起小紙片嗎?

(4)教師:是因爲,尺子和布經過摩擦後,會產生靜電,所以就能把小紙片吸起來了。

三、結束

請幾名小朋友到前面給大家表演。

  活動延伸

把教具放到活動區,並且放些不同材料的東西,讓幼兒找一找有哪些東西經過摩擦可以產生靜電,哪些東西經過磨擦不能產生靜電。

幼兒園科學教案4

目的: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研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5、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內容要求

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至此、鼓勵他們大膽的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

4、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5、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6、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

7、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境意識和行爲。

指導要點

1、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2、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3、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幼兒園科學教案5

設計背景

孩子們雖然知道春天的某些特徵,比如樹葉發芽,天會下雨等,但認識還是不夠全面,孩子們的認知是直觀的,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引發幼兒對春天的特徵的思考,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各個季節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2、對一年四季的變化特徵的思考。

3、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孩子們瞭解春天來了,萬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孩子們對季節的特徵瞭解不夠全面。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瞭解一年有哪幾個季節。

物質準備:

1、喇叭狀紙筒;

2、柳樹、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與小朋友談話引出一年中有四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引導幼兒對各個季節的理解,讓每個小朋友都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師再給全面的正確的補充,讓小朋友能更加全面理解各個季節的特徵;

基本環節:

1、師:這節課我們重點要學習一下春風,就是春天吹的風,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春天來了,那會有什麼變化嗎?都跟老師說說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2、哇,某某同學真棒,那還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春天外面的小動物,小植物有什麼變化呢,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跳的,都可以說說,來哪個朋友小朋再說說;

3、好了,聽了很多小朋友的發言,老師覺得很開心,因爲你們都很聰明,都知道了,那老師現在跟你們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老師吹着紙筒的時候,下面的小朋友就讀 “春天呀”,因爲老師吹的就是春風,然後老師叫上六位小朋友,老師把圖片貼在他們的胸前,六個小朋友排成一條線,排第一的就是柳樹,其後就是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記住一定要按順序出來(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讓小朋友能迅速記住詩歌的內容),老師吹一下第一個小朋友就站出來,下面的小朋友要把圖片的內容說出來,老師再吹一下那下個小朋友也要站出來了,下面的小朋友也要把圖片的內容說出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參與其中,那讓我們開始吧。

結束環節: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很不錯,都理解我們這首詩歌的意義,那我們再一起來大聲誦讀一下詩歌好不好。

延伸環節:小朋友都理解春季的特徵,但其它季節有其它不一樣的變化嗎?那請小朋友再想一下,小旁邊的小朋友都討論一下,等一下跟老師一起分享,好不好?

教學反思

自評: 這節課我採用談話引導小朋友進入課程內容,讓小朋友自由發表想法,能更好鍛鍊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想像能力,課程安排活躍,所有小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讓他們發揮豐富想像能力,不僅學到了春天萬物的特徵,也大概瞭解了一年四季,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反思:

1、材料準備過於簡單,如果能更豐富一點的話,小朋友參與其中的興趣會更大;

2、老師對課堂掌控過多,小朋友能再自由一點就好了。

幼兒園科學教案6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誰在水裏不見了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 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裏不見了 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 糖 黃沙 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彙: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麼?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裏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它們藏到水裏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裏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裏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爲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爲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裏的小水杯裏,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麼?它是不是在水裏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裏。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後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裏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遊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裏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裏去了?請小朋友看着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裏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裏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幼兒園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老師出示櫻桃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學習顏色的匹配。通過活動,幼兒喜歡參與粘貼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綠色,黃色,紅色小櫻桃圖片各一張。自制紅色、黃色、綠色櫻桃樹各一棵,樹上貼上雙面膠。自制若干紅、黃、綠色小櫻桃。

活動過程:

1、認識小櫻桃(出示櫻桃圖片)

(1)導入:小朋友,你們看沈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你們覺得漂亮嗎?哪裏很漂亮?

(幼兒自由講述)

(2)沈老師覺得這裏有紅色的很漂亮,你們覺得漂亮嗎?你認識它嗎?在哪裏見過它呢?它的名字叫什麼?

(3)它的名字叫小櫻桃,來我們一起說說看,“小櫻桃”,小櫻桃的家住在長興,它可是我們長興的寶貝。

2、感知小櫻桃顏色的變化

(1)(看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小櫻桃可厲害了,從綠色的'小櫻桃,慢慢的變成了黃色的

小櫻桃,再慢慢的長大了,變成了紅色的小櫻桃,小櫻桃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從綠櫻桃,變成黃櫻桃,再變成紅櫻桃,厲害不厲害呀?(快給小櫻桃拍拍手)

3、認識綠、黃、紅三種顏色

(1)你們看,沈老師也要來變魔術了,變,變,變,哇,變出了這麼多小櫻桃。沈老師

厲害不厲害呀?厲害啊,(快給沈老師拍拍手)

(2)我們一起看看小櫻桃有哪些顏色呀?沈老師請出一個小櫻桃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小櫻桃?(綠色的)現在請綠櫻桃休息一下,再看看這個櫻桃是什麼顏色的呢?(黃色的)咦,這是什麼顏色的啊?(紅色的)

(3)我們一起和小櫻桃打個招呼吧!(小櫻桃你好!小朋友們好!)沈老師請小櫻桃先去

休息一下,等等和我們做遊戲。

(4)沈老師要變魔術了,看看變出了什麼呀?這是一棵櫻桃樹,說說看“櫻桃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櫻桃樹呀?(綠色的)對了,它穿了一件綠色的衣服。

(5)再看看這棵櫻桃樹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呀?(黃色的)真漂亮。

(6)咦,這棵櫻桃樹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呢?(紅色的)你們真棒!

(7)學說:“一顆綠櫻桃,一顆黃櫻桃,一顆紅櫻桃”。

4、初步學習顏色匹配,遊戲小櫻桃找朋友

(1)你們看看(圖片),這些櫻桃樹上長滿了什麼呀?(小櫻桃)真漂亮。

(2)可是,沈老師的櫻桃樹上有沒有小櫻桃呀?(沒有)櫻桃樹讓我們小小班的小朋友幫它們結上好看又好吃的小櫻桃,你們願意嗎?(願意)

(3)聽清楚了櫻桃樹都有它們自己喜歡的小櫻桃,我們一起來聽聽綠櫻桃是怎麼說的,“我是綠櫻桃樹,我的好朋友是綠櫻桃,小朋友你們要把綠櫻桃送給我噢”。聽到了嗎,它的好朋友是誰呀?(綠櫻桃)

(4)聽聽看它是什麼顏色的櫻桃樹?“我的好朋友是黃色小櫻桃,因爲我是黃櫻桃樹”。

再聽聽看它是誰呢?“我是紅櫻桃樹,我喜歡紅櫻桃”。

(5)想一想,綠櫻桃樹上貼上什麼顏色的櫻桃,(綠櫻桃)黃櫻桃應該送給哪棵櫻桃樹,(黃櫻桃樹)紅櫻桃樹的好朋友是什麼顏色的櫻桃呢?(紅櫻桃)

(6)現在沈老師給每一個小發一個小櫻桃,拿到了小櫻桃,請你看看,想一想你的小櫻桃是什麼顏色的,說一說:應該把他送給什麼顏色櫻桃樹呢?(請3至5個幼兒說說)

(7)哇,你們真棒,都知道自己手中小櫻桃的好朋友了,現在沈老師請你們輕輕的走上來,把你的小櫻桃送給櫻桃樹,好嗎?(幼兒貼櫻桃)

5、檢查貼櫻桃的結果

(1) 小櫻桃都貼到櫻桃樹上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櫻桃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 咦,這棵櫻桃樹是什麼顏色的?(綠色)看看上面都是它的好朋友嗎?(不是)爲什麼它不是綠櫻桃樹的好朋友,(它是紅櫻桃)我請小朋友把它送到它的好朋友的樹上,現在這樣對不對呀?(對)你真棒!

幼兒園科學教案8

設計思路:

前幾天,我班的陸思爲小朋友帶來了一罐泡泡水,當他吹出五顏六色泡泡的時候,周圍孩子立刻沸騰起來了:他們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沒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帶來了泡泡水,他們和泡泡玩得很開心,“泡泡”成了孩子們談話的熱點。由此,我想也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東西,何不憑藉着泡泡的特性,預設成一個集體的教學活動,使孩子們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於是,關於泡泡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了。隨着主體的開展,許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無法繼續玩泡泡遊戲。於是,孩子們設法想自制泡泡水,那麼用什麼來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爲一種素材設計了這一次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簡單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充分調動孩子運用以有的經驗積極思維,嘗試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 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製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

2、 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材料,回憶經驗。

這幾天,我們小朋友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大家還找到了許多會變泡泡的東西,跟好朋友說說你都找到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

二、 分類介紹,豐富經驗。

1、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你發現它什麼時候變泡泡出來的?

2、(當介紹到幼兒帶得較多的材料時,如沐浴露)還有誰帶來的也是沐浴露?你帶的是什麼沐浴露?

三、 運用經驗,積極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紹。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裏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

2、(探索時)注意點:(1)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2)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3)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4)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傳遞信息。

四、 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製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遊戲:吹泡泡。

我們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評析:(浦東新區教科所 王正可)

“泡泡從哪裏來”的主題源於教師對幼兒遊戲經驗的關注,並在許多幼兒對此感興趣的基礎上,轉換而成的一個預設活動。教師依據小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但又限於其認知活動具有明顯的受情緒支配和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難以理解的年齡特點,將此活動的設計旨在通過趣味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增強對事物變化的有意行性關注。

幼兒園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瞭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纔我們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那麼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着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你剛纔是怎麼看的?看到了什麼?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2)“剛纔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裏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纔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裏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纔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乾)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小班科學:誰在水裏不見了

幼兒園科學教案10

活動過程:

一、 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麼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麼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裏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徵。

師:剛纔大家猜了這麼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麼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3、提問:你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裏?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裏。

二、 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兒動手試着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裏。找到以後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在哪裏?它的根是什麼樣的?

2、 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徵,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在哪裏?它們根是什麼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裏,拔出來時都是泥,後來我把它放在水裏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麪條,像頭髮,像許多線,像老爺爺的鬍鬚……

師:剛纔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的幫須,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鬍鬚一樣的根叫什麼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鬚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着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

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麼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麼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麼名字?

3、 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徵。

三、 給植物的根找家

師: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鬚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四、 瞭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後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 介紹根和人類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係:可食用(請幼兒品嚐蘿蔔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藥,可以製作根制工藝品。

五、延伸活動:製作根制工藝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爲直根、鬚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瞭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蔔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幼兒提前一天製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1、以“猜禮物”引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1)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師:孩子們,今天凌老師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請小朋友先來摸一摸,猜一猜,再告訴大家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麼?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對番薯的已有經驗的認識。

師:剛纔大家都猜了這麼多,到底猜對沒有?別急,閉上眼睛,讓凌老師把它請出來讓你們瞧瞧。(出示番薯)哦,原來是一個番薯。這可是凌老師上次帶着幼兒社團的小朋友到大羅山挖來的番薯哦!很特別吧!

A、你們吃過番薯嗎?都是怎樣吃的?

B、番薯可以做起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聽的凌老師都想嚐嚐了。可是,凌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考考你們,番薯長在哪裏?你們吃的是番薯的什麼呢?(引:“給你兩種選擇:A、果實B、根)

C、大家意見都不一樣,這樣吧!聽聽社團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播放PPT) 師小結:原來我們吃的是番薯的根。

D、那除了番薯之外,你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裏? 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一般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住在泥土裏。

2、幼兒通過觀察、分類、種植等嘗試活動,初步認識植物的根的名稱。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用語言表達三種根的不同外部特徵。

師:今天,凌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植物,請你們去看一看,找一找,找到了拿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等會兒再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是什麼樣的?

A、教師帶着孩子邊看邊說,逐一認識鬚根、直根、塊根。

(如:剛纔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長的可真像老爺爺的鬍鬚,那我們可以用兩個字給這個根取個名字,像鬍鬚一樣的根叫什麼根好呢?誰來試試看。(鬚根,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

B、我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直直的,那我們也給這種根起個名字,叫什麼好呢?(直根)有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

C、有沒有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剛剛找到的根都不一樣的?請你把它拿到前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麼植物?它們長得根特別在哪裏?

師小結:植物的根原來還這麼有趣,有直直的直根,有像鬍鬚一樣的鬚根,有一塊一塊的塊根。根必須生活在泥土裏氏最高興的,現在凌老師請你們來幫幫忙,請你將自己手裏的植物種到屬於它們的根的小田地裏,好嗎?

D、幼兒洗手

3、結合PPT,幫助幼兒瞭解根的用途。

師:(1)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根,那你們知道根對植物有什麼用嗎?

(2)植物的根對我們人類又有什麼用呢?

(3)剛剛你們說了這麼多根的用處,一起來看PPT,看看根還有什麼用?

4、品嚐根的零食和添畫遊戲,結束活動

師:不看不知道,根的用處還真是奇妙。有一個粗心的攝影家,拍了好多照片把根都忘了拍進去,我們一起來幫幫忙,把這些植物的根把它畫起來,畫好了,可以獎勵你一份根的零食哦!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1)、幼兒添畫,教師分零食

(2)、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小草的特徵,培養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2、使幼兒學會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在散步和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小草。

選一塊安全的自然狀態的草地。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小草的特徵。

“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請你拔一根小草看看是什麼樣的?在草地上爬、滾,趴下聞聞,感覺是怎樣的?你還在哪裏看到過小草?(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小草)

2、引導幼兒討論小草與人及動物的關係。

“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你喜歡在草坪上幹什麼?爲什麼人們要在公園裏、學校裏種上小草?我們應該怎樣愛護美麗的小草?長在河邊的小草有什麼用?請你扒開小草,看看下面有什麼?它們爲什麼藏在草叢裏?還有誰喜歡小草?爲什麼?

3、小結。

草對人和動物都很重要,許多動物都要吃草,沒有草就會餓死,人們種了很多草坪,讓大家休息。我們要愛護草坪,使草坪更美。 插入交流分享。

1、幼兒坐下來休息,說說小草的特徵與感受。

誰來說說剛纔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你的腳(手)碰到小草有什麼感覺?

(1)請幼兒回答,孩子們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徵:小草是軟綿綿的、小草的尖尖頭碰到手時還感到有點刺刺的、癢癢的。

(2)感受小草有彈性的特徵。

教師:剛纔我看到你把小草輕輕地壓下去,你發現小草會怎麼樣?(彈起來)小草真厲害壓下去,還會彈起來。我們也來試一試時,看看小草會不會彈起來。

(3)感受在草地上運動時不容易受傷又很快樂。

教師: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在小草上打滾感覺怎麼樣?

小朋友,你們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哪裏舉行足球比賽的嗎?(出示圖片)爲什麼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綠色的大牀、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傷。

(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師:誰聞到小草的味道了?我們一起聞一聞,感覺怎麼樣?老師告訴你們,小草發出的清香味還能使我們身體健康。所以幼兒園裏有許多草地,還有許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們在哪裏見到過草地呢?(小區、公園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來到了草地上,他們脫掉了鞋子踩在青青的草上,一下子都大叫起來:“我的腳好癢”,有的孩子說:“我的腳痛痛的”,他們有的跑,有的不敢再往前走。然後我也光着腳和孩子們一起走,邊走邊唱兒歌,這時他們的興趣也隨之上升了。孩子們親身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小草,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這會給他們帶來一種直接的經驗。

當他們遇到問題時,老師的出現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情緒。當我把觀察的要求提出後,孩子們紛紛去找小草,並把小草的樣子告訴老師,秋宇叫着:“老師,小草是細細的”,子浩說:“小草長長的,頭上是尖尖的”,孩子們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物體的特徵。在活動中我講述了故事《我是一隻羊》,這個故事又一次引發了孩子們的討論:小草也有年齡嗎?小草在冬天會枯萎,春天長出來的還是原來那棵草嗎?小草、小羊和人們身上的毛衣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小草的生長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嗎?孩子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有關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知識……

我給孩子們看了有關的電視錄像,孩子們神情嚴肅地討論起如何改善環境的問題,小草對保護環境的特殊作用逐漸被孩子們所理解,對草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了。

幼兒園科學教案12

活動名稱:

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汽車的類型和特徵。

2.瞭解一些汽車的特殊用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知道的汽車

1.教師:大家平時見到的汽車長什麼樣?

(幼兒的討論)

2. 特殊功能的車(播放PPT1、2、3、4)

教師結合課件,小結汽車的基本特徵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兒歌裏的汽車

1.教師:除了剛剛說到的小汽車,你還見到過哪些車呢?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PPT 5、6、7、8、9

(2)這些車有什麼用呢?和之前我們看到的車有什麼不同呢?

2、欣賞兒歌: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兒歌——車,我們先來聽聽。

3.教師:兒歌裏都說了哪些車?它們長什麼樣?各有什麼作用?

三.學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邊看PPT邊逐句學念兒歌《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教案13

前期準備:

1、與家人一起放風箏2次(一次有風的時候放,一次沒有風的時候放)並作記錄。

2、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準備:小記錄卡人手一張、大記錄卡一張、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手持小記錄卡交流自己放風箏的感受

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卡

2、老師根據幼兒的介紹彙總在大記錄卡上,成功的用紅色筆打∨,失敗的用綠色筆打╳。

二、交流討論放風箏的三個成敗因素

1、觀察大記錄卡,統計全班幼兒放風箏的成功次數,瞭解放風箏與風的關係。

(1)討論:有風的日子裏和沒有風的日子裏放風箏, 成功和失敗有什麼不同?

(2)用數數方法驗證有風時成功機會多,沒風時成功機會少。

(3)師生共同小結: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多,沒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比較少,原來風箏飛上天與什麼有關?(風)

2、放風箏與風箏構造、材料的關係。

(1)討論:沒有風爲什麼***的風箏也飛上天了?

(2)出示兩隻風箏:觀察、比較、討論它們的構造、式樣、材料、尾巴等不同之處。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風箏飛上天還與風箏的樣子有關,與長長的尾巴有關,與製作用的材料有關……。

3、放風箏與放飛技能的關係。

(1)討論:爲什麼有的風箏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輕又長,風也有,但沒有飛上天呢?

(2)觀察大記錄卡:比較同樣有風或無風的情況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機會多和少。(驗證大人放風箏的技術高)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想要風箏飛上天,不僅和風有關、和選擇的風箏有關,還要掌握一定的放風箏技術,這樣你的風箏就會在天上飛得又高又好。

三、延伸區角爲下次室外放風箏作準備

1、出示幼兒收集的有關放風箏資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兒可以在區角內學習並調整風箏的結構等。

2、再次嘗試到室外放風箏,並做好記錄。

活動目的:

1、通過對放風箏記錄卡的交流、統計,讓幼兒瞭解風箏飛上天與風、材料、技能的關係。

2、感受放風箏的愉快情緒。

幼兒園科學教案14

目標:

1、 能初步掌握兒歌的大概內容。

2、 學習認讀字詞:課、誇、動作、紀律。

準備:

1、 錄音機、磁帶、桌椅、大範例、字卡。

2、 欣賞、跟讀、朗讀常規要求字條各一份。

3、 大字卡一套、小字卡與幼兒人數相符(人手一卡)。

4、 鯊魚頭飾兩個,信封一個。

過程:

一、入場、複習:

1、 幼兒隨音樂入場,坐到各人的位置上。

2、 常規訓練。(幼兒隨教師做動作)

3、 複習舊課中所學字寶寶。

二、欣賞:

1、 通過學習字寶寶,引出新課《上課》。

2、 提出欣賞常規要求,幼兒教師劃指欣賞課文《上課》。

三、跟讀:

提出跟讀常規要求,幼兒隨錄音磁帶輕聲跟讀。

四、情景表演:《小小郵遞員》

1、 通過《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形式,出示新字寶寶。

2、 讓幼兒在大範例中找出相應的字詞,並把字圈出來,引導幼兒集體認讀。

五、遊戲:

1、 搶椅子:

玩法:(教師交待遊戲規則,分組活動)

請幼兒若干名,扮字寶寶,聽鼓圍椅子轉圈圈,鼓聲停,幼兒搶椅子,未搶到椅子幼兒認讀字寶寶。(反覆兩次)

2、 鯊魚捉小魚:

玩法:(教師交待遊戲規則,集體活動)

要求幼兒隨輕快、緊張的音樂遊玩,幼兒扮演小魚,小魚如被鯊魚捉住,應認讀手中的字寶寶。(反覆兩次次)

六、朗讀:

1、 要求幼兒回到座位上,提出朗讀的常規要求,跟隨錄音磁帶一起朗讀課文《上課》。

2、 聽音樂收書。

七、字寶寶歸類“找媽媽”,活動結束。

幼兒園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小鳥,認識其外形特徵及結構。

2.萌發幼兒喜歡親近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鳥數只,課件。

  活動過程

1.聽自然界鳥叫錄音,引導幼兒進入鳥的世界,激發幼兒興趣。

猜謎語: 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啄木鳥)

2.組織幼兒觀察小鳥,描述它的外形特徵。

(1)讓孩子近距離觀看小鳥,讓幼兒說一說是什麼樣的感覺?(小巧可愛),小鳥是什麼顏色的?

(2)描述小鳥的樣子:鳥兒有沒有耳朵?是什麼樣子的?幾隻眼睛?嘴巴是什麼樣子?尾巴是什麼樣子?

(3)幼兒討論:你喜歡小鳥嗎?爲什麼?

(4)教師根據幼兒的交流介紹幾種鳥,森林醫生啄木鳥--捕鼠能手貓頭鷹--學舌高手鸚鵡--預測天氣燕子

小結:鳥是人類的朋友,它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益處。有的鳥能爲莊稼除害蟲,有的能夠爲樹木治病,有的能準確預測天氣的變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動聽叫聲的鳥兒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它們,千萬不要傷害它們。

3.瞭解小鳥的生活習性,親近小鳥。

(1)讓幼兒自主學一學小鳥是怎樣飛的。

(2)請幼兒餵養小鳥,萌發幼兒對小鳥的喜愛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