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1

初次拿到這本書時,是四五年前了。當時捧着他,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了一下,接着就束之高閣。自己慢慢地也變得懶惰起來,甚至有點不思進取。現在學校成立了讀書團隊,我積極參與其中,我希望有團隊的監督,每天的打卡,來督促自己多讀點書,給自己一直以來一成不變的的教學注入一些更新的思想。於是我又拿起《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細細品味。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我們教室裏有教育故事,校園裏,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班級裏每天學生安然無恙,就算萬事大吉了。從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現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節深深觸動了我這已不再年輕的心靈。寫道當老師的,習慣了守護三尺講臺,總以爲它足以演繹教育生涯全部的風風雨雨。其實我們錯了,一個邁不出講臺的老師,註定走不遠,也站不高。王老師一直不斷地尋找成長的方向,並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老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爲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成長的底蘊和情懷,他的發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來,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寫寫自己的教育故事,幫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2

暑假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本身很沒耐心看書,可是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王維審老師曲折的經歷吸引了我。他以這段不一樣的經歷開始了他不一樣的教育。書中沒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只有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發生在了我們的身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和思考。

在閱讀這一個個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也讓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時候的情景。也學到了老師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現在面對的是小學,或許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徑庭的。面對這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教育的好壞影響着他們的一生。作爲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應該深刻思考,用怎麼樣的教育去應對他們。

我很贊同王老師最後的“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王老師認爲寫作纔是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處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語,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我們也能在寫作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讀了王老師的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相信堅持就會勝利。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3

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裏只能屈居於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麼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爲一名小學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麼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現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瞭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着教育,那麼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爲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

最後再想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路程,依舊平平常常,中規中矩;如同王老師說的“教育是一個舞臺,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是的,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在堅持,既然在堅持爲什麼不能做的好一點。

回頭去想想什麼是“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對於我來說就是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4

讀了王維審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教室裏有教育故事,我們的校園裏有教育故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現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總結那些故事。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乾淨、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並用他那雙彷彿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裏,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裏,發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時,感觸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麼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裏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雲煙。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麼?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爲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爲一個有禮貌、有規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5

放暑假之前學校發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讓所有老師在假期裏閱讀。原本沒有在意,當某天閒來無事翻閱次數,變被此書中的樸實無華的話語給吸引了,讓人有一睹爲快的感覺。

讀完此書,讓我有種錯覺,這不像是老師寫的,在我的認知里老師和作家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讀罷此書後方知那些但凡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必然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這個不同的地方並不是在於你有想法,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是不會出彩的。這也是書中王維審老師的想法。我們都是躬身於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實教師工作不累身,最關鍵的是心累。我們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課背課,每天都用心去處理孩子家長眼中的“大事”。正因爲如此,我們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後再有自己的生活已無暇去整理了,其實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們之所以成不了名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記錄,二是因爲我們不經常寫東西,以至於不會寫,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想這就是爲什麼有些人不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人活在這個世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固然很多,但所有的困難就怕一個“鑽”字。我們只有全身心的去鑽,去做,才能收穫自己想要的,纔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爲什麼能夠寫出這麼多精彩紛呈的教育故事,有踏實的文筆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那股鑽勁兒,我想這就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去學習的。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忽視這些問題,而是要通過閱讀和思考來尋找解決之道。同時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做到輕鬆面對了。記錄什麼?怎麼記錄?王老師在書中謝了他的案例,我們可以模範着來寫。我們在教學路上,要“不忘初心,善思善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