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老家》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老家》讀後感

弘蟲又出新書了——《老家》,記不清這是他出的第幾本書了,上次見面時脫口而出:“你可算是著作等身了”,確實於弘蟲而言,這既不是誇張之辭,更不是恭維之語,應該就是事實。

《老家》讀後感

拿到書後便開始認真閱讀,我是個急性子,一部厚厚的小說一目十行掃描過去,往往半天就看完,因爲急切想知道小說的梗概,而很多細節就沒了印象。弘蟲的散文集《老家》卻看不快,需慢悠悠品,邊品邊憶邊回味,一天閱讀1-2篇,看快了生怕漏下精彩的段落、句子、詞字。

弘蟲小我兩歲,我們之間卻有不少淵源,二十多年前我們曾經是同事。那時弘蟲從師範中文專業畢業分配不久,他教語文,我教物理,一個偶然的機遇從從教沒幾個月的初中調至高中,於是我們有緣成了同事,弘蟲的文學天賦當時就已經顯露無遺,足令同事歎服,更是學生的偶像。後來因工作需要調離了教育崗位,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工作,職業、職務不斷變化,唯一不變的是筆耕不輟,發博文、出集子,弘蟲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老師、祕書、記者、鎮長、局長……,這些也許都不是他的真名,我想他的真名應該是作家,不對更應該是農民,這纔有了《與稻草爲伍的日子》、《老家》這些膾炙人口的文集。

弘蟲的老家與我家鄉僅三公里之距,以前我們去楓橋趕集、現在我回老家都必穿過先後陳,共事的時候弘蟲曾邀我去他老家作客,這是一座坐落在孝泉江南堤邊典型的農家小院,狗與家禽自由遊走,屋子周邊遍植蔬菜,好一幅恬靜的鄉村畫卷,進了家門,見到了他樸實勤勞的父母、大伯及其他家人,品嚐了家養的鮮美鵝肉和自釀的米酒。毗鄰的老家,相似的經歷,一樣的鄉情,也許我是除弘蟲本人以外,對《老家》最有共鳴的人。

《老家》是一部童話集,一部鄉村田地間的童話集。閱讀着第一輯的時候,我的腦海裏竟然全是電視動畫畫面,瓜們長了手腳,有了不同表情的面孔,掙脫了藤的束縛後,在田地間的大舞臺上狂歡着,南瓜們扮的是老公公和老婆婆,恰似那“送禮就送***”廣告中的主角,苗條的絲瓜當然是翩翩起舞的少女,高矮不一、胖瘦各異的冬瓜、葫蘆、西瓜們在伴着舞。另一個演出的地點則是農家小院,這裏是動物們的天下,同樣是一個熱鬧的場面,雞同鴨在呱唧,貓用喵語責怪着狗拿耗子,豬們悠閒在打着呼嚕。菜地裏,一排排不同兵種的.隊伍,邁着整齊劃一的步伐在那裏操練,大部分是身着綠軍裝的步兵方陣,他們是青菜、菠菜、芹菜們,間或有披着迷彩服的芥菜特種兵方陣,當然必定少不了扛着各色武器的蔬果們。弘蟲是這些童話動畫片的編劇、導演,更多的時候是其中的配角,每個場景、每個舞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老家》是一本速寫本,一本描繪鄉村風情的速寫專集。看到第二輯的時候,恍惚間覺得這不再是一本用文字寫就的散文集,手上捧着的竟然是一本速寫畫冊,一頁頁作品用筆簡練,描繪精準,形象生動。描繪的主角一律是弘蟲本人,定格着主人公幼年、童年、少年不同時期的生活畫面,這一幅是坐在草囤裏哭鬧着的弘蟲,下一頁是停在桑樹上滿嘴紫紅色還不斷攀摘着烏桑子的弘蟲,再翻下去則是怯怯跟在推着自行車的賣棒冰人屁股後面但又囊中羞澀的弘蟲、滿身是泥被父親追打着還十分倔強的弘蟲、踮着雙腳一手使勁抓着代銷店高高櫃檯的邊緣一手拼命向上提空醬油瓶的弘蟲……

《老家》是一曲鄉情,一臺紛雜而精彩的大戲。這裏有很多角色,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曲種和不同的表演形式,帷幕拉開,舞臺上最先響起正宗的京韻:“磨剪子來,搶菜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重複若干遍唱段後,磨刀人才慢悠悠地扛着長凳從舞臺的一側向觀衆走來;緊接着換糖佬合着撥浪鼓的節奏開始說唱:“來,換糖換暱線嘞!”“雞毛、鴨毛、雞肫、鴨肫!”……;箍桶佬表演的是說書,因爲他是見多識廣的手藝人,說得比唱的好,雙手不停地敲打着箍圏,嘴裏同樣不停地說着大書,天文、地理、人物都能說出一大套;修傘人的音樂素養最高,因此唱出來的曲調最好聽,似越劇般婉約:“修洋傘,補雨傘,洋傘雨傘好修”;彈花佬最精通樂器,當然擔任舞臺伴奏的任務,他的樂器象豎琴但不是豎琴,象大提琴但不是大提琴,從樂器的結構上看有弓有弦,所以肯定是絃樂器,由於演出次數多了,樂器的木頭部分已經變得油光鋥亮了,但令人稱奇的是,其演奏方式竟然是打擊樂:“踢踢踢——咚咚咚,咚咚咚——踢踢咚,踢咚——踢咚——踢踢咚,咚踢——咚踢——咚咚踢……”;補缸補甏佬也不甘落後,扯着嗓子,吼着秦腔登臺了:“補缸呵,補甏嘞!補缸補甏喲!”……小時候這些節目似乎每天上演,人人耳熟能詳,司空見慣,卻在現今的生活真舞臺中漸漸消失了,你想欣賞已經是極奢侈的事了,偶或在熒屏中聽到或看到的節目,定會鉤起你的記憶,但你會覺得這味兒沒有那時那麼醇、那麼真。

《老家》是一份記憶,更是一種情結,《老家》是弘蟲的,也是我的,更是屬於出門在外到了一把年紀的我們大家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