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逃家的小兔》含反思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逃家的小兔》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逃家的小兔》含反思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個故事簡單而有趣,並具有教育意義,能夠讓幼兒瞭解傾聽故事的樂趣和講述故事的快樂。同時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活動目標

1,能耐心地傾聽和觀看繪本

2,能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3,能學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逃家的小兔》故事繪本,兔子圖片兩張(兔媽媽和兔寶寶),多媒體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耐心傾聽和觀看繪本。

 活動難點:

能夠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給小朋友們出示兔寶寶的圖片並問:"誰來告訴老師,這個是什麼?"接着拿出兔媽媽的`圖片,再問小朋友們:"今天的故事是關於什麼的呢?你們想不想聽呢?"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我會給小朋友們展示繪本,並給小朋友們講述這個故事。當遇到重點語句時,我會放慢速度,讓小朋友們能有個接受的時間。如:如果你變成一朵小花,我就變成園丁。再念故事時提醒幼兒注意耐心傾聽,當幼兒吵鬧時,教師會說:"大家聽一聽,聲音響不響,大家還能聽見老師在講什麼嗎?"這就讓小朋友瞭解要注意傾聽別人,才能夠知道別人在說什麼。

2,提問與討論環節:故事講完後教師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幹什麼?""兔媽媽會怎麼做?爲什麼?"這個提問引入兔媽媽愛兔寶寶。再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想小兔變成了什麼,兔媽媽變成什麼呢?"通過這幾個核心問題的提問讓幼兒能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感受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並嘗試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當的作出指正。

3,鞏固環節:教師再給孩子們看繪本,同時再念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們跟着教師嘗試着說出這個故事。再念完後提問:大家還記得這個裏面小兔變成了哪些,兔媽媽又變成了什麼嗎?這個提問就讓小朋友們再一次加深了映像。

4檢驗成果:教師再一次展示繪本,讓小朋友們說出這個故事,並作必要的提醒。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述這個故事

故事大概內容:從前有一隻小兔子,她很想離家出走。有一天她對媽媽說:"我要跑走了"。媽媽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爲你是我的小寶貝啊。小兔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小河裏小鯉魚,遊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河裏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變成一朵小花,躲在花園裏"。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每天給你澆水,每天來看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了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高高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你飛累得時候可以在我身上休息"。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大樹,我就變成一隻小帆船飄的遠遠的,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小兔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那我就要變成馬戲團裏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那我就要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那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走回家了"。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雙臂好好的抱住你"。"啊!"小兔子說:"也許我還是呆在這兒,做你的小兔子吧。他也真的這麼做了。"來,吃個胡蘿蔔吧。"兔媽媽說道。

 活動反思:

1.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我在引導孩子欣賞第一段對話時,結合插圖,讓他們展開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媽媽會怎樣回答淘氣小兔的話語。再結合圖畫,讓孩子們感受媽媽對小兔的愛,從而爲整個故事奠定了“母愛”的主旋律。孩子有了這次的情感鋪墊,那麼在理解後面幾段對話和插圖時,就有章可循了。在小兔逃跑的過程中,我引導幼兒重點猜想兔媽媽變成了什麼?重點觀察兔媽媽魚竿上的胡蘿蔔、爬山時所帶的東西等細節,通過討論分析,讓幼兒體會兔媽媽能夠不顧一切困難,也要把自己的寶寶追回來的情感。故事結束後,我又引導幼兒討論:兔媽媽爲什麼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讓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母愛”的情感進一步得以提升。

2.畫面處理詳略得當。

《逃家小兔》整個故事主要是由幾個平行的畫面組成。如果逐幅觀察、討論,幼兒可能會產生厭倦。因此,我在教學時,重點討論了前兩幅圖,讓幼兒對故事的情節發展、情感基調、對話句型有了初步的瞭解。後面四幅圖,我則引導幼兒進行簡單觀察,初步瞭解小兔和兔媽媽的變化,然後引導幼兒用前面已掌握的句型來說一說,起到進一步鞏固句型,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創編環節,有個幼兒說他要變成毛毛蟲,其他幼兒就要變成小鳥。小鳥是毛毛蟲的天敵,這說明前面幾幅圖討論分析還不夠透徹,幼兒對兔媽媽這一角色變化始終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