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燦爛千陽有感

本文已影響 2W人 

讀燦爛千陽有感

讀燦爛千陽有感1

儘管生命充滿苦痛與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節中都能讓人見到希望的陽光。

讀燦爛千陽有感

我讀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後,不禁爲阿富汗的遭遇感到悲哀。原來,正當我們享受着和平所帶來的喜悅時,仍有一些國家被戰火摧殘着……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帶着好奇,翻開了胡賽尼的另一本書——《燦爛千陽》。

在本書中,胡賽尼是以兩個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家庭環境下的阿富汗女性的視角去描繪阿富汗三十年間的揪心歷史。相比於他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更顯成熟。胡賽尼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故事寫的真實動人。他着重描寫着阿富汗,尤其是阿富汗婦女的苦難,可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微弱卻不可忽視的陽光……

瑪麗雅姆,書中的主人公之一,一直充當着附屬品的可憐女人。她的母親娜娜原是她父親扎裏勒家中的一個女僕,由於一場意外,導致了瑪麗雅姆的出生。她與生俱來的不光彩的身份,讓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世人面前展現自己。或許正是因爲如此,瑪麗雅姆纔會比任何的孩子更渴望愛和溫暖。但是,這一切終究還是破滅了。當她十五歲那年,母親娜娜絕望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原本定期探望的父親也形同陌路。一夜之間,瑪麗雅姆好像明白了許多事情。娜娜爲她做出的犧牲,娜娜在不平等待遇下的隱忍,娜娜偏激的人生觀……後來,瑪麗雅姆被迫遠嫁他鄉,嫁給一個剛失去妻子和兒子的中年鞋匠拉希德。剛開始"幸福甜美"的婚姻生活曾給瑪麗雅姆帶來希望,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拉希德的面具一點點被揭開,他那醜惡的面目終究暴露在瑪麗雅姆眼前——女人只是用來繁衍後代、操持家務的工具!在現實的雙重打擊下,瑪麗雅姆的純真被殘酷毀滅殆盡,最後她將自己的內心封存起來,委曲求全成了她的代名詞。

娜娜的一句話讓我始終記憶猶新:"就像指南針總是指向北方一樣,男人怪罪的手指指向女人。"這句話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阿富汗婦女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無論事實如何,女人都將會是過錯方。以下的故事中也驗證了這一觀點,我不由得爲阿富汗婦女感到深深地同情。

在瑪麗雅姆經歷了十多年的家暴以後,另外一個女孩的出現讓她的生活出現了轉機……

萊拉,一個幸運卻又不幸的女孩。她生活在進步家庭中,有着天生的美貌,受過教育,是阿富汗新型進步女性的代表。可她卻生活在戰爭國家,戰爭年代。戰火將她的家庭破壞,甚至奪取了她至親的性命,也使她青梅竹馬的戀人遠走他鄉。在被逼無奈下,萊拉也嫁給了比她大五十幾歲的拉希德。和瑪麗雅姆不同,萊拉擁有極強的反抗精神,她會爲自己的合理利益據理力爭。可她一次次的反抗,終究將拉希德的耐心消耗殆盡,讓她在家中的地位變得和瑪麗雅姆的差不多,一樣遭到了拉希德的粗暴對待。可卻是兩個苦命的女人越走越近……

瑪麗雅姆、萊拉,兩個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時代的阿富汗女性的典型代表。一開始,她們是水火不容的。與其說這是瑪麗雅姆和萊拉的生活衝突,倒不如說是兩個不同階段的女性思想的碰撞和融合。而阿茲莎的出現,徹底將這兩個女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在萊拉身上,我們可看到她內心的成長。她開始懂得如何囤積自己的力量,等待爆發的契機。而瑪麗雅姆的改變更是顯著的。剛開始,她願意爲萊拉而頂撞權威似的拉希德;後來,她願意和萊拉一起逃跑;再到最後爲了救下拉希德手下垂死的萊拉,拿着鐵鍬像拉希德狠狠砸去……這或許是她這輩子第一次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做事。哪怕最後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不曾後悔。

書末,胡賽尼描寫了萊拉和塔裏克的幸福生活,平凡,美滿。這彷彿意味着,阿富汗的苦難總將過去,而苦難後的幸福更加難得,使人珍惜。

哪怕身處黑暗,也絕不放棄心中的陽光。

隱忍,等待,只要你不放棄,清晨的第一束陽光總會到來,燦爛千陽總會照向大地!

讀燦爛千陽有感2

讀《燦爛千陽》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但動筆寫下這篇讀後感則來源於近期的一些感悟。

這本書從讀完到現在,我經常會想起瑪格雅姆,她小時候的泥屋,她的娜娜,那個經常會被妖怪附體、說她是小哈米的娜娜,還有那位被稱爲父親的扎裏勒汗。在沒有恐懼,沒有戰爭的年代,榮譽和名譽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可以重要到放棄自己的女兒,可以內心愛着她卻依然拋棄她。

她和拉希德的生活,是她一輩子無法突破的黑暗。每次看到《燦爛千陽》這四個字,總有一種刺痛神經的感覺。這是一種對陽光的渴望,一種從黑暗走向光明時的感受。瑪格雅姆和拉希德的生活,就如同無底的黑洞,那種無時無刻的被欺負,讓我幾乎看不到了希望,我無法想象一個女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是有着怎樣的堅韌和生活的慾望,才能日復一日。而在有了阿茲莎之後的生活,有一絲的陽光掃進她的世界裏,她有了笑臉,有了愛,或許她也不明白,她內心其實有着一種信念慢慢的發芽、成長。我無法想象,她殺了拉希德後的沉穩,或許這也是她自己認爲的,這一輩子這是她第一次不聽從任何人的命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她走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安靜的、沒有恐懼的眼神。其實剛開始我並不是特別喜歡這個女人,總覺得她逆來順受的性格太讓人生氣,但或許在那樣的國家,那樣的環境,那就是女人的生活。因爲沒有教育,沒有文化的滲入,作爲女人,一般情況下都是穿着布卡,不反抗、不抱怨。

再說萊拉和塔裏克,他們的重逢是我一直揪心的事情。當人們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尤其是萊拉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失去雙親、失去塔裏克,而且被迫與拉希德生活到懷孕生下阿茲莎,這個小姑娘經歷了什麼樣的絕望與掙扎才能與塔裏克重逢,而這樣的重逢是多麼的悲傷與歡喜。

其中萊拉的經歷與堅定,讓我發現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在她再次懷孕的時候,我竟在想“如果不放棄這個小生命,或許拉希德會對她好一點”,而萊拉卻堅定的作出了最終的決定,她那麼決然而平和,是她明白不需要去等待或者祈求別人的給予,而是要自己去爭取自己的生活。於我而言,萊拉的堅定如同一面鏡子般時刻提醒自己,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要勇敢的去追尋,不期待別人的給予,不等待天降祥瑞,而是心平氣和的接受並挑戰這條路上必須要經歷的困難與付出。汗水與堅持過後,即使沒有結果,也是一種最好的結果。

最後想說的是,這本書每次翻一遍,讓我都覺得重新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苦難。經歷過戰爭的人,眼睛裏都有着一種嚮往和平的、溫暖的光。因爲他們知道,只要能活着,一切都是美好的。經歷了更多的,更是懂的珍惜,懂的用生命去感恩,去感受這每一天的美好。於我而言,每一次的燦爛千陽之行,都是一次內心的洗禮。

過這麼長時間依然推薦這本書,是總想着在這樣一個焦躁的生活裏,有一些平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是我在上大學,那時候沒有真正的、細細的去領悟,而是囫圇吞棗般的去看故事,而後多次再看這本書,就多出一些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反思與反省。

我相信,每一本值得去讀的書,總能讓你讀到你自己,認識你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