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

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1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啓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爲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爲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爲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爲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爲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衆、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誣陷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記住本站域名:

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2

從去年開始,學習《弟子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得到丹溪小學全體教師認同,於是大家捧起《弟子規》,與聖賢爲友,深入探討其思想,體會其精神。老師們認識到,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對經典文本,如果僅僅止於言傳,自己不深入體會、感悟、實踐,就很難引起學生共鳴,更無法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中。因此,老師們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做到身體力行,承擔起了經典導讀和行爲示範的雙重任務。

學校把“《弟子規》教法”作爲教師的校本培訓課程之一,校長週末常帶老師去校外切磋教學方法,交流學習體會。全校老師人手一本《弟子規》教材。爲了使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們將其作爲校本教材,在周前會上指導老師逐字逐句誦讀、理解、背誦,學校不定期進行檢查、評比、演講。

《弟子規》的確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時也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它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的日常行爲,成爲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航針”。在《弟子規》的薰陶和滋養下,學生的自律和行爲規範能力有了較大的變化,家長老師們最大的感觸就是孩子們“變得懂事了”,愛學習了,對長輩彬彬有禮,獨立性也增強了,親子關係更融洽了。學生在學校舉止文雅,課堂紀律良好,課間活動井然有序,在活動中,孩子們增進友誼,鍛鍊身體,彰顯了健康、活潑的天性。

《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這24個字清楚明晰地告訴我們每個人出塵入世做人的基本準繩。

一是孝。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千百年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個“百善孝爲先”;歷朝歷代,都很認同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筍”、“王祥臥冰求鯉”、“黃庭堅車衣順母”、“張良爲母埋兒”等二十四個典故,寓意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這些典故里的人和事成爲流傳至今的經典長久不衰。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逐步推進、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國人越來越重視和發揚傳統文化,不少單位、個人都把《弟子規》作爲職業操守和行爲準則。一個人做到了“愛父母”“愛兄長”,有這樣一顆孝心、善心,那麼他一定很能做到“愛祖國”“愛人民”。 讀書筆記

二是信。爲人處世,除了孝道,就是誠信。誠信爲本,誠信也是國人所追求和倡導的一個基本素質。《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爲先”,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這在當今的誠信社會尤其重要。《論語》中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諒,可以解釋爲“諒,信也。”信就是誠實,做朋友,交朋友,要爲人誠懇,不虛僞,朋友之間誠實交往,才能感到內心的妥帖,安穩。友便妄,是指言過其實,誇誇其談,與《弟子規》中的匆佞巧相對,只會耍嘴皮子,沒有真功夫,也是很有危害的。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是希望自己與對方能夠真誠地交流,合作,坦誠相對,誰願意對方對自己隱瞞什麼,甚至欺騙?誠實是金,誠實可以爲自己打開一個友善的環境,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光彩的人生。

三是仁。對於身邊的人要有顆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壞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尊貴、貧賤,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爲名利也毫無虛假。“泛愛衆”,是大愛,就是愛一切人,要全心全意爲全人類服務。只要心裏裝着一顆大愛之心,就一定能夠千方百計去解決社會種種問題,一定會爲政清廉,兩袖清風。“而親仁”就是說,我們時時親近仁德之人,就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每天接觸的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無形當中德行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假如身旁都是品德低下的人,久而久之自己的言語、行爲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親近仁德之人是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 讀後感

總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親仁及餘力學文着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經常廣泛運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後,還要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爲的指南。

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 “入則孝” 、“出則悌” 、“謹” 、“信” 、“泛愛衆” 、“親仁” 、“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覆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係。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讀後感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纔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爲;

播下行爲的種子,便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

讀《弟子規》有感作文範文3

“弟子規,聖人訓……”這富有韻味的詩句,又在耳邊迴響。這本書中的內容我也早已熟記於心了。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如:要有規矩,有禮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詩句是:“父母教,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貴,須順承”這幾句話。這是書中“入則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就應該快點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辭。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一定要恭敬地聽,不能頂撞父母,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應當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這幾句詩通過四個不同場景,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必須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體諒父母,不能和父母頂嘴,不能讓父母傷心。

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兒羞愧了。雖然這些詩句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卻並不是這樣做的,平時爸爸媽媽呼喚我,我要麼就等他們喊了好多聲後纔不耐煩地答應,要麼就假裝沒聽見不迴應他們。他們若是要我做什麼事情,我一定會百般推辭,如果實在推辭不了,我就答應一聲然後遲遲不去做。當父母苦口婆心地開導我時,我總是嫌他們嘮叨,不耐煩地聽那滔滔不絕的嘮叨聲,可又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把他們的話當耳旁風。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己辯解,絕口不承認我做錯了什麼事情。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深深地感觸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認爲自己不應該那樣對待生我養我的爸爸媽媽。今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懂事、勤勞的好孩子。爲父母分忱解難,不能再讓他們給我操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