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八篇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八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願望,有初步的環境意識。

2、感受噪聲和樂音並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

3、會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樂音和噪聲的感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知道什麼是樂音、什麼是噪聲

物質準備:錄音機、錄有噪聲和樂音的音帶、筆,製作“安靜”標誌的“靜”字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樂音和噪聲.

(1)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裏傳出刺耳的電鑽聲。

(2)幼兒自由議論之後,請他們說說剛纔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

(3)放錄音,請幼兒聽聽小鳥的叫聲,說說聽這種聲音的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聽的音樂叫做樂音,把那種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做噪聲。

二、區別樂音和噪聲。

(1)請幼兒聽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的錄音,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聲。聽到樂音時用優美的舞姿來表示,聽到噪聲時用誇張的表情來表示。

(3)請每一位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嘗試發出樂音。教師巡迴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發出樂音的。

(4)教師用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請幼兒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爲什麼同樣的樂器,演奏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小結:美妙的樂音放大音量後會變成噪聲。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噪聲。

三、瞭解噪聲的危害。

你們還聽到過哪些噪聲?你們喜歡噪聲嗎?爲什麼?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聲的危害那麼大,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減少噪聲呢?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製作“安靜”標誌。如在圓形卡片中間畫上嘴和手指;在長方形紙上畫上睡覺的小朋友,然後插上小木棍做成標牌,在圓形卡片上貼上“靜”字等。

延伸活動

幼兒把自己設計、製作的各種“安靜”標誌貼到(或插到)適當的地方,如午睡室、醫務室、圖書室等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片,願意表述自個兒的體會與觀點。

2、初步啓發“我是幼兒園小主人”的觀念。

教學預備:

圖片

教學過程:

1、展示圖片:整齊乾淨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就是哪個地方?你喜愛嗎?爲何?(心情愉悅、給人以美的享受……)

孩子探討圖片內容。

師總結:這一些地方都非常乾淨,看了之後內心非常愜意,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2、展示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

提問:這兒均是啥?怎會有如此多垃圾的?

你看啦,認爲怎樣?(看到了痛苦、玩得不高興…。。。)

師總結:這一些地方都堆滿了垃圾,太髒啦,看到了非常痛苦,玩遊戲也玩的不高興,不喜愛這兒。

3、問:我們應當怎樣做哩?

孩子探討,表達自個兒的觀點。(把垃圾拾起來,丟到垃圾筒中。做不亂丟垃圾的標識,掛在各處。看到亂仍垃圾的舉動及時叮囑、勸止——)

師:我們這一些小主人真優秀,叫我們一塊兒行動起來吧!令我們的幼兒園越發整齊乾淨,更美麗。

教學反思:

在這一次教學裏,把表述與表現有機的開展整合,爲小孩們創建了條件,使小孩們變成學習的主人,建立了以“幼兒進一步提高爲本”的思想,尊重小孩,把小孩們自個兒發現的問題交予小孩們自個兒處理好,大夥兒各抒己見,使用種種不一樣的方式表述表現自個兒的認知,讓小孩與教師,小孩與小孩,小孩與環境發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真正施展了孩子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小孩在已經具備的經驗前提上有了改善。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道在玩完玩具後能將玩具分類放回到櫃子裏。

2、初步學習檢查遺漏,養成做事縝密細緻的好習慣。

3、養成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裏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

1、各類玩具。

2、幼兒用書。

3、課件。

教學過程

1、故事引題:

(1)教師: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不過大家聽完故事後要告訴我故事裏都有誰?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開始講故事,幼兒認真傾聽。

2、教師講完故事的上半段,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瞭解玩過的玩具要將其放回原處。

(1)教師:故事裏都有誰呢?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

(2)幼兒回答。

(3)教師:積木班長爲什麼不高興了?爲什麼積木兄弟躺在地上哭?怎樣才能幫助它們呢?

(4)幼兒思考,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教師小結:玩過的積木要把它們送回家,讓它們和自己的同伴在一起。

3、教師繼續講故事的下半段,讓幼兒感受股市的美好結局。

(1)教師:想知道積木兄弟後來到底回家了嗎?請接着往下聽。

(2)教師講述故事。教師:積木兄弟回家了嗎?小朋友們是怎樣向值班老師保證的?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麼做呢?

(3)幼兒回答。

4、聯繫將玩具送回自己的家,並學會將玩具歸類。

(1)教師:你們看,我面前的桌子上擺放着許多玩具,誰來將它們送回家?

(2)幼兒分批將玩具送回原處,教師讓幼兒檢查是否將玩具都送回去了。

(3)請幼兒根據玩具的種類再送一次玩具,做到真正把玩具送回家。

5、讓幼兒養成收拾玩具時檢查的好習慣

(1)教師:現在我們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裏了,那麼我自己的家呢?

(2)幼兒討論後回答。教師小結:拿玩具的時候要記得玩具原先擺放的位置,在收拾玩具要檢查桌面、地面上是否還遺留有玩具。

(3)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操作書上的遊戲。

(4)教師:在玩玩具時,我們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呢?

(5)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在玩玩具的時候,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裏;不用玩敲擊別人身體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因本班幼兒特調皮,經常到處亂跑,課外活動時,不注意就溜走了,我想通過這個故事來教育孩子和大家在一起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理解故事內容。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3:讓幼兒體會到父母的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懶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灰太狼、黑貓警長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聽故事

1:教師有感情講故事。

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3:教師提問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三:師幼互相交流

1:說說離開大家的危害。

2:如果和大人走丟該怎麼辦?

3:父母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會怎樣?

四: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從事了十三年的小學教育,現來到幼兒園工作,在組織幼兒活動中,經驗不足,感覺這節課不是那麼滿意。

這節課的設計還是不錯,通過教學,幼兒不但知道離開大家的危害,還學會了怎樣保護自己。在活動中幼兒也能積極配合,不管是聽故事,還是交流,他們都能很快進入角色。

整個活動中,教師激情高,語言也很兒童化,但老師在有些過程中不夠耐心,引導經驗不足,活動中出現的現象不能及時合理處理。如果現在來上這節課,我會讓幼兒盡情地說,還要鼓勵他們說,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他們。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只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爲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瞭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着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裏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準》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嚐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嚐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裏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爲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爲。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爲,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和討論,使幼兒初步學習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和輪流玩的方法。

2、初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幼兒感受愉快的活動情緒。

活動準備:小汽車,各種新奇的玩具、圖書分成五組

活動過程:

一、出現小汽車,設問:

1、這是什麼?你們想玩嗎?(請兩名要玩的幼兒上來)

2、有兩個小朋友要玩小騎車,可現在只有一輛車,怎麼辦呢?幼兒討論,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大家得出:一個先玩,一個後玩,一個一個地玩,就是輪流玩,學習詞:輪流。

3、請兩名幼兒輪流玩小騎車。知道互相謙讓,讓對方先玩。

4、還有誰想玩請三名幼兒來玩,問:他們應該怎麼玩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地輪流玩,鞏固幼兒對“輪流”的理解。

二、小結:

我們一起活動的時候,要團結友愛,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的玩具可以一個人玩,但人多的時候,就要輪流玩。還有的玩具一個人玩不起來,就要幾個人共同玩。有哪些玩具可以共同玩的?翹翹板、搖船,要兩人友好地共同玩才能玩得好。爬網、大金魚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玩時要注意不影響不妨礙別人。

三、分組活動: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有的可以大家一起來玩,有的是一個一個人玩的,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想辦法,和別人商量,一起友好地玩。介紹各組內容:第一組:立體新圖書(三本)第二組:玩具小汽車(三輛)第三組:望遠鏡、萬花筒(各一)第四組:電動釣魚(六人玩)第五組:小鋼琴、小揚琴(各一人)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老師觀察和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商量玩的方法。

3、活動結束後談談自己的活動情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對待朋友要真心,能與朋友共享美好事物以及在朋友遇到困難時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2、體驗“朋友越多越快樂”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情景劇《好朋友》;

2、《好朋友》小海報20份,大海報1份;《朋友船》大海報1份;

3、布娃娃、遙控汽車、小汽車玩具各一個;

4、場地佈置:鋪上桌布的方桌,上面放一盆花。

活動過程:

活動前給幼兒額頭貼上動物貼紙(類似頭飾作用)。

1、教師以獅王的身份出現:小動物們,你們好!今天我們在一起真開心。你們的朋友來了嗎?他是誰?

請幼兒自由講述他爲什麼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間應該怎樣。

(此時,幼兒的回答僅是×××一直給我好吃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或者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好朋友之類。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帶着問題邊遊戲邊思考。)

2、(授旗課件)一巫婆坐着掃帚在怪笑聲中出現:“我看見前面森林裏有許多的動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長生不老藥沒原料呢!”

師:天吶!我從頭被森林裏的教參巫婆看見了,也要把我們製成長生不老藥怎麼辦?

(幼兒討論得很熱烈,有的說躲起來,有的說我們一起把老巫婆打跑,還有的說請仙女來幫忙……幼兒已進入了魔幻情景。)

教師進一步讓幼兒思考:與朋友遇到危險怎麼辦?

3、師:我知道森林的那邊有一位仙女可以保護我們,我們出發吧!前面有一條小溪,我們必須跨過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圍沒有樹木的遮擋,巫婆很容易發現我們。

4、(課件播放)仙女再現:動物們彆着急,我爲你們準備了隱身衣,你們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過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們了。

(幼兒紛紛找朋友套上隱身衣,但第一對朋友跳過去時隱身衣便破了。於是,大家討論:怎樣才能既跳過小溪又能讓隱身衣不破。教師在旁引導,直至發現問題的關鍵—兩或三個幼兒要步伐一致同時跳過小溪。)

5、全體幼兒跳過後,來到幾鍋蔬菜湯前。

師:小動物們真能幹,安全地跳過了小溪,躲過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勇敢機智的小動物們,你們跳過了小溪,可還有一個難題在等着你們。你們必須用勺子喝完鍋裏的湯才能來我這裏。記住,手必須抓住勺柄的頂端。

(幼兒紛紛拿着長柄勺喝湯,但怎麼也喝不到。教師在旁引導:“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難,該怎麼辦?”最後,幼兒互相喂完了湯,歡呼雀躍,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後的喜悅。)

6、集體討論、小結:朋友是什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關心鳥類和保護鳥類。

活動目標

1、體驗關心鳥類和保護鳥類的情感。

2、喜歡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感受交流的快樂,愉悅身心。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關心、保護鳥類的做法。

活動準備

圖畫《做小鳥的朋友》、各種用來製作的紙。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畫,幼兒觀察。

(1)、“你看到了什麼?”

“他們怎麼了?你想幹什麼?”

(2)、幼兒分組交流

教師:“爲什麼要有自然保護區呢?”(交流)

2、討論:怎樣和小鳥做朋友。

教師:“你在平時怎樣保護動物的?”

“你準備爲鳥類做些什麼事?”(交流)

3、幼兒動手做:爲小鳥朋友造個家。

幼兒分組製作小鳥的家。

4、展示幼兒製作的“小鳥的家”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育活動,幼兒受益匪淺,知道了怎樣愛護小鳥,怎麼保護小鳥,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特別是幼兒討論環節,大家都很感興趣,以後的教學中要多設計幼兒喜歡的環節。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