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老人與海》是由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的作家,厄納斯特·海明威所寫的,這本書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堅強,而又細膩的故事。下面是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歡迎參考!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

  讀《老人與海》有感一

藍色封面上枯瘦的背影,我花了六年時間來探尋。

五年級時第一次讀《老人與海》,並不理會其中滋味。那時還太小,只覺得這本書難以琢磨,併爲許多人熱愛它感到不解。初中期間也曾翻閱過多次,但依然不知其精華所在,只是隱隱約約地覺得劇情有些悲壯。如今,高二結束了,我再一次取出這本書。六年了,書頁已有些泛黃,藍色封面上老人的背影依舊瘦直,卻彷彿多了些時光的味道。

《老人與海》——這一次,我終於讀懂了。

海明威筆下的聖地亞哥老人每日出海捕魚,但是八十四天毫無收穫,老人卻並不因此而放棄。第八十五天,他充滿自信地駛入深海。一個人,孤獨寂寞,只有喃喃自語。喜愛的棒球比賽沒有消息,想念的孩子不在自己身邊,蒼老的手還得緊握住釣繩。累了只能躺在船板上,餓了只能喝水充飢,醒了又得和魚僵持下去。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兩個不屈的靈魂卻一直堅持着——最後,老人戰勝了。他戰勝了大魚,戰勝了花皮鯊,戰勝了別人,更戰勝了自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也許在別人眼中,他是年邁力衰,可他從不承認。“人不是爲失敗而來的”,只要一息尚存,就得戰鬥到底,沒有人能阻斷前方的道路。

而我們,個個意氣風發,青春年少,怎能不把握這大好年華!讓每日清晨第一縷陽光,成爲我們前進的伴侶;讓每日夜晚閃爍美麗的星辰,作爲我們努力的見證。爲釣到更大的魚而努力,即使未來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我希望自己能擁有老人一般超越肉體的精神,爲靈魂而戰鬥;更希望能有“一條大魚”陪我一起披荊斬棘。畢竟,人生需要一個勁敵。

一個人戰鬥,容易迷失自我。“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倘若有一個對手,相互競爭,相互指引着前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輕心,堅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標奮進,定會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塵世不乏有志者,也不乏對手,卻少有純淨的靈魂。

老人經常夢見海灘,夢見大山,夢見獅子,夢見異域他鄉——這是多麼美好,多麼安適的夢境啊!人一生必須得經歷風風雨雨,跌跌撞撞地生活一輩子,套在俗世中的人永遠也停不下奔波的腳步。只有老了,閒了,有空去回憶往昔了,才明白自己其實什麼也沒有,只有沉甸甸的回憶,許是悔恨,許是傷感,許是面對時間的手足無措。以往的點點滴滴,混在錯亂的時光中,一遍一遍在夢中回放。也許只有這時,遠離了塵世,纔會恍然大悟,才能找回自己純淨的靈魂。但願人們能早日醒悟,遠離戰鬥,遠離競爭,能夠安靜地做自己的夢。

合上書,百感交集。

我花了六年時間來探尋,終於看清了執著的背影。

  讀《老人與海》有感二

陽光和繁星下,浩渺無邊的海,一隻孤獨的小船,一個乾枯倔強的老人,鷹,飛魚,海豚——多麼雄闊壯美神奇和諧的畫面!可是走近去,你看到一條線,一條繃得快要斷掉的線,那線連在人,魚之間,把這渾然一體的畫面割裂成冷酷緊張的對峙和征服。魚從船旁邊過去,它那麼長那麼高那麼寬,銀光閃閃,圍着紫色條紋,在海水裏沒有盡頭地伸展開去。老頭放下釣絲,把它踩在腳下,然後把魚叉高高舉起,使出全身力氣把魚叉正好扎進那大胸鰭後面的魚腰裏。

什麼都已過去,現在只要把船儘可能好好地靈巧地開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裏鯊魚又來咬死魚的殘骸,象一個人從飯桌上撿麪包屑似的。老頭睬也不睬,他除了掌舵什麼事都不理,他只注意到他的船是多麼輕快多麼順當,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從一堆空啤酒罐和死了的小梭魚中間,一根又粗又長的雪白的脊骨,後面一條龐大無比的尾巴……現在那東西成了垃圾,只等着給海潮沖走了。

再一次讀《老人與海》時,我又禁不住淚水潸然,感觸猶深。也許沒有大海,就沒有魚;沒有魚,也就沒有漁夫,同樣也就沒有折斷不平凡的經歷了。正因爲有了大海,才讓漁夫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卻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魚殺死,但又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賊後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條大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一切的肉體都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任人擺佈,但是誰又願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過是一堆毫無利用價值的骨架。然而,一個悲劇性的故事裏,卻折射出一個“英雄人物”——老人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不到魚,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者。因爲作爲漁夫,捕不到魚,還能算是真正的漁夫嗎?而可貴的還是他卻能在第八十五天決心駛向遠方的大海去釣魚,那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難道不令我們佩服嗎?不論是魚叉,小刀,短棍。

一次次被鯊魚帶走,但他始終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反擊,什麼也無法摧殘它應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夾雜在大海的咆哮聲中,迴響在我耳旁。一個人把生命都壓了上去,與敵人做殊死的博鬥,能不算英勇嗎?我想鯊魚正是宇宙間一切破壞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義的使者。在人的一生中隨時隨地都存在這股破壞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環着的,喜劇的落幕,不就是悲劇的上演;悲劇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劇的再度登場。老人將大馬林魚殺死看似是完美的結果,但同時他也還在“醞釀”這自己的悲劇。鯊魚的襲擊,就是應得的報應。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總是有所追求的,無論追求的東西是好,是壞,追求的手段是正義,還是卑劣;也許能夠得到就是最好的結果吧。在充滿悲劇色彩的全文中仍有一絲亮點,那就是孩子。孩子帶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纔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裏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裏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着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多的競爭與合作,拼搏與妥協。我們要學習《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要與這位硬漢一樣,用不怕、不退、不屈、不放棄的毅力去擊退敵人,爲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讀《老人與海》有感三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常的漁夫,一條普普通通的魚兒,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細細品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一幅幅畫面震奮人心,一句句話語不絕於耳,令我受益匪淺。

老漁夫聖地亞男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着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爲他們認爲孩子跟着老人不會交好運的。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的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爲老人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着了,夢見他見到了獅子。

對聖地亞哥,心中有着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於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裏,他並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說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大海上撐起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記得美國評論家貝茨曾說:“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的核心,所以故事中瀰漫的是死亡的陰影,聖地亞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願放棄,似乎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我敬佩聖地亞哥,因爲聖地亞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長久,而是在於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我敬佩着,敬佩着這份精神、這份毅力,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與毅力。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於聖地亞哥那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麼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說話,要麼對魚、對水說話,如果說這份孤獨是由於環境導致的話,那麼他回到人羣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羣中彷彿更孤獨。如果說人羣對聖地亞哥有着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聖地亞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裏,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難以把握,是烙印着心痛的傷痕。

我想,也許聖地亞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爲他始終擺脫不了孤獨,儘管他的孤獨不是來自於自身的困惑,只是個人主義的束縛,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着對那個處境的感悟和體驗,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感嘆。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裏留下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任,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讓我對作家的敬佩更加加深了一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